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玄幻魔法 > 悟空修真路 > 第95章 假心招魔,魔主计吞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5章 假心招魔,魔主计吞禅

隐雾山,假心招魔

在那遥远的取经之路上,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风餐露宿,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这一日,他们踏入了一片陌生而又神秘的地域。

唐僧依旧端坐在白龙马上,他的面容祥和且慈悲,心中满是对真经的渴望。那双眼眸宛如澄澈的湖水,倒映着对佛法的执着与坚定。他一边轻轻抚着缰绳,一边轻声对徒弟们说道:“徒儿们,此去西天路途遥远,我们切不可懈怠。”

孙悟空一个筋斗翻到前方,他那火眼金睛闪耀着锐利的光芒,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山林。他的金箍棒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他心中暗暗思忖:“这一路妖魔鬼怪层出不穷,俺老孙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莫让师父陷入危险。”他的毛发在风中微微飘动,仿佛每一根都充满了战斗的力量。

猪八戒则是甩着那对大耳朵,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他嘟囔着说:“师父,俺老猪这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啥时候能找个地方好好吃一顿啊。”他那圆滚滚的肚子随着步伐一抖一抖的,眼睛不停地在路边的草丛中搜寻着,似乎希望能发现一些野果之类的食物。

沙僧默默地挑着担子,他那憨厚的脸上写满了沉稳与忠诚。他心想:“大师兄和二师兄各有特点,我只要照顾好师父,保护好行李,就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他的脚步沉稳有力,每一步都在地面上留下一个坚实的脚印。

此时,孙悟空与猪八戒之间突然起了一些小摩擦。孙悟空看着猪八戒那贪吃的模样,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妒意。他心想:“这呆子,就知道吃,关键时刻还得靠俺老孙。”于是他便开始数落猪八戒,说他贪吃误事。

猪八戒一听,可不乐意了,他大声反驳道:“大师兄,你别老是说俺老猪,俺也出了不少力呢。”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

而在暗处,一个邪恶的魔主正悄悄地窥视着他们。这魔主长得十分狰狞,浑身散发着诡异的气息。他心中暗自盘算着:“哈哈,这唐僧师徒四人终于进入了我的地盘。那唐僧细皮嫩肉,吃了他的肉定能长生不老。”他那邪恶的眼睛里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唐僧成为他口中美食的情景。

魔主开始精心策划他的阴谋,他想趁着孙悟空和猪八戒争吵之际,趁机把唐僧掳走。他召集了手下的小妖,在周围设下了重重陷阱,准备一举将唐僧师徒拿下。

唐僧察觉到孙悟空和猪八戒的争吵,他皱着眉头说道:“你们两个莫要再吵了,以免引来妖怪。”但孙悟空和猪八戒正吵得火热,一时之间没有听进去师父的话。

魔主看到时机已到,他一声令下,小妖们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尘土飞扬。

孙悟空和猪八戒这才反应过来,他们急忙停止争吵,拿起武器准备战斗。孙悟空大喝一声:“呔!你们这些妖怪,竟敢在俺老孙面前放肆!”他挥动金箍棒,如同一道闪电般冲进了妖怪群中,所到之处,小妖们纷纷倒地。

猪八戒也不甘示弱,他举起九齿钉耙,嘴里嘟囔着:“看俺老猪的厉害!”他冲进妖怪群中,和孙悟空一起并肩作战。

沙僧则迅速地将唐僧护在身后,他沉着地说:“师父莫怕,有我们在。”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战场,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状况。

然而,魔主的实力不容小觑,他施展出诡异的魔法,一道道黑影在战场上穿梭,给孙悟空等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就此拉开了帷幕。而在暗处,一个邪恶的魔主正悄悄地窥视着他们。这魔主长得极为狰狞,他身形高大,宛如一座小山般矗立在阴影之中。他的皮肤呈现出一种诡异的青黑色,上面布满了如蛇一般蜿蜒扭曲的暗红色纹路,仿佛是从地狱深渊中爬出来的恶鬼。他的头颅上长着一对巨大的弯角,那弯角闪烁着幽冷的寒光,仿佛能轻易地穿透钢铁。他的眼睛如同两团燃烧着的绿色鬼火,在黑暗中忽明忽暗,闪烁着贪婪、残忍与狡诈的光芒,仅仅是被他看上一眼,都仿佛能让人的灵魂被冻结。他的嘴巴大得吓人,里面布满了参差不齐的獠牙,仿佛能一口将人整个吞下。他浑身散发着一股腐臭与血腥混合的诡异气息,随着他的呼吸,那气息如烟雾般弥漫在四周。

这魔主的法术极为诡异。他双手轻轻一挥,顿时从他的掌心之中涌出大片大片的黑色雾气。那雾气如同有生命一般,在半空之中迅速地凝聚、扭曲,转眼间就化作了无数条黑色的毒蛇。那些毒蛇吐着信子,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嘶嘶声,朝着孙悟空等人蜿蜒游来。紧接着,他口中念念有词,一道暗红色的光芒从他的身体之中射出,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魔法阵。魔法阵之中,无数的骷髅头从地下钻了出来,它们的眼窝之中燃烧着蓝色的火焰,张牙舞爪地朝着师徒四人扑来。他还能施展一种幻术,让人陷入无尽的恐惧之中。只见他双眼射出一道诡异的光芒,光芒笼罩之处,周围的环境瞬间发生了变化,唐僧师徒仿佛置身于一片充满了各种妖魔鬼怪的地狱之中,耳边是凄厉的惨叫和咆哮声,那恐怖的景象让人胆战心惊。

从前那些妖精都是奇诡难测的,而这里的妖怪看起来平平无奇,似乎是作者在敷衍或者笔力不济。但人们不知道,这种看似无奇之中蕴含着奇特,奇特更胜于奇诡;看似可思之处,其实所思并非真正应该思考的。

上一篇我们说要能看破人情世态,明白万法皆空的道理,需要和光混俗、随方逐圆。虽然要顺应事物的发展,灵活运用机变的精神,但这一切都源于内心本体的光明与广大。恐怕人们不能从内心去觉察和认识这些,那么就不是依据本体去发挥作用,而是遇到事情就心生杂念,随着外界的尘埃而动静不定。所以仙师急切地从外在表象深入到内在本质,特别提出“《心经》莫远求”这一妙旨,让人们去觉察和认识自己的本心,千万不要让心中存有哪怕一点点的芥蒂,不然就会让自己陷入魔障的困境。圣人的本心就像那平静澄澈的止水,常常保持着清明与宁静,常常在应对事物的同时又能保持静止的状态。万千的功用未尝不是一个整体,一个整体也未尝远离万千的功用,所以说“体智寂寂,照用如如”。倘若心中稍微有一点芥蒂,那么心体就会变得朦胧、愚昧、阻塞,而在外部的行为作用就会涉及到欺骗和虚妄,这就如同迷雾遮住了灵窍,禅心被吞噬,不就像那阴雾隐藏在连环透明的洞中,从而摧折了那撑天的柱子吗?所以下一篇命名为“隐雾山折岳连环洞”。五岳是天之支柱,一心是身体的主宰,山岳折断而天空没有了柱子,心被迷惑而身体就没有了根基。行动不基于内心,那么一切都会变成烦恼,哪里还有禅呢?只会变成一个被魔占据的灵窟罢了。

禅是用来消除魔障的,杵是用来降伏妖魔的,为什么妖魔反而拿着杵把禅给吞噬了呢?这是因为禅只专注于一心,而魔却能通达六道。用拘泥于禅的方式去灭除魔障,这是以魔治魔,难免会填满魔的饥肠辘辘,被生吞活嚼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顺遂心意并非真正的禅心,把禅心分开就有了戒、定、慧。展开就是六度,散开就是万行。禅,只是六度中的一种罢了,怎么能把所有的法都包括进去呢?它不被魔所影响的情况是很少的。况且禅心很难纯净,金与木未能融合,又怎么能够排除万物诸有、消除万法呢,很少有不遭受算计的。如果说万法皆空,并不是说没有法。心是万法产生的根源,但又不属于万法。真正领悟的人,就能在法中自由自在,从自心去验证,随着心愿而兴起;不必相同,不必不同,不必不必同;不是平常的法,也不是不平常的法,不是法也不是非法,怎么可以执着于外在的形迹去追寻呢?

法,就如同头发丝那样众多。外在的各种法,就如同身体有仪容,没有法就是失去了礼仪,在文章开头从众多大臣口中提出“失仪”这两个字,是非常清晰明白的。但是诸法空相的妙处,不是执着于世俗之法的人所能理解的。大臣说“不知道”,君主说“果然不知道”,各自眼中泪汪汪的,实在是可悲可叹。等到国王悔悟不再杀生,全国都皈依佛法,把“灭法”改为“钦法”,这就是“佛无坐相,无住生心”的宗旨。因为执着于法就是灭法,不执着于法就是钦法,所以执着于坐禅就是执着于坐佛,执着于坐佛就是杀佛;执着于法就是执着于住心,执着于住心就是魔心。长老在马上欣然说道:“悟空,这一法非常好,大有功劳。”已经可以看出万法归一,处处都符合道的气象。沙僧接着说:“哥啊!哪里能找到这么多的整容匠?”在世俗之法中被称为“失仪”,在佛法中被称为“整容”。看起来似乎是相反的,但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的,法就是这样不可拘泥。这就是法没有固定的本体,能够变化神通,运用都根源于内心的妙处。

行者说了一遍,急忙提出《多心经》的四句《颂子》,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唐僧说:“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懈怠,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这个“心”字,就是前面两篇所关切的要点所在。

猿(孙悟空)对应申金和水,猪(猪八戒)对应亥木和火,他们相克但实际上又是相辅相成的。孙悟空勤劳而猪八戒懈怠,因为孙悟空劳累而对猪八戒的懈怠心怀嫉妒,因为猪八戒的懈怠与孙悟空的勤劳相比而产生了欺骗;下面正是因为懈怠而不诚心导致出现差错,以至于风雾突然产生了。“八戒躲懒,行者哄以妖为善,雾为气,蒸米饭,面馍馍,菜蔬咸,吃不多;吃嘴的,见识有,马要搅,要草料,寻嫩草先喂马;只斋俊,不斋丑;口中哼‘上大人’。”彼此都言不由衷,互相欺诈,这就是所谓的好吃懒做、口是心非,难道不就是落入了群魔的圈子阵中吗?如果不是行者回心返照,暗暗地进行救援,那么因为隐匿欺骗、破戒,性命就难以逃脱。所以我们心中只要有一念的至诚,那么群魔就会退避;只要有一念的虚妄,那么群魔就会现形。魔不是从外面来的,魔就是我们内心自己召唤出来的影子。试看行者和八戒欺骗说风雾明净,魔就收风敛雾来欺骗他们;行者和八戒要吃斋,魔就想要吃僧人;行者说蒸笼之气,魔就刷锅要蒸僧人;八戒和行者变成矮和尚、假行者,魔就变成假魔;行者用分身之术,魔就用分瓣梅花计;行者看到妖精败走,拨转云头,回到原来的地方,魔就败回本洞,高高地坐在崖上,默默无言;行者叫八戒为开路将军,魔就封小妖为先锋。诚心则禅为主而能吞噬魔,懈怠虚妄则魔为主而能吞噬禅,就像竿影和谷声一样,是混淆和消灭不了的。禅和魔,到底是一还是二呢?

最后写出唐僧被绑在树上,樵子也被绑在树上,各自诉说着侍奉君主和亲人的一段心事。树,有根本和枝叶,明智的君主和亲人是天地间的大经大法,忠孝是人的根本,都从心地的根本上生发出来,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虚假装饰。能够鞠躬尽瘁尽忠,让生者安宁、死者得到抚恤,不辜负君主的恩情,这才是取得真经;能够竭尽全力尽孝,对父母生养死葬,报答亲人的恩情,这才是拜得了活佛。如果不从根本的真性上去施行作为,而只是在外面进行矫饰和虚假的文饰,那就是隐雾山的艾叶花皮豹,倒拿着降魔杵而把禅给吞噬了。迷失了根本而披着艾叶变成了魔,这难道不令人感到悲哀吗?三藏和樵子,能不伤心悲痛吗?从丹道角度对《西游记》第八十五回的评论

一、人物内心的阴阳冲突与调和

- 孙悟空与猪八戒的矛盾:从丹道角度看,孙悟空属金,其灵动与锐利象征着金的特质;猪八戒属木,他的憨厚与有时的慵懒体现木的一面。孙悟空对猪八戒的嫉妒以及他们之间的争吵,反映了金与木之间的冲突。金克木,孙悟空的锐利和勤劳对猪八戒的慵懒产生不满,这是阴阳不平衡的表现。这种内心的冲突在丹道中意味着修行者内心的阴阳之气未能和谐流转。

- 内心冲突对修行的影响:这种冲突导致了两人之间的不和谐,进而影响了整个取经团队的气场。就像丹道中阴阳失调会阻碍修行的进程一样,他们的争吵使得团队内部出现了不稳定因素,为魔主的出现创造了可乘之机。此时,唐僧师徒的修行状态受到了干扰,他们的心性被外界的情绪所左右,偏离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二、魔主的象征意义与考验

- 魔主的象征:魔主的出现是对唐僧师徒修行的一种考验。魔主象征着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遇到的强大的外部魔障和内心深处的邪念。他那诡异的法术和狰狞的外貌,代表着邪念的复杂性和难以对抗性。从丹道角度看,魔主的出现是因为唐僧师徒内心的阴阳失调,导致外界的阴气入侵,引发了这场危机。

- 对修行者的考验:魔主的攻击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挑战,更是对他们内心的考验。在丹道中,这意味着修行者需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欲望和杂念。魔主的法术所带来的困境,如黑色雾气化作的毒蛇、魔法阵中的骷髅头和幻术等,都是对修行者内心的冲击,考验他们是否能够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坚定。

三、《心经》与修心的关键

- 《心经》的意义:文中特别提到《心经》的妙旨,这在丹道中具有重要意义。《心经》强调的是对内心的觉察和认识,让修行者明白万法皆空的道理。它提醒唐僧师徒,只有保持内心的纯净和空灵,不被外界的表象所迷惑,才能真正地抵御魔障。就像在丹道修行中,心是万法之源,只有通过修心,才能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 对修行的启示:“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等语句,深刻地揭示了修行的关键在于内心的觉悟。唐僧师徒需要从内心深处去领悟佛法的真谛,而不是仅仅依赖外在的形式和行为。在面对魔主的挑战时,他们需要回归本心,以内心的智慧和勇气去化解危机。这与丹道中通过内观、冥想等方式来调和身心、感悟大道的方法是一致的。

四、禅与魔的转化与修行境界

- 禅魔的关系:在本回中,禅与魔之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修行境界的波动。当孙悟空和猪八戒诚心修行时,禅为主导,能够抵御魔的侵袭;而当他们产生懈怠、虚妄之心时,魔就占据了上风。这在丹道中意味着修行者的境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内心的状态而起伏。

- 对修行境界的影响:禅与魔的此消彼长反映了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修行者能够保持内心的至诚和纯净,那么就能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达到更高的层次;反之,如果被外界的诱惑和内心的杂念所干扰,就会陷入困境,甚至倒退。这就像在丹道中,修行者需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精气神,以保持身心的平衡和稳定,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境界。

五、忠孝与根本真性

- 忠孝的内涵:唐僧和樵子被绑在树上,各自诉说着侍奉君主和亲人的心事。从丹道角度看,忠孝是人性的根本,是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需要坚守的原则。忠孝代表着对天地大道的敬畏和遵循,它是从心地的根本上生发出来的。

- 对修行的意义:在丹道中,只有从根本的真性上去施行作为,才能真正地与道相通。如果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忽视了忠孝等根本原则,而只是追求表面的形式和技巧,那么就会像文中的艾叶花皮豹一样,迷失了根本,陷入魔障之中。这提醒修行者,无论是在修炼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以忠孝等道德原则为基础,从内心深处去践行,才能真正地达到修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