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 第4章 暗流涌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纷扰的外界喧嚣中,朱由校悠然倚椅,双脚轻搁龙案,陷入了深沉的思索。

天启朝的风云变幻,其源可追溯至嘉靖盛世,那时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四人皆是党争场上的佼佼者,手腕之强硬,令人侧目。

然张居正陨落之后,后继者难复其辉煌,党争愈发激烈,乃至京察大典,竟也沦为党派倾轧之利器。

东林与齐、楚、浙三党之恩怨,始于万历之初,张居正借隆庆遗诏改革之风,将东林初祖顾宪成贬谪故里,顾宪成于逆境中创立东林书院,自此党争烽火连天。

万历二十一年,癸巳京察,东林以雷霆之势,借机清除异己。

赵南星,东林元老,吏部考功司郎中,其言掷地有声:

“内察之典,六载一举,君子嫉恶,小人衔恨,皆在此刻。

言辞交锋,各取所需,犹如断章取义之诗。”

其后果,不言而喻,齐楚浙三党成员纷纷落马。

至万历四十五年,丁巳京察,三党联盟如胶似漆,誓要荡平东林。

郑继之、李志、赵士谔、徐绍吉、韩浚,五位重臣各领风骚,党争之火,京城内炽热难当。

京察未启,硝烟已浓,东林大将纷纷折戟,朝堂几成空壳。

随后,三党内讧上演,犹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汪文言,东林智囊,巧妙离间,三党裂痕渐显。

邹之麟转投浙党,东林与楚党结盟反攻,齐党土崩瓦解,党魁遭贬,一片狼藉。

此间,内阁首辅方从哲,如同舵手,稳掌朝堂之舵,力保大局不乱。

万历末年,皇帝驾崩,泰昌继位未久亦逝,东林借移宫案之机,得天启青睐,朝堂渐入其手。

天启三年,癸亥京察,赵南星再展雄风,三党势力被逐出京城,更创“四凶”之名,以儆效尤。

东林盛极一时,朝堂之上,正气凛然。

然好景不长,魏忠贤崛起,天启帝意转,三党残部依附阉党,东林与阉党之争,愈演愈烈。

而今,朱由校身为穿越者,誓要改写历史。

他凝视桌上奏章,心中筹谋。

内阁之中,方从哲中立,然其门生亓诗教偏齐;刘一燝、韩爌,则坚定东林立场。

六部尚书,各有归属,或东林,或中立,或年迈力衰,或深藏不露。

天启朝堂,风云再起,而朱由校,已握有改写命运之笔。

………

还没捂热,感觉没有吃饱,没办法,年轻人正在长身体,就在朱由校想着下朝后再补的吃点儿什么的时候,就有一个长须老头跳了出来,这货手持一份奏疏,大义凛然地道:

臣福建御史冯三元,掷笔为剑,直指辽东经略熊廷弼,八项无谋之责,三宗欺君之罪,掷地有声。

河南御史顾造紧随其后,跃然朝堂,对熊廷弼出关逾年却无策可陈之事,痛陈其弊。

朱由校轻抿茶水,目光如炬,穿梭于群臣躁动之间,旋即淡然收回。

冯三元言犹在耳,顾造便急不可耐地登台,二人似有默契,如双簧共演。

然在圣目之下,此等小卒,不过试水之石。

朱由校凝视着下方,那些义正词严、手捧笏板者,心中暗自咂舌。

待顾御史滔滔不绝之际,他强忍笑意,面容肃穆,终启金口:

“兵者,国之重器,关乎生死存亡,岂可轻忽?三位辅臣,对此有何高见?”

方从哲,内阁首辅,当仁不让,侃侃而谈:

“陛下,自万历二十三载始,边军粮饷屡欠,军备废弛,去岁更遭大败,军心涣散。

熊廷弼临危受命,内安军民,外拒强敌,辽东得以保全,功不可没。

望陛下勿急功近利,重蹈萨尔浒覆辙。”

朱由校微微颔首,目光转向刘一燝与韩爌,二人心领神会,知此乃试探之局。

刘一燝老谋深算,避其锋芒,提议让熊廷弼自辩,以观后效。

“刘阁老之言,稳健持重,然朕心有所虑。”

朱由校表面赞许,内心却暗笑其狡猾。

韩爌则更显圆滑,推诿道:“陛下,此等大事,当询兵部尚书黄嘉善。”

黄嘉善,知兵善战,万历年间三边大捷名震朝野,他直言不讳:

“陛下,辽东局势严峻,熊廷弼守土有责,既无大错,不宜轻动。”

朱由校手指轻敲龙案,思绪万千。

忆及天启初年,冯三元弹劾熊廷弼,自己反将奏章赐还,意在自辩,岂料熊廷弼竟以病辞,终致辽东局势失控。

“诸卿意见纷呈,朕心甚慰。”

朱由校放下茶杯,声音洪亮,

“唐太宗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朕今借古喻今,述一典故。”

言罢,他润喉续道:

“周郝王时,秦赵争锋长平,初以廉颇为将,相持不下。后秦施反间计,赵王中计换将赵括,终致大败。临阵换将,兵家大忌。

熊廷弼守辽东一年,方得安宁,若无此人,辽东早已沦陷矣!”

言及此处,朱由校怒拍惊堂木,目光如电:

“你二人,身为御史,不察实情,妄加弹劾,莫非欲将朕比作昏庸之君乎!”

冯三元昂首抗辩:“臣据实而奏,何错之有?”

“好一个据实而奏!”

朱由校怒不可遏,“锦衣卫何在?将此二人押入诏狱,严查其背后动机!”

顾造不甘示弱,高声反驳:“熊廷弼无功,不换将,辽东危矣!”

朱由校冷笑,一场朝堂风云,就此拉开序幕。

\"危乎哉?试问何为能逾萨尔浒之惨败,数万忠魂陨落之殇?\"

顾造之言未落,朱由校怒不可遏,龙书案上茶杯应声而碎,清脆声响彻殿堂,伴随着他震怒的咆哮:

\"危乎?若无熊廷弼固辽,建奴早已踏破山海关矣!\"

\"尔等仅凭蜚短流长,无实据而妄图弹劾朕之神祖重臣,兵部右侍郎熊廷弼,其心可诛,莫非欲与建奴勾结,拱手辽东?

来人,将这二人打入诏狱,锦衣卫速查!\"

朱由校龙行虎步,自龙椅上立起,声如洪钟。

旋即,他转而褒奖:

\"旨意下,熊廷弼守辽有功,赐飞鱼服,晋兵部左侍郎,特赐王命旗牌,总揽辽东军政大权!\"

言罢,袖袍一挥,背影决绝步入后殿。

刘时敏窥得圣意已决,尖声宣布:

\"退朝!\"朝堂之上,余音绕梁。

出文华殿,朱由校余怒未消,然及至乾清宫,神色已复归平静。\"

大伴,严审冯三元,朕欲知其弹劾熊廷弼之缘由。\"

临入内殿,朱由校密令魏进忠。

\"遵旨。\"

魏进忠应声而退,步履匆匆。

回至暖阁,朱由校提笔挥毫,沉吟道:

\"将此字制成巨匾,三副,朕有急用。

\"刘时敏心领神会,速取字幅而去。

朱由校静坐椅上,心中暗叹:

明朝言官,位卑权重,昔日尚能自律,今则沦为党争之器,监察之职形同虚设,重组势在必行。

两御史被锦衣卫押送至北镇抚司诏狱,冯三元甫入,便觉阴森恐怖,恍若步入幽冥。

刑房内,刑具森然,令其胆寒欲裂,失禁之丑态毕露。

待其被缚,冯三元犹自挣扎呼号,声嘶力竭:

\"吾乃朝廷命官,尔等岂敢如此,吾要面圣,揭发尔等暴行!\"

魏进忠与许显纯并坐,冷眼旁观其哀嚎,待其力竭,许显纯伸手示意:

\"督公,请。\"

魏进忠淡然一笑,茶杯轻啜:

\"冯三元,皇恩浩荡,然你罪责已定,若肯坦白,或可免皮肉之苦,否则,休怪咱家无情!\"

冯三元闻言,傲骨铮铮:

\"本官行事,光明磊落,皇上若受蒙蔽,尔等休想得逞!\"

魏进忠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挥手令下:

\"动刑!\"

魏进忠令下如山,锦衣卫迅疾挥鞭,三响裂空,直击冯三元胸膛,痛得他惨叫连天,额上汗珠如豆。

“啊!”

痛楚之下,冯三元无暇他顾,颤抖着嗓音,连忙求饶:

“我招,我全招!”

“再施三鞭,以观后效。”

许显纯冷静察言,深谙文人狡黠,唯恐其言不由衷。

话音未落,鞭影再现,冯三元又遭三鞭之刑,哀号之声,响彻刑房:

“招!我招!”

喘息间,他吐露实情:

“汪文言赠我白银三千两,命我构陷熊廷弼。”

“汪文言?此为何人?”

魏进忠与许显纯闻言,面面相觑,心生疑惑。

冯三元喘息未定,欲细说端倪,却被许显纯一声冷喝打断:

“抽!”

话音未落,鞭风再起,冯三元惨叫复起,终吐真言:

“他乃内阁中书,王安心腹!”

“王安?”

魏进忠闻言一愣,思绪飞转。

王安自尽,魏朝受罚,他忙于宫中清理,未料宫外尚有波澜。

二人对视,心中暗忖:

此非私交,乃皇命所驱。

魏进忠点头确认,转向冯三元:

“你竟敢勾结内侍!”

冯三元见鞭影暂歇,松了口气,连连应承:

“是,我结交内侍汪文言,实属无奈。”

魏进忠闻言,满意颔首,对记录官吩咐:

“记下,勾结内侍之罪。”

随即转向冯三元,冷笑一声:

“继续!”

又是一阵鞭声,冯三元哀嚎连连,刑房内回荡着绝望之音。

“许指挥,汪文言既为王安余孽,便交予你锦衣卫处置。”

魏进忠目光如炬,下达命令。

“公公放心,下官定不辱命。”

许显纯领命而去,一场风暴,即将席卷宫城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