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韵对去姥姥家的事印象挺深,因为赵桂云每年过年都会带她回娘家。
早些年,韩家经济拮据,赵桂云回娘家时带的东西就很寒酸。
可每次离开的时候,舅舅总会让她们带上不少东西。
那时粮食紧缺,舅舅自家粮食都不够吃,可仍会给赵桂云这个妹妹带上不少粮食,还会给准备些山货。
幸亏舅妈为人善良大度,不然换作别家嫂子,哪能容得下这么“赔钱货”的小姑子。
可以说赵桂云的娘家是非常疼她的。
赵家人口简单,只有兄妹俩。
赵大舅在村里担任副队长,家境比一般人家好些。
大舅母勤劳能干,膝下一双儿女,也都是干活的好手,家里只有老太太享清福。
在韩清韵的记忆里,每次见到姥姥,姥姥都是盘腿坐在炕头上抽着旱烟袋的模样。
姥姥住的屋子里到处都是烟油子味儿。
赵家住在大河村,从镇上走到大河村也挺远的。
不远处供销社旁边有马车停在那里,似乎是在等里边的人买东西。
赵桂云上前问问能不能带着她们娘俩走一段路。
结果那赶马车的老板把狗皮帽子的毛往旁边扒了几下,露出了一张赵桂云熟悉的脸。
“艾玛,这不是老陈叔吗?”
老爷子也惊讶了一下,“呦,桂花回来了?”
每年都能见到赵桂云回家,老爷子惊讶的是赵桂云的穿戴打扮,让他差点儿没认出来。
去年寒酸得满身都是补丁,今年穿得就体面得比城里人还城里人。
韩家的种种已经传到了他们大队,但是很多人都不相信,因为太传奇了,就像听天书一样。
所以现在眼见为实,老爷子就吃惊了一下下。
赵桂云,“是啊老陈叔,这不刚下汽车吗?想看看有没有顺路的马车带我们娘两个一程,我就过来了 。艾玛,这也太巧了,正好就碰到咱们大队的车了,老陈叔你在这干啥呢?
对了,闺女快喊人,这是你陈爷爷。”
韩清韵赶快喊人,“陈爷爷好。”
“哎!哎!好好好,这孩子越来越懂事儿了。
我这儿等人呢,咱村里小年轻要结婚,想买点东西,就跟大队借了马车,我这正等着两个人买好东西出来呢。
可真是巧了,你俩把东西放车上吧,他俩进去有一段时间了,估计马上就出来。”
老爷子让两个人把两个大包放车上。
他目测了一下这两个大包装得鼓鼓囊囊的,看起来还挺沉。
他看了看韩清韵,这闺女力气不小啊!在她手上两个轻飘飘的包放在车上,马车都被压得晃悠了一下。
赵桂云和老陈唠嗑,唠村子里发生的事儿,唠这一年两个村的年景庄稼收成。
就这样过了20多分钟,从供销社里边出来了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手里还拎着两个网兜,网兜里装着脸盆暖水壶等日用品。
老陈叔,“出来了出来了,来来来,你们娘两个上车。”他招呼赵桂云母女两个上车。
韩清韵跟着赵桂云上了马车,坐在一边。那两个年轻人见马车上多了两个穿戴体面的人,就问老陈叔咋回事儿。
老陈叔,“刚子,你咋还不认人了呢?这不是你桂花姑吗?”
叫刚子的男青年这才认出来赵桂云,“艾玛!赵家大姑,你看我,都没认出来。
不是,您这变化也太大了,穿得比城里人都气派,而且您好像比以前年轻多了,也难怪我没认出来。”
这个刚子是大队会计的儿子,赵桂云出嫁的时候这孩子还没出生呢,也难怪人家不认识她。
也就是这么多年每年回家,村里的小辈儿才能见到她一回。
以往赵桂云回家的形象深入人心,也不怪人家没认出来她。
不过这孩子夸她年轻,她高兴啊!
“刚子要结婚了,恭喜啊!媳妇儿哪的?”
刚子旁边的女青年二十出头,长相秀气,穿着打扮和气质,不像村里的姑娘倒像是城里的。
赵桂云一问,那姑娘还害羞地看看刚子然后把头低下了,但韩清韵看出来她并不是真的害羞。
大概是不想搭理她们母女,所以人家装着害羞吧!因为眼睛是骗不了人的。
刚子高兴地说,“大姑,我媳妇儿是知青。”
一听是知青,赵桂云的笑意减了几分,她想起了他们家曾经那个知青媳妇儿,所以对知青一点好感都没有。
但这是人家的儿媳妇儿,又不是她的,不关她的事儿,然后她也不提这一茬了,就唠别的嗑。
比如说问候人家的父母和长辈,父母或长辈身体好不好,家里过得怎么样,哪个哪个熟人现在在哪儿。
一路上唠着嗑,马车晃晃悠悠地就进了屯子。
这个屯子叫范家屯。
因为以前一个大户人家姓范 ,这个地方是范家的庄子,后来就以这个东家的姓氏当了地名,一直延续到现在。
这是韩清韵穿回来第一次进范家屯,用她现在的眼光看,范家屯的规模没有杨树沟大,但生活条件好像比杨树沟好一点。
她是从村子里瓦房的数量看出来生活质量的,杨树沟只有杨半夏家和吴磊家是砖瓦房,其余的人家都是土坯房。
而刚刚她一进村子就见到了好几家的砖瓦房。
搜索去年的记忆,好像比去年的砖瓦房多了。
赵桂云一指远处的一个院子,“闺女你看,我都看到你舅母的影子了,你看你看转到后院去了,我猜她是去喂鸡。”
韩清韵顺着赵桂云的手指看向那个院子。
院子一圈是篱笆墙,透过篱笆墙,她能看到院子里的情景。
朝南三间土坯房,左侧朝西还有三间土坯房,房子并不像杨树沟的那些低矮茅草房,虽然是土坯房,但并不矮。
赵大舅父子的个子高,房子要是太低矮两个人还要弯腰进门。
这个事儿她知道,以前她妈跟她说过,小时候盖房子的时候,他们家就想把房子盖高一点,这样进门不用低头。
赵桂云,“老陈叔,就到这吧!我们下车了。”
老陈叔,“别介,这两个包多沉呢,给你送到家门口吧。”
赵桂云,“不用不用,你还要拐一个大弯儿。”
说着娘两个就跳下了马车,韩清韵不费事地把两个包拎在手上。
跟老陈叔道了谢,又跟车上的刚子两口子打了招呼,母女两个拎着包就往赵家走。
娘两个都走远了,老陈叔才往马屁股抽上一鞭子,还自言自语,“驾,驾。老赵家这个桂花,夫家怕是真的起来了。”
刚子,“那是她闺女吗?我听说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可惜了,脸捂得严严实实的,啥也看不见。
呵呵呵,媳妇你别瞪我,我就是这么一说,她再好看还能有你好看?”
女知青狠狠瞪了他一眼,这吃醋的劲儿让刚子可受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