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程咬金不屑道:“这有何难,大不了大炮轰轰轰!”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豪迈与自信,仿佛只要有大炮在手,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听着李承乾和两人的对话,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也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神色。

他们身为大唐的皇帝和重臣,平日里忙于治理国家、处理政务,对于宋朝年间的史书确实未曾认真研读,自然也不知道靖康之耻时岳飞身在何处。

最后还是李靖拉下老脸,恭敬地说道:“殿下能给臣等说说岳飞的生平事迹吗?”

李靖作为大唐的名将,一生征战沙场,对英雄豪杰有着由衷的敬仰。

他深知岳飞是一位了不起的抗金名将,其事迹必定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渴望了解岳飞的生平,以便更好地为此次穿越行动做好准备。

李承乾点点头,开始缓缓讲述岳飞的生平。

岳飞天生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当时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1122年,这个时候岳飞19岁,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招募“敢战士”以御辽。

所谓“敢战士”就是民间招募的武者,非正规军。

19岁的岳飞被任命为敢战士的一名队长,岳飞在军中有勇有谋,表现出色。

1124年,岳飞21岁,河北发生水灾,岳飞家里难以维持生计,于是他到河东路平定军投戎,被擢为偏校。

1125年金军南下,平定军被打散,岳飞从平定军突围出来,回到了家乡。

1126年,岳飞23岁,金军南下围困开封,靖康之变,宋钦宗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

岳飞回到家乡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

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精忠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四字为训。

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

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

在战争中岳飞骁勇善战,与金军十三战,每战皆捷。

岳飞英勇奋战,以军功迁为修武郎。

说到这,李承乾停了下来。

“之后的事多说无益,咱们只需记住,靖康之耻时,岳飞还在老家,也就是相州汤阴。”

“这里距离汴京不远,咱们在击退金兵后,全力赶往相州汤阴,应该能很容易找到岳飞。”

程咬金立马说道:“那还等什么,准备好后立刻穿越。”

李承乾却说道:“不急,咱们刚长途跋涉回来,先休息一晚,顺便准备军资,明天一早再出发。”

“程咬金、尉迟恭,你们二人准备火药,要最新研制的颗粒火药,并写下配方。”

李承乾开始交代众人准备事项.....

说完后,众人各自分头行动。

每个人都深知此次行动的重要性,他们肩负着改变历史的重任,不敢有丝毫懈怠。

最后只剩下李世民一人。

他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思索。

他对此次穿越能否成功并没多少关心,还沉浸在如何避免人民造反的难题中。

这个问题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在他的心头,让他难以释怀。

李承乾明白他在担心什么,可这时候他能说什么呢?

王朝周期律,土地兼并,还是所谓的周期性小冰河期造成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大减?

一个王朝的覆灭,伴随着多种原因,但历史规律却无法改变。

你或许可以提前做出调整和防备,可后世之君难免出现一个昏君,就可能将大好局势毁于一旦。

除非你能一直活下去,长生不老。

可这可能吗?

秦始皇追求长生,反而导致自己英年早逝,大秦二世而亡。

汉武帝也追求长生,倒是也活了很久,但最终人力不可胜天。

李世民之前也在修道吃丹,可身体却是一天不如一天。

现在,他在穿越的加持下,重回年轻巅峰,似乎看到了长生的希望。

可所有人都明白,这只是改善了体质,所谓的长生,太过虚无缥缈,没人能说得清。

李世民深深地叹了口气,他知道,长生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他所能做的,就是在有生之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大唐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他转身离去,背影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决绝。

李承乾不由感叹,当皇帝太难了。

那高高在上的皇位,看似荣耀无比,实则如坐针毡。

想要打造流传千年的王朝,更是难上加难,甚至可以说不可能。

就朝中的那些官员和一些野心家,就够皇帝头疼的。

文官集团做大了,便是门阀政治,他们相互勾结,势力盘根错节。

皇帝在他们面前,有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皇帝可以随便被杀,被换。

武将势力做大了,就是军阀政治,他们拥兵自重,虎视眈眈。

皇帝对他们既倚重又忌惮,早已随便杀皇帝,换皇帝。

富商家族做大了,就是财阀政治,他们操纵经济,影响国计民生。

同样有着废立皇帝的可能。

很多皇帝终其一生,基本没有什么心思去考虑民生社稷,而是一直在想办法如何把位子坐稳而已。

他们在权力的旋涡中苦苦挣扎,小心翼翼地平衡着各方势力,生怕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还只是面对部分内忧问题,如果再结合外患问题,那就更复杂。

外敌的入侵,边疆的战火,时刻威胁着国家的安全。

要消除内忧,就需要弱民愚民,让百姓顺从听话,便于统治。

要解决外患又需要强民智民,让百姓有能力抵御外敌。

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让皇帝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很矛盾,也很现实。

封建王朝的这一系列问题就够皇帝糟心了,哪里还有心思研究后世那些乱七八糟,又未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