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汐想想选了第三排,带火炕的房间钥匙。姑嫂俩人来到村口联排房。
陈杏推开房门,宽敞的房间里,一张超宽的火炕,有成人高的双排立柜,原木打造的桌子板凳。每一样都是崭新的,比她在山坳的房间大多了。
陈杏看向大炕问:“二嫂,这是不是跟鸡舍的一样,也是加柴火烧上面就会发热。好宽大呀!我们一家七口都能睡下。”
顾汐把钥匙递给陈杏说:“嗯,稍微有些区别,不过原理都差不多,这个加柴火的地方在外面,一会带你出去看看。
这里本来是给长工们提供的住宿,所以房子修建的特别大,每个房间不是火炕大通铺,就是放了三四张木板床。我想着现在天冷,让你们住带火炕的这间,人也住的舒服些。
你在这里看着收拾吧!妹夫什么时候回山坳搬家,直接去跟王管家说一声,他会帮着安排马车和人的。”
“二嫂,我的好二嫂,真的感谢!我保证一家人来了后,都会勤勤恳恳的好好干活。”
顾汐笑而不语,丢下陈杏在房里欢喜,她独自一人去作坊,看一看长工们的做工常态,如果遇到什么问题?或是发现问题好及时解决调整。
先去了刘小四负责的豆芽坊,问问最近小贩们的进货情况?
“上次调走一半人去府城,新增加进来的人,目前都能熟练掌握发豆芽流程吗?”
“回东家,我们都是一老人带一新人的,豆芽都养的很好,每日还是不够卖的,现在又增加三十个木盆。”
“嗯,做的不错,也就这几个月你们要多辛苦些,开春后地里的野菜出来了,农户种植的菜蔬上来后,估计豆芽坊就不会这么忙了。
跟大家说好好干,豆芽坊的收益好,我会给你们发奖励的。”
刘小四因高兴而脸颊通红的:“多谢东家,我们定会好好干。”
又去检查检查酱油情况,酱油这边也提升了一位负责人,是来自王村的秦氏中年妇女。顾汐观察过她,人干干净净的,做事也很细致细心。
事关入口吃的东西,不管是自家吃的,还是对外售卖的,都要做到干净卫生。
顾汐打开晾酱油的大缸,舀出一勺从高处倒下来,酱油的颜色非常纯正,并散发出浓郁的酱香味。
“秦娘子,你去一趟养殖场找来娣姑娘,跟她说我让你去抓三个兔子。送到大厨房收拾干净剁成小块。今天晚上给大家伙加加餐,
就用这新调味酱油,来做红烧兔肉。让大家都来尝一尝,我们晾制的酱油鲜不鲜?”
秦氏嘴角含着笑意,领命快步往养殖场去。
晚餐是顾汐亲自上阵的,蔡氏和李氏俩人打下手,起锅烧油倒入兔肉干煸,倒入酱油炒酱香至上色,加入山上采的,八角桂皮香叶加入慢炖,出锅前放些盐调咸淡,简单的调味出锅却巨香。
素菜炒豆芽,还炒了一盘鸡蛋,都只加了酱油和盐,味道比之前提升很多。
顾汐自信十足的对长工们说:“都拿起筷子尝尝,看看今天的菜有何区别?”
“东家,今天的菜格外鲜香,就连之前吃过的豆芽菜,都能吃出肉的味道。”
看着长条餐桌上,快速夹菜的筷子,和赞不绝口的话,顾汐脸上的笑容更大了。
“很好!秦娘子,我也觉得这次的酱油很成功。明天开始继续清洗挑选黄豆,煮好后放屋里发酵,到时候再下缸晒酱油。”
秦氏和同样负责做酱油的人,全都从凳子上站起来,朗声欢喜的应下:“是,东家。”
看着各个充满热情,做工积极的长工们,顾汐的心情非常好。被大家的干劲在身后推动,感觉自己还可以再往前冲。
坐在长工们中间,跟她们一样吃着大锅菜,聊着贴近生活的话题,偶尔的走近顾汐才能知道,长工们都在想什么?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她也不脱离手下的人。
她日后想对人事调整,也是大有帮助。与雇佣的长工或下人之间,近时很有亲和力,远时也不失威严。
自从家里的农活干完后,顾汐让收养回来的乞丐们,都跟着自家孩子在中院学习。
大家的进度不同,只能分开授课,可把沈夫子和小张夫子忙坏了。
以前课业结束后,院子里也安安静静的,现在倒好了。休息的时间所有孩子们,在院子里玩闹的声音,顾汐在后院都能听到。
有时闹的顾汐,真想把他们立马送学堂去。
丁香小白这些三四岁的小不点,跟小山小树兄弟玩到一起。小花小草姐妹俩,跟小雨也很聊的来。卫恒几个大的男孩,被老二老三收为小弟。
还好自家孩子从不主动欺负人,也没有把这些人当成乞丐,而他们心怀对夫人的感激,在与小主子们相处中,是付出型的主动照顾居多。
顾汐选在孩子们休息时,带着丫环来到中院,给孩子们量下身高。她准备设计一套,古代版的校服。
小山拉着娘的手说:“娘,你又要给我们做新衣裳呀!我房间里还有新衣服没穿呢?”
“我们给你们各做一身青衿服,是以后去学堂里穿的,青峰镇的学堂已经盖好了,明年你们就不用在家里学习了。”
“喔!那辛苦我最爱的娘亲了。”
顾汐眼睛里全是笑意,嘴上夸张的说:“哎呦!我宝贝儿子哎!这小嘴是越来越甜了呀!不过娘喜欢听。”
小树也不甘示弱的说:“娘,我也是最爱你的。”
家里就这俩个小的吃闲饭,但却经常靠着一张小嘴,轻松俘获老母亲的心。让人忍不住的喜欢开怀。难怪很多人会觉得父母不公平呢?
心不是长在中间的位置,只有一个孩子还好,如果有几个十个孩子的,真的很难做到同样的喜欢呀!只能站在父母的角度,尽力做到维持公平了。
所有人站成一溜排着队,丫环荷叶负责测量,顾汐在纸上登记,主要是量准身高肩宽袖长。
斜开门的青衿服,腰间有束缚的带子,大一点小一点的都能穿。
因为是孩子们长时间穿的,也是青峰镇学堂对外的一张名片,顾汐没有选择普通的粗布,而是在空间的商城里买,精挑细选了现代工艺织锦。
主体的衣服以深灰为主,男孩的搭配青色衣襟,女孩的衣服配色反过来,主体颜色是青色,搭配上深灰色的衣襟。
布料是纯色的没有花纹,颜色也是深色稳重型的,织锦的低调又不失粗俗,学子们穿着也耐脏耐磨。
连着几天晚上时间,顾汐都待在空间里裁剪,踩着电动缝纫机车线,多亏服饰造型简单,车起线来也比较快。
赶出几套先拿出去,让儿子女儿们穿上试试,也让两位夫子长长眼。
沈夫子站在廊下,看着眼前几名学生,穿着统一的服饰,感觉立马不一样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不住的点头称赞:“顾夫人这身青衿服,设计裁剪的真不错。青衿之志,履践致远。非常适合学子们穿搭。”
顾汐笑着接过话:“能得到沈夫子的认可,也不枉我一番辛苦呀!我还想麻烦沈夫子,题上青峰学堂四个字。我好让绣娘们,照着样本把字绣到衣服上。”
顾汐一边说着,一边给沈夫子指着绣字位置,讲述字体的大小。
沈夫子一听就明白,没有犹豫转身去房间,拿笔写下流畅楷体的四字。
顾汐看着字很欣赏,不愧是进士呀,写的一手好字。低头对孩子们说:“先去把衣服换下来吧!等以后去学堂了再穿。”
“好嘞!娘亲。”
顾汐拿着孩子们换下来的衣服,去前院找到俩个绣娘。
这俩人平时都在家,和春兰丫环几人,手工缝制下人们穿的衣裳。突然看到夫人前来,马上站起来询问:“夫人,可是有事需要绣姑做的。”
“是的呢!正好你们都在这里,先停下手中的活,帮我在每件衣服的左胸前,绣上‘青峰学堂’四个字,这是四字的样本,可以做到吧!”
“回夫人,只要有样子就能绣。”
“行,字不能绣反了哈,要统一绣在相同位置,这些绣完后面还会有新的送来。”顾汐细心的给绣娘比划位置。
“会好好绣的,夫人放心交给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