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06年7月9日,俄联邦第一次观测到奇异点的出现,并发现一些完全不属于地球本土的生物。

随着第二次冷战的加剧,俄联邦在南极洲划定广袤的势力范围,同时也初步接触到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生物奇迹的世界。

那已经是完全不同于人类的世界,在2008年4月,时任俄联邦总统亲自将其命名为:

“洪虚纪”(Бeckoheчhar пycтoтa,意为无尽的虚无)

...

2007年11月7日,南极沿海地区冰层。

一艘台风级核潜艇从南极冰层下驶过,如同一只沉默的黑色巨鲸,安静地从湛蓝的蓝色冰盖穹顶下驶过。

这艘满载排水量高达吨的水下巨兽,在第二次冷战开始后进行现代化改进,而第二次冷战也使得俄联邦对此类大型核潜艇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原先决定代替台风级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方案被取消,作为技术储备供给给现代化的台风级核潜艇。

而在潜艇内,潜艇兵如在蚁巢中飞奔的蚂蚁一般奔跑着。

“所有人进入战斗岗位!快!”一名军官在走廊中逆着人流快走并高呼着:“都从餐厅里出来,一分钟之内进入战斗状态!快!”

餐厅中,士兵们仓促地向嘴里塞着巧克力和鱼子酱面包,而在走廊中,刚从游泳池和桑拿房出来的士兵们衣衫不整,边跑步边穿着衣服。

“发生什么事了?”一名雷达员从餐厅中跑到中央控制室,嘴角边还有未擦干的巧克力渣。

“3分钟前,附近忽然出现强烈脉冲现象,而我们的声呐显示忽然有数个大型目标出现在附近。”正在执勤的雷达操作员回答道。

“最近的目标距离1.23公里,最远的也不过4公里,九州和合众国的潜艇声学隐蔽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到这个距离还不被发现。”一名军官说道。

“不,不是潜艇。”雷达员迅速拉开椅子坐到控制台前,并调出更为详细的数据:“目标数量12,长度在120米左右,宽度在6米左右,时速约为9节,但声学特征无法与任何一艘已知潜艇相对应。”

“是的,它们的雷达图像就像一只巨大的鲸鱼,身体中部有一对巨大的鳍,没有那个国家的潜艇会长成这副模样。”另一名雷达操作员也附和道。

“是否有攻击性行为?”舰长也赶到控制台前。

“没有,它们一直沿着一个方向航行,可能根本没有发现我们。”

“报告,国防部长指令,让我们直接航行至目标上方,并撞开冰层。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已经派出苏-33和卡-27协助我们,第四近卫坦克师也已经派出一个坦克团的兵力到附近,我们现在只需要共享上浮坐标。”

“上浮坐标共享完毕,所有人做好防冲击准备!”

黑色的巨鲸启动两台Vm5压水反应堆,以25节的航速赶上那数个难以名状的巨型鲸鱼并上升至冰层下方,急速排出蓄水舱中的海水,潜艇快速上浮,黑色的艏部如一把黑色重锤般砸开冰面,升到南极冰层上方。

砸开冰面后,潜艇迅速下降,重新潜入深海。

而天空上,卡-27反潜直升机和卡-52直升机盘旋,似乎是数只黑色的秃鹫在盘旋。一架米-26直升机投下的庞然暗影停滞在潜艇撞开的碧蓝色裂口上,吊挂的数艘无人潜艇则被缓缓投放至裂口中。

在无人潜艇和台风级核潜艇的合围下,一个大型目标左冲右突,最后只能向着台风级核潜艇撞开的冰层裂口中逃窜。

冰面上,几十辆白色涂装的t-90和t-80已经在冰面上用爆破筒挖出掩体,只从遥远的地平线上探出炮塔来,像散落在冰原上的一片片白色贝壳,那门火炮则像文蛤探出的触角。

数秒过后,浪潮般的沉闷响声从冰面下涌来,裂口上散落的白色碎冰随着一片片海浪而急剧抖动起来,十余秒后,一条巨大的灰色巨蛇从裂缝中跃出,弯曲的身躯裹挟着水幕跃起,像一张拉开的银色巨弓带着瀑布升起,重重落在冰层上。

俄联邦生物学家切夫斯基坐在一辆bmp-3步兵战车上,从炮塔舱盖上探出上半身,用望远镜扫视着那躺在冰面上的巨大水蛇。

数架米-8洒下大量雾化的麻醉气体,使这条巨型水蛇始终处于昏迷状态。

“生物学家同志,小心些,座舱盖可没办法护住你的全身。”一名车厢中的士兵提醒道。

“我在两次车臣战争中都当过医疗兵,当时我也这么坐步战车,几年来没有挨过一发子弹。”

“这里可不是车臣,那只是你的幸运,这里是南极。”

bmp-3和两辆bmp-2最终停在距离巨型水蛇200米处,数门摄像机对着巨型水蛇的身躯,凝视着那来自生物学的奇迹。

与雷达图像相吻合,圆柱形的粗长身躯长120米,粗6米,身躯是结晶的银白色,在南极极昼的照耀下泛着点点金属光芒银光——那是它浑身的尖刺,它们的鱼鳞进化成尖刺,最长长度可达1米,如丝绸般密布在皮肤上。在平常状态下,它们紧贴皮肤,而加速时,这些刺会升起并展开内部的蹼结构,如遍布全身的小鱼鳍般划水,而在自卫时,则会全部竖起并分泌毒液。

巨型水蛇的腹部忽然撕裂开来,那似乎是自发性的,看不到一点伤口,而当裂口完全打开时,切夫斯基并没有看到血液与内脏,而是如巨型蜂巢般的结构,结构中有大量被白色薄膜包裹的物体,像被胎盘裹着的幼崽。

巨型水蛇体内暴露出的蜂巢结构开始自行溶解,那些白色薄膜逐渐破裂,像在迎接新生的幼崽撕开胎盘。

从蜂巢结构中流出的是一种黑色的粘稠状物质,带有星空般绚丽的花纹与荧光,如同胶水般流淌在南极洁白的冰盖上。它们逐渐汇成一个个如同巨大液滴般的黑色个体,宛若洒下的墨点般在南极原野上形成一片墨点的浪潮。

望着袭向车胎的墨点生物,一辆bmp-2迅速后撤,30mm机关炮喷出有节奏的火焰鼓点,30mm高爆弹在光洁的冰面上炸开一簇簇冰柱,扬起的雪晶将那些状如巨大墨点的生物短暂掩埋在雪雾之后。

但切夫斯基透过望远镜看到,那些生物并没有真正死去,30mm高爆弹固然将它们的身躯炸得四分五裂,但它们支离破碎的躯体又重新形成多个墨点状的个体,继续在冰面上缓慢地爬行,就像打碎一滴大水珠反而会形成更多小水珠一般。

切斯拉夫感觉到自己脚下的bmp-3内的车厢一阵骚动——在车长的命令下,炮手已经装填一枚100mm高爆弹并向墨点生物发射,高爆弹爆炸形成一片雪雾,高温直接将生物的一部分蒸发,但这种生物的分裂似乎没有下限,仍有雨点大小的生物从空中落下。

一只墨点生物被冲击波掀到bmp-3的炮塔上,切斯拉夫戴上手套和防毒面具,将那只墨点生物从炮塔上拾起,他感觉那团生物并没有什么攻击性,触感像一个巨大的水袋般柔软。

轻微收拢五指按压,墨点生物漆黑的表面下瞬间亮起如闪电般的荧光,并且随着力度和位置的不同,荧光的亮度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似乎是一个柔软的放电球玩具。

握着墨点生物,切斯拉夫凝视着它的荧光,自此,人类的未来变得命运多舛。

...

2007年11月20日,南极,俄联邦控制区。

当他再次见到巨型水蛇和墨点生物时,已经是11月的中下旬。那些诡异的生物,此刻也已经变成标本和资料。

在几名士兵的护送下,切斯拉夫登上一艘货轮。由于南极的硬件条件不足,于是便让货轮搭载着两种生物的标本和文献资料返回本土进行研究,而在货轮离开前,切斯拉夫想再见一次他魂牵梦所的生物奇迹。

走廊两侧,是两座长达50米的玻璃柜,玻璃柜中是巨型水蛇的标本,巨型水蛇被纵切成两半,整个纵切剖面被完整地展现在面前。

在两面玻璃中间,切斯拉夫漫步着,环视着巨型水蛇的内部结构。

“同志,需要我为你介绍么?”一名生物学家问道。

“简单介绍一下,这艘货轮留给我的时间不多。”切斯拉夫说道。

“如你所见,巨型水蛇虽然体型庞大,但体内有95%的结构都是这种重复的蜂巢结构,而它的大脑和器官,都以一种极为密集的方式聚集在前半段身体。”

“这些蜂巢结构到底有什么用?”

“对它自己来说,没有任何用处,只会挤占身体空间。”

“那么这种器官早就该被退化掉。”

“是的,但我们发现,这些蜂巢结构可以制造一种薄膜将生物体包裹起来,使生物体进入冬眠状态,在冬眠期间,生物的耗能量和耗氧量都会大大减少,就像西伯利亚冬眠的棕熊一样。”

“也就是说,巨型水蛇的这个器官是为了携带其幼崽进行长途迁移?”

“不,据分子生物学检测,巨型水蛇的dNA结构和地球的鲸类十分相似,所以严格来说,巨型水蛇其实是一种鲸鱼,而这些蜂巢结构也并不是给其幼崽使用的,而是给其他生物使用的。”

“那么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是否和巨型水蛇是共生关系?”

“也不是,严格来说,这些蜂巢结构的真实目的让我们很费解——巨型水蛇和蜂巢结构中的生物不属于任何一种关系,如果是共生,两者之间却都没有互利关系,如果是寄生,那么宿主应该尝试摆脱寄生物,而非长出更适合其他生物寄生的器官,更别说生物无需长出任何寄生结构就可在巨型水蛇体内存活。”

“那么那些像墨点一样的生物是什么?”

“它们被称为星空墨,根据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它们关系最近的物种是涡虫。星空墨并不具备任何攻击能力,但却演化出极为敏感的神经系统,它们的外表能接受光学,声学等一切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产生的神经脉冲储存在遍布全身的神经球中。”

“这是否意味着它们就像一部计算机?”

“是的,但它们并没有处理信息的能力,换言之就是无法思考,它们能做的就是通过神经系统储存外部信息,没人知道为什么这样的生物能在演化中活到现在,因为它们几乎无法对外界威胁做出任何回应,只会走一段路后原路返回。”

“它大概能记住多少事情?”

“相当于一台笔记本电脑,也就是16Gb,但它什么都记,包括运动过程中毫无意义的神经脉冲。举个例子,你不记得你在南极走了多少步,但如果星空墨有智慧,它们就会根据神经球中贮存的神经脉冲信号数出来。当然,这只是个假设,因为星空墨并不具备思考能力,就像一台没有任何处理器的电脑。”

“我需要再次确认,这种生物是否有生存能力?”

“完全没有,因为它们只会走固定路线并记录一切,单细胞生物都会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回应,但拥有复杂神经系统的星空墨却无法做到。”生物学家侃侃而谈:“星空墨就连最简单的进食也无法完成,必须依靠我们主动向内注射营养物质才能存活。”

“生物进化成此般模样根本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大自然中存活下来...”切夫斯基拿起走廊尽头的一个星空墨模型:“除非,有一个更为强大的生命在保障它的生存...它虽然比单细胞生物还要低级,但你们不觉得它的神经系统的复杂程度,就为窃听和窥视我们的机密而存在的么?”

“我们也怀疑过这是北约的生物武器,但目前没有国家的生物学能到达如此地步。”

“它们是一种武器...”

...

2007年12月,俄联邦认为已经有更多的巨型水蛇逃脱封锁,进入到地球的海洋中,遂派出军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巨型水蛇的踪迹,但由于第二次冷战国际局势紧张,行动最后以失败告终。

时隔多月的新世界,格尔罗涅夫登上一辆t-72主战坦克的炮塔,斯拉夫人深邃的蓝眸向着远方眺望着,眼眸下,是新世界雪白色的原野。

现在,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一场战争。

一场与异化大自然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