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绿茶路人抱得男二归 > 第183章 开始买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从皇帝那得到了免除姜州三年赋税的承诺,祝长安也不磨磨唧唧,风风火火地开始建造收容所。

祝长安去收容所旧址看过了,基本上没有什么需要大改动的。定远侯也不是什么沽名钓誉的人,当初他要建这个收容所,是真真切切想为那些乞丐流民提供一处庇护之所,所以这个收容所无论是从面积还是建造的用材都是十分不错的。

只是毕竟荒废了许久,所以要收拾的地方倒是不少。

祝长安把收容所清理的事情交给了祝长宁,自己则是和知州大人去找那些耕地的主人谈收购的事。

知州姓刘,是一个体态略有些圆润的中年人。据刘知州说他今年刚过三十,可祝长安冷眼看着,觉得刘知州看上去至少得和她父亲是一辈的。

刘知州声音尖细,性格圆滑,在姜州当了几年的挂名知州,倒也没有怨言,逢年过节还会上门拜访定远侯和祝长盛。在祝长盛口里,刘知州和他们关系还算融洽。

听祝长盛说祝长安要重建收容所,还要振兴姜州商业,需要他帮忙,刘知州不仅没怀疑祝长安一介女子能否成事,还二话没说就应了下来。在见过祝长安后,便跟着祝长安跑前跑后,事必躬亲。

祝长安虽然见刘知州的第一眼就觉得他是个油头滑面、汲汲营营的官场老油条,并不十分待见他,可接触了一段时间以后又觉得这刘知州似乎也挺靠谱的。

比如祝长安前一天问了刘知州那些农田的主人是谁,刘知州第二天早上就把那些人员的名单和基本资料整理成册给她送了过来,效率之高令祝长安叹为观止。

这么一来二往的,两人相处得也挺和谐。

这日祝长安和刘知州去挨家挨户的拜访那些空置农田的主人,跟他们提收购的事。祝长安他们开价大方,对于农人转商之后的待遇也十分合理,所以头几家聊得都十分顺利,很快就签下了土地转让的契约书。

却在张大贵这家碰上了钉子。

张大贵祖上是姜州的一个员外郎,多年前颇有些声名。可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张家正好就在第三代落魄了。

张大贵父亲张富当初是远近闻名的纨绔,科举屡试不第,吃喝嫖赌倒样样精通,娶个老婆还是从青楼赎回来的红倌,也是个不安分的。张家那些年花钱如流水,两夫妻没几年就过上了入不敷出的日子。

虽然张家落魄,但好歹祖上也是富过的,再落魄也还留下了百亩良田,即便张家两公婆都不事生产,把田地佃出去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但张富心黑,租子比别的地主收的高好几倍,佃户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结果自己手里一点余粮都存不下来。更别提那张家公婆把佃户们都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动辄打骂,张富还抢佃户的女儿回去给自己当小老婆。

张家的佃户们苦不堪言,但好在他们只是佃了张家的地,不是卖身给了张家。所以在张富日渐变本加厉的剥削下,张家的佃户纷纷选择退租。

由于张富夫妻恶名昭彰,附近的农户都不敢租张家的地。久而久之,张富连田地的租子也收不到了,张家的地便开始荒废。

张富是张家独子,幼时也曾被寄予厚望,所以长那么大是一天的重活都没干过,更别提种地。加之多年来沉迷酒色,身体早已亏空,哪还有力气提着锄头下地干活?

他那青楼媳妇见张家败了,在一个深夜收拾了包袱就跟着自己的姘头跑了,只留下当年才十岁的张大贵和病在榻上的张富。

张富没办法,便开始变卖那些祖上传下来的田产,以维持基本的生计。到他死的时候,当年的百亩田产只剩下一半都不到。

张大贵和他那黑心爹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不光长相上有七八分相似,就连那黑得跟墨一样的心眼也是一模一样。

张家虽然在张富手上给败了个精光,但张大贵也是享受过几年锦衣玉食的少爷日子的,所以即便现在张家穷,张大贵也仍然觉得自己是高贵的张公子,和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一样。

可张家已经败了,又哪来的钱来支撑张大贵的少爷生活呢?

张大贵也把主意打到了那些田产上。

起先是想把地租出去给别人种,可张家臭名远扬,周边谁还敢租张家的地?偶有外地来姜州的农夫想租地,但张大贵和他爹一样,租子收得奇高,那些外来的农夫一听就直接吓跑了。

张大贵看着手里寥寥的几文钱,肚子饿得咕咕叫。他心想,租不出去,那我卖出去总行了吧?

于是张大贵就学着他老爹那样,没钱就卖块地,卖到最后张家的地就只剩了十来亩。

倒不是他不想继续卖,是后来大周和东夏开始打仗了,想卖也没人买。

战乱结束后张大贵又起了卖地的心思,可这时候姜州的百姓都一股脑地开始和东夏做生意,没人种地了。

张大贵也想做生意,但是他没本钱。本来张家就已经落魄了,战乱后更是穷得揭不开锅。

既然这地没人要,也没人租,张大贵寻思那他自己去种地总行了吧?

可他几十年都是一个懒汉,天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哪能种得好地?

就这样,张家的那十几亩地就彻底荒在那了。

至于张大贵?

张大贵彻底成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地痞流氓,整日在城里闲逛,实在没钱了就打点零工,还因为偷钱被抓进官府好几次。

一个快五十的人了,现在还是孤家寡人一个,连媳妇都讨不到。

当初收容所还开放的时候,他可没少去蹭吃蹭喝。

朝廷要买地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他就合计好了,这地是他家的祖产,可不能随随便便就卖出去了,一定得开个高价才行。

虽然那地几十年没耕种过,野草丛生,可那又怎么样?那可是他家祖上传下来的宝地!

就连那笔银子的用处张大贵都想好了,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娘子回来当媳妇生儿子,再把暖春阁里的胭脂姑娘赎回来纳为小妾,还得买上几个水灵的侍女来伺候他。

剩下的钱就拿出去放印子钱,钱生钱!

所以祝长安他们来的时候,张大贵大口一张,直接报了一个天价数字:“八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