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哈西姆家族的轰然倒台,宛如一场迅猛且极具破坏力的超级风暴。

以排山倒海之势,瞬间席卷了整个欧洲商界。

其影响范围之广,威力之巨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甚至跨越了千山万水,波及到了远在东方的跨海大桥项目。

这一项目规模宏大,堪称世纪工程,从一开始就备受全国瞩目。

它本是富达集团与哈西姆家族强强联合、携手打造的重点合作项目。

双方为了这个项目可谓是倾尽全力,投入了巨额资金。

每一笔数字都足以令人咋舌,期望借此在全球商业版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思瑜,作为富达集团的掌舵人,这位在商场上纵横捭阖多年的风云人物,此刻却深陷绝境。

他怎么也未曾料到,与哈西姆家族的这次合作,竟会如同一颗隐藏的炸弹。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爆炸,给他和富达集团带来如此灭顶之灾。

在合作之初,他满心憧憬。

认为这无疑是富达集团迈向国际化舞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步。

是通往辉煌未来的金色大道。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沉重的耳光,无情地将他的幻想击碎。

哈西姆家族的骤然崩塌,使得跨海大桥项目的资金链犹如脆弱的丝线,瞬间断裂。

资金如同断了源头的活水,戛然而止,而项目却如同一头庞大的巨兽。

依旧张着血盆大口,不断吞噬着资金。

富达集团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如此巨额的资金,补上这个深不见底的巨大窟窿。

公司瞬间陷入了破产的可怕旋涡,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

周思瑜心急如焚,他深知此刻富达集团危在旦夕,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他几乎调动了公司所有能动用的流动资金,一分一毫都不放过。

犹如在沙漠中寻找最后一滴水。

不仅如此,他甚至狠下心来,不惜抵押了公司部分核心资产。

那些凝聚着富达集团多年心血、象征着公司实力与荣耀的资产。

只为了能在这场危机中多争取一丝生机。

试图用这些资金填补那个仿佛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

然而,即便他拼尽全力,资金缺口依然如同深渊一般巨大,令人望而生畏。

在这场危机的冲击下,富达集团的股价犹如断了线的风筝,开始疯狂暴跌。

股票市场上,富达集团的股票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

投资者们纷纷恐慌抛售,股价一路狂泻,市值在短时间内大幅缩水。

与此同时,曾经的合作伙伴们也都如同惊弓之鸟,纷纷撤资自保。

他们担心自己的资金也会随着富达集团的倒下而付诸东流。

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开。

公司内部更是人心惶惶,员工们整日忧心忡忡,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有的开始四处投递简历,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有的则在公司内部议论纷纷,猜测着公司的命运。

整个富达集团陷入了一片混乱与绝望之中。

周思瑜每天都焦头烂额,面对堆积如山的问题。

他感觉自己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试图寻找那一线生机。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堵冰冷的高墙,无情地将他拒之门外,让他感到无比的绝望与无助。

就在富达集团命悬一线之际,孟应年敏锐地察觉到了富达集团所面临的巨大危机。

主要是孟应年也没有想到威尔逊老爷子的动作居然这么迅速。

而且对哈西姆家族的制裁也这么有力。

直接让哈西姆家族倒台,无法再参与到跨海大桥这个项目当中。

而又在侧面导致整个富达集团的资金全部铺入到跨海大桥里。

这一系列的联动动作,都是孟应年始料未及的。

在其他人都在观望,甚至有人蠢蠢欲动,准备趁机落井下石之时。

孟应年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

他派出了自己最为得力的助手,主动与周思瑜取得联系,并提出了一项看似双赢的合作方案。

这一方案犹如黑暗中的一丝曙光,悄然照进了富达集团的绝望之中。

孟应年的提议简洁明了却又极具震撼力。

如果周思瑜同意让京城世家入股跨海大桥项目,成为项目的股东之一。

那么京城世家将联合起来,发挥世家的强大力量,帮助富达集团渡过这次生死危机。

他们不仅能够提供急需的资金支持,缓解富达集团燃眉之急。

还可以凭借自己在政商两界深厚的人脉资源和强大的影响力。

为富达集团争取更多宝贵的资源和宽松的时间。

助力富达集团在这场危机中站稳脚跟,逐步恢复元气。

其实孟应年的这个举措完全不是为了富达集团,而是为了跨越大桥的那些工人。

之前跨越大桥在建立初期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就已经让孟念对此感觉到愧疚。

而时至今日跨海大桥即将完工,这些工人能够获得自己的工资时,又闹出了这样一番事情。

孟应年知道周思瑜的这种做法其实不断在保全富达集团的名声。

同时也在保障这些农民工的利益。

而孟应年脑子里面思考的也是这些。

他不能因为两家公司之间的争斗就罔顾工人们的辛苦。

周思瑜听到这个提议时,内心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涌上心头。

他深知,孟应年的提议在当下无疑是富达集团唯一的救命稻草。

是公司得以存活下去的一线希望。

然而,他作为一个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

也清楚地明白,一旦接受这个提议,让京城世家入股。

富达集团在跨海大桥项目中的主导权将不可避免地被大大削弱。

甚至,随着后续的发展,极有可能失去对这个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项目的控制权。

这对于一直将富达集团视为自己生命的周思瑜来说,无疑是一个无比艰难的抉择。

每一个选项都像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他带来一丝希望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尤其是跨越大桥的建立,其实目的就是为了制裁孟氏集团。

可是现在不光制裁不了孟应年,反而还要将权力拱手奉上。

这让周思瑜怎么能够心甘情愿?

可是如果不听孟应年的提议,那么富达集团也算是做到头了。

就算是周思瑜掌握着再多的财富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

“孟应年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伸出援手?”

这个问题在周思瑜的心中反复盘旋,如同一个解不开的谜团。

他深知,京城世家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一向以利益为重,行事风格向来谨慎而务实。

孟应年此次突然提出这样的合作方案,其背后必然有着更深层次、更为复杂的考量。

或许,他们敏锐地看中了跨海大桥项目在未来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相信这个项目在顺利完成后,将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利益和商业价值。

所以想借此机会分一杯羹。

又或许,他们希望通过这次合作,以富达集团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商界的影响力。

提升京城世家在全国乃至全球商业版图中的地位。

但周思瑜明白,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慈善行为,而是一场充满利益博弈的商业较量。

在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深思熟虑之后,周思瑜终于艰难地做出了决定。

他决定与孟应年见面,亲自就合作的具体细节展开谈判。

他心里清楚,这场谈判的结果将如同命运的天平,将决定富达集团的未来走向。

也将改变他自己的人生轨迹。

这不仅是一场商业谈判,更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决战。

谈判的那一天终于到来。

谈判桌上,周思瑜与孟应年相对而坐。

孟应年依旧保持着他那副从容不迫、气定神闲的姿态,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那笑容中透露出一种自信与沉稳,让人难以捉摸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而周思瑜则显得疲惫不堪,连日来的奔波与焦虑让他的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惫。

但在这疲惫之中,却依然闪烁着最后一丝倔强。

那是他作为富达集团掌舵人的骄傲与坚持,也是他对公司未来的最后一丝希望。

“周总,我相信你已经对我们的提议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孟应年率先打破了沉默,缓缓开口说道。

他的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却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仿佛在向周思瑜传达着一种强大的力量。

“我们京城世家真心诚意地愿意帮助富达集团渡过这次危机。”

“但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前提是我们必须成为跨海大桥项目的股东之一,这一点是我们合作的基础。”

周思瑜沉默了片刻,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孟应年,仿佛想要从他的眼神中找到一丝破绽。

终于,他微微点了点头,说道。

“我明白你们的条件。但我作为富达集团的掌舵人,有一个要求——富达集团必须保留对项目的部分控制权。”

“这个项目凝聚了我们公司上下多年的心血,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我们的努力与期望。”

“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完全落入他人之手。这是我的底线,也是我对公司员工和股东的责任。”

他的话语坚定而有力,虽然声音不大,但却充满了一种不容侵犯的威严。

孟应年听后,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他对周思瑜的这份坚持和担当表示敬佩。

在他看来,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企业家,才是真正值得合作的对象。

“周总的坚持令人钦佩,”

孟应年说道。

“我们京城世家一向尊重合作伙伴的意愿,我们可以接受这个条件。”

“但关于具体的股权比例和决策权的分配,还需要我们双方进一步深入商讨。”

“找到一个既能满足我们双方利益,又能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的平衡点。”

周思瑜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已经在这场命运的博弈中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接下来的谈判必将异常艰难,每一个条款、每一个数字都将关乎富达集团的生死存亡。

每一次交锋都将是一场激烈的战斗。

但他别无选择,为了富达集团的未来,为了那无数员工的生计,他必须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这场谈判,注定将成为富达集团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放心,周总,我对你,对富达集团从来没有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