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国舅纵横 > 第492章 太子,勿让我失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安城,太极宫。

巍峨的宫殿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曦之中,显得庄严肃穆。李建成斜倚在软榻之上,脸色依旧苍白,但精神比之前好了许多。他手中拿着一份奏折,那是请封李道宗为天竺王的奏折。

看完奏折,李建成缓缓抬起头,看向一旁侍立的太子李承道,问道:“承道,这份奏折,你怎么看?”

李承道上前一步,躬身答道:“父皇,儿臣以为,此事不妥。”

来之前,李承道已经与太子府的属官们仔细商议过此事。这些属官,大多是李建成留给他的班底,经验丰富,老成持重。他们一致认为,李道宗的改封,弊大于利。

“哦?说来听听。”李建成眉头微皱,示意李承道继续说下去。

李承道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李道宗叔父,身为宗室亲王,又是大宗正,掌管宗室事务。如今,他已是江夏王,位高权重。若再改封为天竺王,恐让朝堂震动,人心不安。况且,天竺远在万里之外,鞭长莫及,若是李道宗叔父有了异心……”

李承道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李建成听完,轻轻地摇了摇头,叹息一声:“承道啊,你还是太年轻了。”

李承道一愣,不明白父皇为何如此说。

李建成强打起精神,缓缓坐直了身子,开始为太子讲解其中的利害关系。

“道宗为大唐的创立,立下过汗马功劳,这一点,你不可否认吧?”李建成语气平和,但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承道连忙点头:“这是自然,道宗叔父的功绩,儿臣铭记于心。”

“好。”李建成满意地点点头,“他现在镇守宁州,节制九黎与六诏两部,为大唐守卫西南边陲,劳苦功高。就凭这些功劳,一个江夏王的王爵,你觉得够吗?”

李承道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认,父皇说的有道理。以李道宗的功劳和地位,一个江夏王,确实有些委屈他了。

“道宗身为李唐皇室,又是大宗正,连这样的人都不能得到公正的待遇,将来谁还会为大唐卖命?谁还会心甘情愿地为大唐戍守边疆?”李建成语气加重,目光炯炯地盯着李承道。

李承道心中一震,他终于明白父皇的用意了。父皇这是在告诉他,作为帝王,赏罚必须分明,要让有功之人得到应有的奖赏,这样才能笼络人心,稳定朝局。

“父皇,儿臣明白了。”李承道有些羞愧地低下了头。

李建成见状,语气缓和下来,安慰道:“承道,你还年轻,有些事情看不透彻,也是正常的。但你要记住,身为帝王,就要有帝王的胸襟和气魄。天竺虽远,但也是我大唐的疆土。分封给宗室亲王,不仅可以安抚功臣,还可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李承道仔细品味着父皇的话,渐渐地,他眼中的迷茫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明悟。

他想到了周朝的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拱卫王室,天下得以安定。如今,大唐也可以效仿周朝,将海外的土地分封给宗室亲王,让他们镇守四方,拱卫大唐。

“父皇,儿臣懂了。”李承道再次躬身行礼,语气坚定,“儿臣这就去办,一定将此事办妥,不让父皇失望。”

李建成欣慰地点了点头,说道:“好,既然你明白了,那就尽快将改封的事情办妥吧。告诉道宗,朕准他所请,封他为天竺王,并拨给他三千永业军,再允许他在九黎与六诏诸部征兵一万,让他早日出兵天竺,为我大唐开疆拓土!”

“儿臣遵旨!”李承道领命,转身离去。

李承道走后,李建成独自一人坐在空旷的大殿之中,他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轻轻地叹了口气。

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必须尽快将太子培养起来,让他能够独当一面,掌控朝堂。

李建成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阵疲惫。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必须要尽快培养好接班人,才能保证大唐的江山稳固,才能让李唐的基业代代相传。

“承道啊承道,你可千万不要让父皇失望啊……”李建成喃喃自语,眼神中充满了期盼。

……

海风拂面,带着一丝咸腥的味道。无尽的碧波之上,数十艘巨舰劈波斩浪,向着未知的远方航行。

窦乐站在旗舰的船头,一身素色长袍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他负手而立,目光深邃,眺望着远方,仿佛要将这无垠的大海看穿。

“太国舅……”

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打断了窦乐的思绪。他转过身,看到程咬金和李道宗两人并肩走来。程咬金那张粗犷的脸上,带着一丝欲言又止的纠结,而李道宗则是一脸的关切。

“知节,你这是怎么了?吞吞吐吐的,可不像你平时的作风。”窦乐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调侃的笑意。

程咬金挠了挠头,讪讪一笑:“太国舅,俺老程就是觉得……觉得您不该来。”

“哦?”窦乐挑了挑眉,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为何不该来?”

“这……”程咬金支吾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攻打天竺而已,哪用得着您亲自出马?这不是……这不是杀鸡用牛刀嘛!”

一旁的李道宗也连忙附和道:“太国舅,知节说的对。天竺那些土邦,不过是些乌合之众,末将一人足矣。您身份尊贵,万金之躯,实在不宜冒险。”

李道宗语气诚恳,言辞恳切。他心里对窦乐能亲自前来助阵,自然是感激涕零。但同时,他也深知此行的风险。

大唐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虽然日益精进,但远洋航行依旧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万一在海上遇到什么风暴,或者发生什么意外,窦乐若是有个三长两短,那他们可就真是万死难辞其咎了。

窦乐看着两人,脸上依旧挂着和煦的笑容,他轻轻地摇了摇头,缓缓说道:“道宗,你误会了。我此次回来,并非是为了帮你攻伐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