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 第241章 惊人的工作效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姚美玲继续说道:“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也曾尝试过使用数字化方法来研发简易飞行器,当时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

她快步走到附近的黑板前,一边讲解一边书写:

“我们国家在飞机外形研发上通常遵循苏联的方法,即在完成空气动力学构型后,用纯粹的数学公式来构建整个机体的模型。

然而,欧漂亮国家则偏好采用参数化的几何表示法,比如利用贝塞尔曲线来描绘飞机外形。”

她在黑板上迅速画出一条贝塞尔曲线,并写下对应的数学表达式。

“两种方法都有其独特之处。但如果研发师具备深厚的数学背景,那么用数学公式可以实现更加精细的研发。

但是,当你们试图用传统的苏联研发方法配合从法国进口的cAtIA软件时,就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

因为这样的组合不仅操作起来困难,还失去了通过调整参数优化研发的可能性。”

姚美玲接着解释道:“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字化研发的好处,你们需要改变思路,运用曲面曲线理论来重塑研发过程。

这样做不仅能提升研发质量,也会有利于后续的生产与装配工作。”

讲完这些,姚美玲轻松地将手中的粉笔放回盒子,转身面对着众人。此时,工程师们的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尽管他们都是顶尖学府出身,但在姚美玲清晰的指导下,他们立刻理解了接下来的方向,并迅速投入到新的任务当中。

“哦,对了,请记得把之前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发给我一份。”许宁急忙补充道,担心他们会立刻删除旧版资料。

“之前的模型?”林欧华疑惑地回应,“但你刚才不是说......”

林欧华困惑地转头看向许宁。

“调整研发的确不易,但我打算对现有研发进行流体动力学分析。只要你们的模型足够精准,就没问题。”

许宁解释道。听罢,林欧华露出了一丝宽慰的笑容——就像当发现废弃的研发方案竟然还有用武之地时的那种喜悦。

“这个绝对没问题,我们能确保模型的质量。”林欧华自信满满地说。

“顺便问一句,你们那儿有关于A弹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吗?”

这里所说的“A弹”,指的是华夏从意大利引进的一种名为阿斯派德的远程空对空导弹,它是华夏空军中少数几种能够执行超视距打击任务的武器之一。

“A弹的逆向工程并不是我们负责的,所以我们还没有它的三维模型。”林欧华想了想说。

“不过,在将纸质版转换成电子文件的过程中,我们保存了一些二维研发图。”

“那也够用了。A弹的空气动力学建模相对直接,我自己来搞定。”

没过多久,许宁手握两张软盘,坐到了靠窗的一台电脑前。

由于数字化研发小组尚未取得显着成就,所以并未受到太多关注,整个团队包括林欧华在内也只有五名成员,机房里还有很多空闲的工作站。

这时,姚美玲也在旁边找了个位置坐下。

“你现在就要着手进行整机的气动分析了吗?”她问道。

“整个机体还不着急,那需要更多时间。我打算先从机翼部分开始。”说着,许宁迅速启动了cAtIA软件,并开始对模型进行初步设置。

很快,三个预先建好的导弹挂载点出现在了左翼下方。

鉴于大多数飞机研发呈轴对称结构,加之当前计算机性能有限,他们通常只选取一半模型进行模拟计算。

“或许你可以用A弹作为案例给大伙儿做个示范。”

姚美玲提议道,回忆起初次遇见许宁时的情景,那时他就正在使用cAtIA为一架米格-21战斗机建模。

然而自此以后,她再也没见过他展现出那样惊人的工作效率了。

“好主意。”许宁答道。几乎在他话音刚落之际,数字化研发组的其他成员便纷纷搬着椅子围了过来,连提出建议的姚美玲都感到有些惊讶。

事实上,早有人注意到许宁那不同凡响的工作效率,只是出于礼节及避免造成误会,大家才没有立刻靠近观察。

既然已经得到了正式许可,许宁便不再犹豫。他首先向大家解释了离散数据拟合的重要性,指出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插值或逼近两种方式实现。

阿斯派德导弹,由意大利研发师打造,其表面形状早已通过参数多项式描述,因此建模相对直接。

许宁着重讲述了如何运用这些数学工具创建曲线和表面。

然而,他也提到,许多顶尖的数据参数化技术是欧美航空巨头的秘密武器,他只能基于自身经验和理解分享一些基本原则。

接下来,许宁提到了一个关键问题:软件通常使用四边形来表示曲面,但对于三角形曲面,这种做法可能导致边缘退化成点,进而产生零法线向量的问题。

虽然这在初始研发阶段可能并不显眼,但在后续结构研发中却会成为重大障碍——一旦遇到零法线向量,整个组件的研发可能就得从头再来。

说到这里,背后传来一阵仿佛程序员面对旧代码时的叹息声。

幸运的是,解决办法很简单:只需稍微调整三角形顶点的位置,使其变为四边形,并确保变形处于可接受的误差范围之内。

听完这番话,团队中的四人立刻回到工作岗位着手改进,只有林欧华与另一位成员留了下来。

许宁回忆起自己曾经因类似问题而在歼轰-7A项目上花费数月时间返工的经历,这段经历让他至今难忘。

好在目前林欧华他们的进度尚不算太紧张,调整起来还算容易。

随着建模工作接近尾声,两枚导弹的气动模型也已安装完毕,林欧华好奇地问:

“常博士,您这次为我们演示建模,难道还有别的目的吗?”

“确实如此,”许宁回答,“我打算采用cFd\/cSd耦合技术来研究携带导弹时飞机副翼控制特性、机翼负载以及结构弹性变化。”

“可是,我们还没有开始实际携带导弹飞行测试呢。”林欧华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