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宁在迈尔缇的带领下,来到了山国州城外最大的矿场。
一眼望去,整个矿区呈现黄褐色,很多矿工正在矿区内忙碌,他们将铁矿石采挖出来,运到熔炼区,通过坩埚炼制成铁料。
现在这里还用坩埚炼铁法,虽然这种炼铁法不是最好的,但成本很低,可以就地取材,并且学习成本也低。
所有的技术,并非越先进越好,而是最适合越好。
凌宁在矿场内溜达一圈后,将自己看到的问题和建议说了出来,让迈尔缇收获颇丰,准备事后改进。
看完矿场,凌宁没有在山国州多逗留,直接离开,前往下一个巡游地点。
迈尔缇目送凌宁离开,忍不住感慨道:“杜兄啊,殿下一顿饭都没有吃,便风风火火离开继续巡游,有这样的殿下,何愁西域不兴啊!”
“是啊,何愁西域不兴!我们也该努力!不能让晋王殿下失望!”杜瑞康忍不住说道。
迈尔缇郑重点头,内心澎湃,那是男子干事业的冲劲。
而凌宁率领亲卫军往西,几日之后,便来到了下一个目的地,焉耆州。
焉耆州的前身就是焉耆国,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小国,经济和军事落后。不过焉耆国也有他的特点,那就是土地肥沃。
西域并非所有地区都是贫瘠之地,也有适合耕种的。焉耆州内有多条河流,滋养了土地,所以这里农业发达。
但是以前的焉耆国,却非常的贫穷,原因很简单,收获的粮食都被其他王国抢走了,这就是弱国的可悲,劳心劳力,种植了一地的粮食,但是收获之后却不是自己的。
不给?
不给你试试。
焉耆国必须用粮食来换取国家的安定。
凌宁率领亲卫来到焉耆州后,看到了远处巍峨连绵的山脉,看到山脉下起伏的田地,田地里面是绿油油的麦苗,正随风飘荡,形成一道绿色的麦浪。
看到这一幕,凌宁忍不住驻足。
“殿下,眼前的景色真美啊,就像是世外桃源!”
长孙霸忍不住发出感慨。
凌宁笑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千百年来,百姓和朝廷最向往的事情。”
“如果天下皆是这样,春种秋收,没有灾害,没有战争,那该多好啊。”一旁的典威也道。
凌宁正要说话,却看到了耕种的百姓面露惊恐,纷纷逃离。
看到这一幕,凌宁眉头一皱,立即说道:“咱们很像土匪吗?怎么把他们吓成这样。长孙霸,派人去问问情况。”
“是,殿下。”长孙霸立即去办,很快,就带来了不少百姓。
百姓们来到后,还有些惊慌失措,然后用敬畏的目光打量着凌宁和其身后的军队。
凌宁露出和蔼笑容,问道:“老乡们,你们见到我们,为何要逃啊?”
经过译官翻译,这些百姓明白了凌宁的询问,其中一个胆大的百姓问道:“你们是来抢掠的吗?”
凌宁这才明白,原来这些百姓把自己当成了土匪。显然是被抢怕了,看到军队,就以为是来掠夺的。
“老乡,现在西域一统,你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大魏的子民,从现在开始,不会再有抢掠的事情发生,你们不知道吗?”凌宁问道。
百姓看到凌宁满脸笑容,又看亲卫军虽然满脸威严,却没有凶残,像是王者之师,所以脸上的担忧瞬间消散了不少。
“知道,自然是知道,但是突然看到军队,还是害怕。将军,你们真的不是来抢粮食的?”百姓们忐忑问道。
凌宁摇了摇头。
百姓们立即松了一口气。
随后,凌宁不再浪费时间,直接前往了焉耆州城。
焉耆州城内很破旧,百姓们看到军队,纷纷躲避。
凌宁微微皱眉,直接前往刺史府,刚刚下马,就见刺史阿史那苍褐衣衫不整地跑出来,慌忙跪下迎接:
“下官阿史那苍褐拜见晋王殿下,不知晋王殿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晋王殿下恕罪,恕罪!”
“抬起头。”凌宁声音冰冷。
阿史那苍褐身躯一颤,全身发寒,愣了好一会后,这才抬起头。
只见他脸上带着潮红,一脸的酒气。
如今的西域百废待兴,身为钦定的刺史,这个时间的阿史那苍褐应当在办公,而不是寻欢作乐。
所以凌宁没有搭理阿史那苍褐,直接从他身边穿过,走向了后厢。
而这一行为,把阿史那苍褐吓个半死,直接爬起,试图阻拦凌宁,并急忙说道:“晋王殿下,你赶路辛苦,还请客厅上座。”
凌宁脚步不减,而长孙霸已经伸手将阿史那苍褐拨开。
来到后厢房,凌宁推门而入,只见屋内坐着四五位衣衫单薄的西域女子,桌子上面还有美酒和水果,显然,刚刚的阿史那苍褐正美人在怀,享受着齐人之福。
下一刻,凌宁猛然转头,目光锐利如鹰,盯向了阿史那苍褐。
阿史那苍褐直接吓到瘫软,跪在地上求饶。
“本王让你担任焉耆州刺史,就是来此寻欢作乐的?”凌宁冷声质问。
阿史那苍褐很想辩解,但是话到嘴边,却不敢说,因为他明白自己欺骗不了凌宁,所以只能求饶道:“下官知错,还请晋王殿下给下官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
凌宁又道:“本王给你机会!长孙霸,你派人出去,问一问他的口碑。如果口碑好,本王只会罢免你的官职,不会处罚你。但如果口碑极差,哼...”
长孙霸立即派人去查。
而阿史那苍褐则脸色苍白无色。
很快,调查的人返回,向凌宁禀道:“回禀殿下,阿史那苍褐在百姓心中口碑极差,前几天把一位民妇抢入宅子里,民妇的夫君想要告状,被阿史那苍褐派人打断了双腿。”
此话一出,阿史那苍褐连忙叩头,哀求道:“下官知罪,下官知罪...”
凌宁心中杀意起伏,当即不再浪费时间,喝道:“本王让你担任刺史,不会来强抢民女,不是作威作福的,来人,将他压下去,拖到大街上杖毙!”
“是,殿下!”长孙霸立即安排亲卫上前,按住了阿史那苍褐。
而后,
凌宁亲自监督,将阿史那苍褐押上了大街。
百姓听说此事后,纷纷涌现了出来,将大街围堵得水泄不通。
趁此机会,凌宁站在一处高台,对着围观的百姓朗声说道:
“诸位,本王是大魏晋王,巡游西域来此。”
“如今的西域经历战乱,彻底一统,朝廷委派阿史那苍褐担任刺史,其目的就是为了治理好焉耆州,让百姓安居乐业。”
“但是现在呢,此獠不仅贪图享乐,竟然强抢民女,恃强凌弱,愧对朝廷的器重,愧对本王的信任。”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今日,本王亲自监督,将其杖毙,以正朝廷法度和威严!”
“...”
随着译官的翻译,围观的百姓得知了凌宁的身份后纷纷跪拜。当得知凌宁为他们做主,要杖毙阿史那苍褐后,情绪更加的激动,纷纷叫好。
“开始吧!”凌宁立即下令。
两名亲卫立即拿着杀威棒上前来,阿史那苍褐不断地哀求,却被其他亲卫死死按住。
只见两名亲卫举棒,然后狠狠落下,砸在了阿史那苍褐的身上,发出惨痛的哀嚎。
“梆梆...”
每一棍都打在肉上,很快,阿史那苍褐的后背和臀部变得血肉模糊,他的惨叫声越来越小。
二十多棍后,阿史那苍褐已经没有了声音,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亲卫上前,测试了他的脉搏,然后对凌宁说道:“殿下,人已经被杖毙。”
凌宁点了点头,而人群中的百姓则发出欢呼。
等欢呼落下后,凌宁突然道:“诸位乡亲,朝廷让阿史那苍褐这样的害虫担任刺史,是决策问题,本王难辞其咎,所以本王决定,减免焉耆州百姓一年的赋税!”
百姓闻之,先是一愣,然后爆发更加澎湃的欢呼。
杖毙阿史那苍褐,只是正义被伸张。但是减免一年的赋税,则是让百姓得到了好处。
百姓是淳朴的,纷纷跪谢凌宁。
可以说,凌宁仅用一招,就聚拢了民心。
当然了,凌宁要做的不仅仅是这样。
只听凌宁又道:“诸位乡亲,西域三十六国的纷争已经成为历史,你们现在是大魏的子民,从现在开始,没有人会来抢掠你们,你们安心地种地,好好地生活!”
此话一出,有些百姓喜极而泣。
被抢掠的日子,每一天都在担惊受怕。
而从现在开始,恐慌的每一天终于过去了。
...
杖毙阿史那苍褐后,凌宁没有直接离开,而是召集了州府的其他官员,又敲打了一遍,然后把长史周云留了下来。
“下官有罪!”周云见到凌宁后,立即认罪。
凌宁问道:“你知道阿史那苍褐的恶行?”
“下官知道,已经修书送往楼兰城,送去已经十余天了。”周云回道。
凌宁道:“那时的本王已经开始巡游了,既然你已经上报,此事便不怪你。本王把你留下,是想问问你对焉耆州的治理有什么想法,毕竟你来这里有一段时间了。”
阿史那苍褐已死,就得换一位刺史,凌宁把周云留下来,就是想看看他的水准,如果他有能力,便让他担任此地的刺史。
周云不敢怠慢,立即将心中想法说了出来:“回禀殿下,焉耆州的百姓淳朴,现有的仁政措施,足以安民。另外,焉耆州最大的优势是土地,下官认为应当发展此地的种植...”
周云能担任长史,自然也是李文优、荀玉他们培养的,所以还是有一定的能力。
但是听完他的想法后,凌宁并不是非常满意,所以便打消了任命他为刺史的打算。
凌宁便问:“焉耆州内,可有博学之才的贤士?”
周云心中闪过失望,知道自己和刺史之位无缘,但他有个优点,那就是能认清自己的价值,绝不好高骛远,能做长史,已经是他的幸运了,所以不敢强求更高的位置。
若是能为晋王殿下举荐一位贤士担任焉耆州的刺史,那自己不仅举荐有功,就连新刺史都欠自己人情啊。
想到这儿,周云立即回道:“回禀殿下,焉耆州内还真有这样的贤士,就隐居在焉耆州城北四十里外的卡克次山上。并且,此人精通中原官话、西域语、匈奴语,曾在龟兹国、姑墨国和乌孙国担任要职,官拜大夫。后来不知为何,返回焉耆州,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凌宁一听,立即来了兴趣,于是让周云引路,直接前往了卡克次山。
「550,551和552三章的内容已经修改,大家可以刷新一下,重新观看。之前完结,是因为成绩不好,编辑通知完结,如今又被捞回来了,还能再写,感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