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张二河忙完这一单生意,回头就看见了吃肉包子吃的泪流满面的大哥。

“哥,几个肉包子,不至于!想吃以后咱天天买,直到吃腻了为止。”瞅着大哥的样子,张二河也是满嘴苦涩。

不过对此张二河也能理解,毕竟这个年代的农民实在是太苦了。一年到头看不见的荤腥,也只有年底队里杀猪,才能分几斤猪肉。

这点猪肉都得炼成油,再加上队里分的油。得撑这一老年呢,谁敢这么奢侈的吃口肥肉的肉包子,下一年不过了么?

“可不敢这么糟践钱!尝尝味就行!咱庄户人家,可不敢这么大手大脚的花费。”

在自家兄弟跟前抹眼泪,让张大河有些不好意思。赶紧低头用棉袄袖子擦了擦,左右言他道;

“老二,你说这城里人也怪,有钱买鱼吃,这玩意既费盐又费油的,就不知道去割点猪肉吃啊?”

在张大河看来,一斤猪肉1块2毛。一斤鱼7-8毛,当然是买猪肉合适了。鱼腥气的很,做起来又费盐费油的,哪里有猪肉实在。

“年关了啊,大家都有闲钱了,自然醒换换口味!”

“再说了,城里人买猪肉得有肉票吧,那些工人家里肉票也不宽松。咱这鱼可不要票,而且比水产公司还便宜不少,人家干嘛不买!”

“肉票?”张二河的话让张大河有些发懵“城里人买猪肉还得用肉票?”

很大一部分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买啥都要票,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

这其实是被现在的穿越文给误导了,大部分票据都只是在城里流行。而广大农村在70年代后,那些票据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农村真正票据横行的年代是在60年代。

之所以7-80年代农村自行车等工业用品还那么紧张,其实是大家没钱,一个个都穷的叮当响,哪有闲钱买。

一个个能把肚子糊弄过去就不错了,哪有闲钱去买那些当时的奢侈品。毕竟那些自行车电视机等等都不是生活必需品,饿肚子才是最大的威胁!

之所以80年城里票据还在流通,是当时的票据可以顶一部分钱用。

比如说昨天张二河在乡下买的猪肉一块二一斤,即便是没肉票上浮了一毛也比城里便宜一点。

昨天张二河去县城水产公司看了,有肉票的话猪肉1块2,没有肉票的话得上浮3毛钱,要1块5一斤呢!

城乡之间的物价一直都有偏差,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尽皆都是如此,即便是放到后世的21世纪也一样,城乡之间的物价也同样存在。

现在城乡之间的明显区别就是,城里人有钱但没票,想要计划外的副食品,就得花高价购买。

而7.80年代的农村就简单多了,既没钱也没票,全靠生产队年底分的那点粮食过活。至于钱,基本上是不分的,想要钱,那就拿自己分的粮食去卖。

再要么卖几个自家攒的鸡蛋。老母鸡在农村,那可是金贵的很,号称:鸡屁股银行,在农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之现在城乡同样的窘况就是,大家都极度缺乏营养。能弄到便宜的肉蛋都不容易。

像卖包子的陈有光,包子里的肉咋来的?那是他老爹天不亮就去乡镇买的,城里人想在乡下买便宜肉,那也得有关系才成,一般人可买不到。

吃饱喝足,把人家盛粥的碗还回去后,又有人来买鱼。等中午服装厂工人下班的时候,小300斤鱼已经卖了多半,剩下的百十斤鱼半个多小时就全卖光了。

弄得后面没买上的不停抱怨:喂!小兄弟,你明天就不能多弄点鱼,昨天没买到,今天还是没买上,弄得我回家老是被老婆埋怨!

“哎呀,抱歉,抱歉!实在是不好意思,实在是弄不到太多,明天我尽量多弄点!”

对于众人的埋怨,张二河只能不停拱手赔礼道歉。他自然是想多卖鱼多挣钱,可运力有限啊,他现在连个自行车都没有,这300斤鱼就到顶了,再多了实在弄不了。

把盛鱼的麻袋卷起来,张二河带着他大哥先去了趟县城百货商店。照理在百货商店门口转了转,可惜没有碰到想见的那个人。让张二河有些失望。

张二河找的是前世认识的那个票贩子:齐皓。他手里有自行车票,张二河想着弄辆自行车骑,既省力还能多载点鱼。

可能有人要问了,你刚刚不是说农村不需要自行车票的吗?你这不是啪啪打自己脸呢吗。

其实不然,在乡镇供销社买自行车当然不需要票。可这个年代自行车还属于紧俏商品,不需要票的自行车都让那些售货员给提前弄走了,你没关系自然弄不到。

县城百货商店倒是有自行车卖,可没票你有钱人家也不卖。加钱都不行!

说白了,这自行车票就相当于一个敲门砖,一个走后门的凭证。你有了自行车票,就能绕过供销社的那些人际关系。

失望而归啊,张二河记得前世那齐皓没事就在百货商店门口逛悠,专门倒腾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手表票啥的紧俏玩意,这两天居然一直没碰到,不知道是他倒霉还是怎么着。

居然连续两天都没找到人。

既然没找到想见的人,两人干脆直接往回赶。忙活了一晚上加一上午,张二河早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至于卖了多少钱,现在倒是不忙着点。毕竟虽然现在数九寒天,那些红袖章不见得倒霉的遇上,可麻烦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的好。

路过乡镇供销社的时候,张二河带着大哥走了进去。他自己倒是没啥可买的,主要是给他大哥张大河买身行头。

“呦,大兄弟这是一天不落,天天来供销社!”

刚进门就就有人笑眯眯的对他打招呼。抬头一看,还是这两天卖给他东西的那个女营业员。

经过这两天,这营业员对张二河可是相当熟悉了。没办法,在供销社一次性消费这么多的人,可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