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檀香缭绕。
丞相李元吉手持玉笏,缓步出列。他的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最后落在龙椅上的燕帝身上,嘴角勾起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燕帝微微颔首:\"爱卿请讲。\"
\"近日,臣接到密报,林侯爷府中私藏军械,意图不轨。\"李元吉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如刀,\"更有甚者,林府与北境敌国暗通款曲,此乃通敌叛国之罪!\"
殿中一片哗然。
太子燕承泽握紧了手中的玉笏,指节发白。他抬眼看向龙椅上的父皇,只见燕帝眉头微皱,目光深沉。
\"可有证据?\"燕帝沉声问道。
李元吉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双手呈上:\"此乃林府私藏军械的账册,请陛下过目。\"
太监总管快步上前,接过账册,呈给燕帝。
燕承泽的心猛地一沉。那账册的封皮他再熟悉不过,正是林府专用的青缎封面,上面还绣着林家的家徽——一只展翅的苍鹰。
\"此外,\"李元吉继续说道,\"臣还查获了林府与北境敌国往来的密信。\"他又从袖中取出一叠信件,\"信中提及,林府愿为内应,助敌国攻破我大乾北境防线。\"
燕帝翻阅着账册和信件,脸色越来越阴沉。
燕承泽知道,此刻必须站出来。他深吸一口气,出列道:\"父皇,此事蹊跷。林侯爷世代忠良,怎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还请父皇明察。\"
李元吉冷笑一声:\"太子殿下此言差矣。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林府表面忠良,实则包藏祸心。这些证据确凿,难道太子殿下还要为其开脱不成?\"
燕承泽直视李元吉:\"丞相大人,这些证据来得未免太过巧合。林府刚刚平定北境叛乱,立下大功,就有人举报其通敌叛国,这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太子殿下此言何意?\"李元吉眯起眼睛,\"莫非是在暗示臣诬陷忠良?\"
\"本宫只是觉得,此事需要彻查。\"燕承泽转向燕帝,\"父皇,儿臣请旨,由儿臣亲自调查此案。若林府真有罪,儿臣绝不姑息;若是有人陷害忠良,儿臣也定会还林府一个清白。\"
燕帝沉吟片刻,正要开口,李元吉却抢先道:\"陛下,此事关系重大,岂能交由太子殿下调查?太子殿下与林府素来交好,难免有失公允。臣建议,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方能彰显公正。\"
燕承泽心中一紧。三司之中,刑部尚书是李元吉的门生,大理寺卿是他的姻亲,都察院左都御史更是他的同窗。若由三司会审,林府必死无疑。
\"父皇,\"燕承泽急道,\"儿臣以为......\"
\"够了。\"燕帝抬手打断,\"就依丞相所言,三司会审。退朝。\"
燕承泽站在原地,看着李元吉志得意满地走出金銮殿,心中翻涌着怒火。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李元吉的阴谋。林府功高震主,李元吉早就想除掉这个眼中钉。
回到东宫,燕承泽立即召来心腹。
\"去查,李元吉最近与哪些人接触过。\"他沉声道,\"还有,派人暗中保护林府家眷,绝不能让他们出事。\"
\"是。\"心腹领命而去。
燕承泽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他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李元吉背后,一定还有更大的势力。而他,必须在这盘棋局中,为林府,也为大乾,杀出一条生路。
夜色渐深,东宫的书房中,烛火摇曳。燕承泽坐在案前,仔细翻阅着林府历年来的奏折和军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份军报上。
那是三个月前,林侯爷平定北境叛乱时送来的军报。其中提到,他们在叛军大营中发现了大量精良的军械,而这些军械的制式,竟然与朝廷工部制造的如出一辙。
燕承泽的瞳孔猛地收缩。他想起李元吉今日呈上的账册,那上面记载的军械数量,正好与这批军械相符。
\"原来如此......\"燕承泽喃喃自语,\"李元吉,你果然好算计。\"
他立即提笔,写下一封密信,唤来暗卫:\"速将此信送到林府,务必亲手交到林侯爷手中。\"
暗卫领命而去。
燕承泽站起身,走到窗前。夜色如墨,星光黯淡。他知道,明日朝堂之上,必将掀起更大的风波。而他,必须在这场风暴中,护住林府,护住大乾的根基。
\"李元吉,\"他轻声说道,\"你以为,这样就能扳倒林府吗?\"
远处,一声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