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骞的首次出使西域,历经千难万险,前后费时十三年,虽然并未完成汉武帝交代的联合大月氏攻打匈奴的目的,但是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外交行动。

他历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亲身了解了这些国家情况,还从这些地方了解到了西域附近乌孙,安息,大食,身毒等等国家的情况,如风土人情,特产,城市分布,人口,兵力等等。

这次行动,为华夏后续开辟西域,开创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迈出了第一步。

同时,张骞还带回了许多西域农作物,极大的丰富了华夏的农作物品种。

如今的蔬菜,名称里凡是带了胡字的,基本都是在汉朝时期经丝绸之路带回来的西域作物。

汉武帝对张骞的成果十分满意,封其为太中大夫,又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

“哈哈哈,这是我大汉的臣子,好样的!要不待会儿向我这个曾孙讨要张骞,反正他肯定已经知道了西域的情况,朕还不知道呢。”

刘邦哈哈大笑起来。

群臣一听,顿时也是眼睛一亮,这个主意貌似很好啊!

祖宗要人,孙子能不给?

...

汉文帝,汉景帝时空,两位皇帝都记住了张骞这个名字,特别是汉景帝,当即就命人去寻找这个张骞。

只不过,汉景帝忽然才想起,这张骞该到哪里去找呢?天幕连个籍贯什么的都没介绍,最多也就是从天幕看到了样子!

...

【现在,把时间稍微往前回溯一下,话说这汉武帝自即位后,就一直对汉朝受匈奴袭扰压迫,还要以和亲送钱换取和平的政策极为不满。

经过文景之治的积累,汉朝的国力已经是十分强大。

所以,在公元前135年,此时张骞还被匈奴扣押着。

这一年,匈奴又派人来要求和亲,朝中大臣对此分为两派,主战派以王恢为首,主和派以韩安国为首。

因为这一年窦太后刚刚去世,汉武帝得以掌权,但还尚未稳固,所以选择了支持韩安国主和,继续韬光养晦。

到公元前133年,在王恢的建议下,汉武帝发动了着名的“马邑之谋”。

这个计划,就是让后来白狼山阵斩蹋顿的张八百张辽的祖宗聂壹,去引诱匈奴抢劫马邑,汉军则埋伏在附近,围而歼之。

然而因为行动计划不够周密,被军臣单于察觉异常,又抓住了一个汉朝雁门尉史,威胁之下,得知了整个计划。

匈奴大军提前退走,马邑之谋失败。

而作为主战派核心的王恢却因觉得打不过,不肯去追击,而选择了直接撤回。

事后,汉武帝将王恢下狱,不久王恢自杀。

其实,这王恢若是出兵,哪怕是真败了,汉武帝估计都不会让他“自杀”,因为汉武帝要的就是一个态度,一个敢于向匈奴正面宣战的决心!】

...

“还是上天懂朕啊,朕就是这个意思,可是王恢他自己没明白,怪不得朕!”

汉武帝神色肃然道。

...

汉末和三国时期,原本看得津津有味的孙权,瞬间就黑了脸,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

...

【此事件之后,匈奴更加频繁的入侵大汉,韩安国等人建议找匈奴议和,恢复和亲。

但是汉武帝态度坚决,既然已经决定要全面反击匈奴,那就决不能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要战便战!

于是,汉武帝继续大力提拔卫青等将领,继续厉兵秣马。

公元前130年,或者是129年,也就是张骞差不多第一次逃出匈奴的这段时间。

匈奴人兴兵南下兵锋直指上谷(河北怀来)。

汉武帝派遣四大将军,兵分四路出击。

其中,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

因救过卫青而受提拔的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

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

大名鼎鼎的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

四大将军,每路各一万骑兵。

这是汉朝第一次大规模反击匈奴。

然而,李广遇到匈奴大军,敌众我寡,战败被擒,幸好途中趁着匈奴人松懈,抢了一匹马,飞快的逃回了汉朝。

据说,飞将军之名就来源于此,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公孙敖也同样战败,公孙贺没有遇到匈奴,无功而返。

只有卫青,虽然是第一次带兵出征,但却是冷静果敢,直入险地,一举捣毁了匈奴祭天圣地龙城,俘获了数千人。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龙城大捷,这次大捷极大的鼓舞了汉朝军队的士气,并且是汉匈之间攻守易型的开端。

卫青因功被封关内侯,达成了李广一辈子也没达到的愿望。】

...

“什么飞将军?朕还以为有多厉害呢?原来是逃得飞快!没用!”刘邦很是不屑的说道。

...

汉武帝时空,李广老脸通红,都恨不得找个角落蹲着,被天幕这么洗刷,实在是丢脸得很啊。

...

唐朝,武德时空,李渊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要不咱们还是否掉李广吧,感觉有点丢脸。”、

李建成等人有些懵逼,这祖宗能随便说不是就不是吗?

...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次李广输得有点冤,因为他遇到的是匈奴的主力,对方是人多势众。

但是,李广一生难以封侯,最后落得个羞愧自杀的结局,并非是什么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时运不济,而是因为李广本身就存在了极大的缺陷。

首先,就是李广在汉景帝时期跟随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完成了四大军功里的夺旗,很多人认为,他要是不犯错,或许这一次就已经封侯了。

然而,他却私自接受了梁王刘武给他的将军印,因而惹恼了汉景帝。

其次,李广心胸狭隘,没有大将之风。

他在前面对匈作战失败,交钱免罪赋闲的时候,因为打猎回来晚了,进不了城,和霸陵尉起了冲突。

结果他就将这件事给记在了心上,后来在趁着出征的机会,请求将这个霸陵尉调到了自己麾下,找机会杀了他。

事后他也又赶忙向汉武帝上书请罪,汉武帝看在此时正是用人之际的份上,没有追究责任。

反观卫青,身为大将军,被李敢打伤,却反而想要帮李敢隐瞒,免得他遭处置。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垂青史的太史公司马迁的确是很偏心得很。

李广之所以在后世如此出名,除了因为李唐认他当祖宗之外,最大的功劳就是司马迁。

作为李广的好友,司马迁在《史记》中以春秋笔法展示出了对李广一生遭遇的无限惋惜。

而却对为大汉朝,为华夏立下大功的卫青霍去病隐隐表现得不屑,有种他们是靠着女人才能立下大功的样子。

话说霍去病擅杀李敢,那是因为李敢打伤了大将军卫青,真要认真追究起来,严重点直接斩了都应该没啥可以争论的吧。

而那被李广杀了的霸陵尉有何罪过呢?晚上城门关了不让进城不是职责所在吗?

第三,李广个人勇武倒是不错,但是无大将之才。他一生历经七十余战,但大多只是小规模的冲突,靠着少量兵马和个人的勇猛取胜,而在大规模战斗之中,他总是表现不好。

第四,就是他治军不严,他带的兵,纪律十分散漫。

这样的队伍,若是人数较少的战斗,尚且能凭借勇猛取胜,但若是大规模作战,只能说,还未战,输一半!

毕竟,大兵团作战,纪律比任何计谋,任何布置都更加重要!

纵观历史上的许许多多的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十之有八九都跟纪律有关。

也就是人少的一方抓住人多一方薄弱的地方一阵猛打,击溃一部,余部跟着溃败,然后自相倒戈蹂躏,全军溃散。

不然,就像有个人说的:就算是五万头猪让他们抓,三天也抓不完!

像李广这样,若是守城,纪律稍微差点,凭着城池,倒也还能防守。

可到了野战的时候,这就是要了命了,比如遭遇战,纪律好的队伍,能迅速形成阵型,各归其位,抵挡敌方冲锋。纪律差的,怕是等敌人冲到了眼前,阵型都还没搞好。

又比如野外扎营被人偷袭,也是类似的道理。

还有比如已经打出优势或者打赢了,为了争功,或者抢钱,出现胡乱向前追击,军阵变形等情况。

就好比汉末三国时期,袁绍手下那个被称之为勇冠三军的文丑,就是因为部下全都去捡荀攸故意扔下的财物,结果被曹军趁机嘎嘎嘎一阵乱杀,打得文丑死于乱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