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此言有理,皇上对华妃的确是有些情分的。”
敬妃这才从华妃即将要倒台的兴奋中清醒了过来,大仇即将得报的快感让她几乎忘记了皇上对华妃未必没有情谊。
更何况,她们同为后妃,皇上难道就真的愿意看到嫔妃之间相互争斗吗?
“所以这个时候就是咱们出手的最好时候,皇上必然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跟在这样一个叛徒身边。”
富察知希看向敬妃意味深长地开口说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件事就拜托妹妹了。”
敬妃站起身恭敬地对着富察知希行了一礼道。
“姐姐放心,我同姐姐交好,自然是愿意让姐姐得偿所愿的,况且温宜跟着妃位主子总比跟着贵人有出息。”
富察知希伸手将敬妃给拉了起来,笑着开口说道。
富察知希和敬妃这边准备行动的时候,曹贵人和甄嬛也同样在思考如何将温宜从敬妃手中给夺回来了。
曹贵人没有办法再接着忍下去了,她不能接受自己拼死生出来的孩子叫另一个人为额娘,明明她才是温宜的额娘。
她一定要让温宜回到自己身边,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可以。
如今她冒着如此大的风险站出来检举华妃,几乎是明着背叛了华妃,华妃如今虽然失势,可她好歹也是妃位主子,想要收拾自己一个不得宠贵人有什么困难的。
若不是为了温宜,她又何必冒这份风险,她可不觉得甄嬛又是什么好人。
能在这宫里面身居高位的女人再差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如今莞嫔娘娘您交代给嫔妾的事,嫔妾可都一五一十地办好了,不知莞嫔答应嫔妾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兑现呢?”
曹贵人有些急切地看向甄嬛问道。
“姐姐放心,妹妹必然尽快让温宜回到姐姐身边。”
甄嬛自然明白曹贵人今日过来的目的,她有自信自己这次帮了皇上这么多,皇上必然不会拒绝自己这样小的一个要求。
“那嫔妾就等着娘娘的好消息了。”
曹贵人见甄嬛如此自信,心中倒是松了一口气。
“姐姐放心。”
甄嬛站起身看向曹贵人说道。
送走曹贵人之后,甄嬛倒也没有拖延,知道皇上如今在养心殿批折子后就打算直接过去找皇上。
毕竟之前皇上主动让她沾染朝政之事,让她有了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有可以自由出入皇上养心殿的特权,所以倒也没有提前打招呼就直接去了养心殿。
可刚到门口就被苏培盛给拦在门外。
“莞嫔娘娘,今儿实在是有些不巧了,贵妃这会儿正在里面,所以皇上可能没有空见娘娘您,要不如等会再来吧。”
“原来贵妃娘娘在里面,这倒是本宫的不是了,不过本宫特意带了些皇上爱吃的点心,若是皇上吃不到就有些可惜了,劳烦公公帮忙通传一声,让我将点心送进去给皇上?”
甄嬛听见富察知希在里面,莫名有种自己的地盘被别人占领的感觉,这让她生出了几分排斥感。
“这。”
苏培盛是知道皇上对贵妃是不一样的,但皇上对莞嫔也同样很看重,这倒是让他有些犹豫了。
可想到上次的事情之后,他还是决定冒险进去通报一声,至于皇上准不准许就是皇上的事了。
“那奴才就这去帮娘娘通报一声。”
而养心殿里面富察知希正在一旁坐着看书,皇上则是安静地批阅奏折。
虽然说是让富察知希来伺候皇上笔墨,可皇上怎么舍得让富察知希来亲自帮他磨墨。
苏培盛小声地走到皇上跟前开口说道。
“皇上,莞嫔娘娘求见。”
富察知希闻言抬眸看向了皇上,轻哼了一声。
甄嬛明知道她在里面,还非要进来,这摆明了就是在挑衅自己。
虽然她不喜欢主动挑起矛盾,但是也不是对方打上门来了,自己也丝毫不反抗对方。
况且,甄嬛这次过来十有八九就是来同皇上说温宜一事,若是让甄嬛进来了,那她的计划岂不是就落空了。
所以无论如何,她都不会允许甄嬛在这个时候进来。
“看来皇上与佳人有约啊,想来是不需要臣妾了,那臣妾就走了免得打扰了皇上。”
皇上闻言忍不住轻笑开口道。
“朕也就跟你有约,你要是走了,朕去哪里再找佳人来相伴?”
“哼,皇上若是愿意满宫的姐妹都是皇上的佳人,自然比臣妾伴架伴得更好。”
富察知希语气中带着浓浓的醋意,听在皇上耳朵里却十分悦耳。
“你呀,惯喜欢拈酸吃醋。”
“让莞嫔回去吧,朕这会儿没空。”
皇上念着甄嬛之前的功劳,倒也没有太过绝情,随后补了一句道。
“朕有空了再去她宫里瞧她。”
“是,奴才这就去。”
不一会儿,苏培盛面色有些为难地走了出来。
“皇上说这会儿没有时间见娘娘,等日后皇上有空再去瞧娘娘。”
“既如此,那本宫就先回去了。”
甄嬛脸上的笑都要维持不住了,她没想到皇上居然如此不给自己脸面,居然因为贵妃在里面就不让自己进去。
“娘娘慢走。”
苏培盛笑着看向莞嫔开口说道。
送走莞嫔后,苏培盛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两大宠妃争锋,他这等小角色就很容易成为炮灰,重了不行轻了也不行,难啊。
殿内,皇上批阅了一阵奏折后,忍不住看向富察知希道。
“你这是在看什么书?”
“臣妾在看《列女传》。”
(《列女传》选取了110位妇女的故事尽心记述,包括孟母三迁的故事。)
“哦是吗?”
“你怎么想起来看这个了。”
皇上有些好奇地看向富察知希问道。
“臣妾什么书都看,今日不过刚好翻到这一本了,觉得有些意思所以就看下去了。”
富察知希轻笑一声,看向皇上开口说道。
“说来听听。”
皇上开口说道。
“我刚刚看到孟母三迁的故事,觉得这环境对人的影响还是很大,若是孟母没有三次搬迁将家安在书院旁,说不准孟子也未必能有如今的成就了。”
富察知希合上书籍,颇为感叹地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