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农神:逆天咸鱼崛起 > 第136章 大明初立,洪武开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6章 大明初立,洪武开年

登基之日,南京城中锣鼓喧天,城门外摆满了百姓准备的供品和彩旗,城内街道两旁站满了前来观礼的百姓。礼炮声此起彼伏,人们纷纷赶来目睹新朝建立的盛况。

朱元璋一身戎装,头戴平天冠,缓步登上高台,他的目光扫视着台下整齐列队的将士们以及激动的百姓。他没有直接登上帝座,而是停顿片刻,目光深情而坚定。他缓缓开口,声音厚重而低沉,带着浓浓的平民气息:

“咱们今日所立之大明,皆因尔等将士和黎民百姓的辛劳与牺牲。今日咱朱元璋登基,不为自己谋私利,而是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他的“咱”字一出,让人倍感亲切,仿佛他依然是那个和百姓同甘共苦的平民。台下百姓听到这一称呼,纷纷热泪盈眶。百姓们高呼着“万岁”,激动的情绪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朱元璋用这质朴的称谓表达了他的赤诚之心,百姓们感受到了他对天下苍生的深厚情意。

昭告天下:开年“洪武”

朱元璋的即位诏书昭告天下,以“大明”为国号,年号“洪武”,寓意“洪水猛兽皆为平,武者不惧迎新世”。他郑重宣布:“洪武元年,天下归一,乃为黎民百姓而立,天下人皆可得安居!”

“咱们要让大明江山成为百姓的江山,结束那些朝代对百姓的压榨。今日咱们在此立誓,定要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百姓们闻言,纷纷跪地高呼:“万岁!万岁!大明万岁!”

朱元璋登基后第一道政令便是减轻百姓赋税,释放因战争而疲惫的民众。他下令对各地重建的家园提供粮草支持,修缮被战争摧毁的田地,安排大臣负责灾民的救济,以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同时,他宣布全国赦免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百姓,无论曾为义军还是曾附庸于元朝,皆可安居新家园,种地自生,享受大明的仁政。

这条命令传达各地,百姓无不拍手称赞。经过多年动荡的百姓们早已疲惫不堪,如今听闻新朝立下的仁政,不少百姓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感受到这位皇帝的仁德与关怀,开始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朱元璋深知,新的王朝若想稳固长久,必须有一套严明的法度和治国之策。他召集李凡、刘伯温、蓝玉、汤和等人,商议大明的初步政策。

朱元璋说道:“元朝因官吏贪婪、政务腐败,致使百姓不堪其苦,天下因此离心离德。咱们新朝若想长治久安,首先就要确立一套严明的制度,防止贪官污吏再度扰民。”

李凡赞同地点头:“大帅所言极是。元朝之败,正因缺乏清廉治国的方略。唯有建立清明的官吏制度,方可得民心长久。”

朱元璋点头,对众人说道:“今后,大明的官员必须以清廉为要,任何人贪污一文,皆当受到严惩。尤其是治地一方的地方官员,若有扰民,绝不姑息!”

他还宣布废除元朝的苛政赋税制度,重定赋税,使百姓得以负担减轻,安心种地、生活。他还提出设立“御史台”,专门监察全国各地的官员,确保每位官员廉洁奉公,做到“有罪必惩”。

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百姓能迅速恢复生产生活。朱元璋深知,若不解决田地问题,百姓的生计便难以维持。他决定推行一系列土地政策,将被元朝官员和贵族强占的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以此恢复民生。

他对李凡和刘伯温说道:“百姓皆以田地为生,若无田地,民无所依,国也难以强盛。今后大明朝的土地,皆属百姓所有,任何人不可再行掠夺。”

李凡和刘伯温对他的政策深表支持,认为这不仅能让百姓安居,还能从根本上稳定大明的经济基础。朱元璋还下令对原有的税收体系进行调整,使得税收更为公平合理,保障农民的利益,形成以农为本的国策基础。

登基之后,朱元璋并未放松警惕。他清楚大明的根基尚不稳固,仍需要严加治理。他以身作则,保持简朴自律,不允许奢靡之风侵蚀朝廷,时刻提醒自己不忘“为民而治”的初心。

他下令宫中节俭,不得随意铺张浪费,甚至将宫中奢华装饰全部拆除,亲自示范简朴的生活作风。他严令禁止贪污枉法,发现一例便亲自审查,不管职务高低,皆依法惩治。

朱元璋的自律和清廉让百姓更加敬仰,他的治国方式不仅得到了臣子的拥护,更赢得了百姓的称颂。人们称他为“平民皇帝”,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理解百姓的君主。

作为新朝的帝王,朱元璋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祭祖,他带领文武百官来到南京的祖庙,行祭天大典。朱元璋穿上素衣,站在祭坛前,双手合十,虔诚地向天祈祷。他轻声说道:“咱朱元璋今日得以立国,皆因天下百姓拥护。天若有灵,咱定不辜负这江山。”

他带领百官宣读祭文,表达出他对祖先、对天地的敬畏之情。他以皇帝之名宣誓,将秉持仁政,恢复安定,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祭天之礼庄严肃穆,整个祭典结束后,文武百官齐声高呼“万岁”,将这一份赤诚之心传达给百姓。

朱元璋登基后,洪武元年正式启用,这个年号象征着大明王朝的新生,也标志着元朝的终结。南京城内外张灯结彩,庆祝新朝诞生。百姓们载歌载舞,庆贺着新朝的建立,感叹着自己即将迎来安稳的生活。

朱元璋十分重视朝廷的法度和纲纪,他认为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有效地管理国家,确保大明的基业稳固。他指示李凡和刘伯温共同制定大明律法,并亲自审核每条律令,确保其公平公正。

在李凡的协助下,大明初期的律法得以快速制定并颁布实施,涵盖了治国、赋税、刑法等方面,为全国确立了统一的法律框架。

朱元璋对朝臣们说道:“大明之法,乃为百姓立,咱需确保法度严明,官吏若触犯律法,便要严惩不贷。咱定要让百姓看到,新朝不仅有仁政,还有公平之法。”

同时,为了建立一个更加高效的官僚体系,朱元璋还决定重启科举制度,以科举来选拔贤才。他认为,科举不仅能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还能避免权贵世袭、专权独断的情况。

李凡赞同道:“陛下之策高明,科举选才能使天下之士心怀希望,让那些贫寒之士也有机会为朝廷效力。”

朱元璋拍板道:“既如此,便即刻筹备科举,广招天下英才,朝廷正需贤能之士,共同建设大明!”

很快,科举制度在全国各地重新推广,许多有志之士纷纷参加科举,希望能够效力朝廷。新朝逐步以贤能之士充实朝堂,使得大明的统治力量不断增强。

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大明的国家机器逐步完善,朱元璋对天下百姓昭告:“洪武年间,咱必为百姓带来太平盛世,不负天下苍生。”

“洪武之治”逐渐成为大明的治国方针。以洪武年号开元,代表着朱元璋的信念,即“以武定国,以文治国”,不仅在军队上严明纪律,在民生上施行仁政,力求在各方面都建立稳固的基础。

朱元璋宣布洪武之治时,百官恭敬聆听,纷纷表示愿意追随,确保大明朝纲井然、民心安定。

一位大臣由衷地赞叹:“陛下仁德,为百姓谋福祉。洪武之治定能带来万民之安,天下归心!”

朱元璋自信地说道:“咱的志向非个人荣华,而是要将太平赐予天下,万民皆可无惧无忧。”

洪武元年,大明的统治逐步稳固。百姓生活安定,民生渐渐恢复,农田得以重新耕种,市场重新繁荣。各地百姓因朱元璋的仁政而心怀感激,纷纷向朝廷表达支持。

一位曾在战乱中受苦的老人来到南京城,见到新朝的治安和百姓的安乐,不禁热泪盈眶,感慨地说道:“我大明天子果真仁厚,不仅使我等免受战乱之苦,还让我们有了安定的生活,这才是民心所向之主啊!”

大明在朱元璋的统治下,逐步走向太平,百姓们的生活也日益改善。李凡在新朝内积极协助朱元璋,推行各项改革措施,使得大明的基业愈发稳固。众多忠诚的将士和贤能之臣在洪武元年中纷纷献力,共同为洪武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