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穿越成李景隆了? > 第65章 燕王朱棣(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景隆眼看情况越演越烈,直接跪在朱棣面前说道:“燕王千岁,臣自幼跟您一同长大,臣实在是不想让您走错路啊。”

朱棣猛着从腰间拔出刀来指着李景隆怒道:“大不了就是一死!本王又不怕死!”

李景隆跪在地上,看着朱棣的宝刀没有一丝惧色,“燕王千岁,臣也不怕您杀了臣,您就听臣一句劝,服个软吧。”

朱棣拿着宝刀,在屋子里开始踱步起来,边走边说道:“本王至正二十年出生在应天,洪武三年就让父皇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于北平!”

“洪武二十三年,本王率兵招降了北元的乃儿不花。洪武二十四年本王率领颖国公傅友德再次出击,收捕番将阿失里等人。”

“去年洪武二十九年三月,本王率军北征至彻彻儿山,擒敌将孛林帖木儿等数十人,又追击至兀良哈秃城,遇敌哈剌兀,打败敌军凯旋!”

朱棣猛着砍倒一个桌子吼道:“就凭本王这些功绩!他一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拿什么跟本王比!”

李景隆叹了口气说道:“燕王千岁,您没意识到问题啊,太孙殿下是恼您的王位吗?太孙殿下如果是恼您的话,为什么接连对您的两个儿子加以重用?”

“您府上二爷我刚回去还不清楚,但是您府上的大爷朱高炽现在是皇家办事处总管,五军都督府二把手,户部兵部他都有涉及,您说太孙殿下是恼您吗?”

朱棣开始冷静了下来,李景隆接着说道:“臣在二次出海的时候,皇上本意就想让您府上的大爷跟臣一同出海,巡视南洋诸国,后来因为国事繁忙就没跟着臣去。”

朱棣收起宝刀,面色凝重地看着李景隆,语气严肃地问:“九江啊,你跟本王说实话,太孙殿下真不是恼本王吗?”

李景隆赶忙跪地,恭敬地点头回答:“回王爷,真不是,但太孙殿下恼您和淮西郡王他们串通一气,企图谋反。”

朱棣无奈地叹了口气,眼神充满了忧虑,缓缓说道:“本王也不想这样做,但他跟本王讲,如果他上位后,会答应与本王分疆而治。”

李景隆心中暗自咒骂:“就凭朱允炆这个蠢货,根本不可能当上皇帝,还妄想分疆而治,真是痴人说梦。”

但表面上却不敢表露出来,急忙说道:“燕王千岁,这分明是那淮西郡王在欺骗您啊!假如将来事情成功后,他若反悔不答应您,您又该怎么办呢?”

朱棣脸色阴沉,低声怒吼道:“那本王便再次起兵清君侧!”

李景隆摇了摇头,紧接着说道:“可那时燕王千岁您就不再是清君侧了,而是二叛其主!”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惋惜和担忧。

朱棣瞬间脑袋上蒙上了一层大汗,“放屁!他敢!本王现在兵强马壮,他敢诓骗本王试试?”

李景隆叹了口气说道:“燕王千岁,您还是没看清楚形势啊,您麾下兵强马壮不假,但是近些年太孙殿下监国以来,对您周边的形势您就没认真分析过吗?”

朱棣摇摇头,“本王这些年一直跟鞑子拼命,哪儿有空管他这些小九九。”

李景隆轻磕一头,然后说道:“咱们先说近的,前些日子长兴侯耿炳文长子,驸马都尉耿璇率兵八万进驻广平府。”

“您北平的总兵官是人家太孙殿下的亲舅舅——常森,大同那边的代王千岁早就让景川侯曹震长子——曹炳看住了。”

“而且,秦王、晋王千岁是人家的亲叔叔,您这边一旦造反秦晋二王能不出兵讨伐您吗?”

“武昌那边的楚王千岁,现在是一兵一卒都指挥不动,都让盛庸死死地抓住了。”

“宣府那边的谷王千岁,那里可是长兴侯耿炳文亲自坐镇,您猜他能跟着您一块反吗?”

“燕王千岁,您这几位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听臣一句劝,您现在回去跟老爷子和太孙殿下服个软,一切都有转机。”李景隆狠狠地把头磕在地上说道。

朱棣沉默良久,最终无奈地叹息道:“如今看来,确实是本王鲁莽了。但眼下这般局面,本王又该如何向陛下和太孙交代?”

李景隆眼珠一转,献计道:“王爷,您可主动上交兵权,并向陛下和太孙表明忠心。如此,或许可平息此番风波。”

朱棣犹豫不决:“交出兵权?这……”

李景隆连忙劝道:“王爷,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朱棣咬咬牙,点头道:“也罢,就依你所言。明日,本王便进宫面圣。”

李景隆松了口气,庆幸此事暂且得以解决。

朱棣却是突然冒出一句话来,“那本王那些弟弟们怎么办?他太孙又打算怎么处置他们?”

李景隆脸上挂着一丝笑意回答道:“只要诸位千岁能够保持平静,太孙殿下仁慈宽厚,必定不会追究。更何况,燕王千岁,此刻您还是先自保为重啊!”

“九江,九江,其他的弟弟我可以不管,但十七弟你一定要帮我求情。”朱棣急忙扶起李景隆,恳切地说道。

“王爷,您现在自身难保,何必还要管宁王千岁的事情呢?”李景隆跺脚着急地说。

朱棣连忙解释道:“十七弟是被本王骗了,本王心中有愧,实在无法对他置之不理,因此才向你求助。”

李景隆面露难色,“王爷,这恐怕有些困难。宁王千岁参与谋逆,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太孙殿下仁厚,恐也难以轻易赦免。”

朱棣心急如焚,“本王深知此次连累了十七弟,但他本性纯良,都是受本王牵连。求你务必在太孙殿下面前替他美言几句。”

李景隆见朱棣如此执着,只好答应道,“好吧,王爷,我会尽力而为。只是,最终结果如何,还需看太孙殿下的旨意。”

朱棣点点头,表示感激,“有劳九江了。事已至此,本王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此时,李景隆心想,“宁王千岁是否能逃过此劫,就看他的运气了。不过,此次事件也算是给各位王爷敲响了警钟,以后切不可轻举妄动。”

李景隆眼见天色不早,就跟朱棣说道:“燕王千岁,天色不早了,在下就告退了,明日在下还要前往淮安,就不多待了。”

朱棣连忙起身相送,送至王府大门口,李景隆带着随从,骑马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