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沈知秋才装着恍然大悟的表情,意思很明显:“原来你们是为这个过来的啊,我还说不知道发生了啥事儿,让这么多人一起呢。”
不等其他人说话,他又接着道:“那东西叫衫镰,用来割草,割麦子,割水稻都好使,回头你们来学学,下个月差不多就能秋收了,一个人至少能顶五个人用。”
还真不是沈知秋忽悠,前世有人做过测试,说衫镰的速度起码高出普通镰刀五至十倍。
他说五个人,还是保守了呢。
沈知秋说这番话时,回头望向用衫镰割草的几人。
心里却乐开了花:“咋样,瞅瞅咱九族大气吧,别看刚来时你们不欢迎咱,可咱有了好东西可没瞒着你们。”
确实,他将唐家村众人的心情,猜了个百分之九十,大多数人都是这个想法。
此时,就突然想起了,这伙人刚来第一天,全村人抄着家伙,还以为是要来干仗的。
且在他们来之前,不少人就寻思,别的村都来陌生人了,他们村万一也来人,
谁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以前干啥的,能不能像邻村那些刚来的,不是偷鸡摸狗,就是调戏良家妇女?
可当真正看见这群人的时候,第一面没有欢迎,没有热情的打招呼,而是一个个跟看热闹,看稀奇似的。
尤其是村里比较嘴碎的几个女人,更是指着人家身上的衣服:“不是说逃荒的都是有钱人吗?咋还穿成这样?”
“嗳嗳,你看那个,脚丫子都出来看事儿了。”
,人家借住在村里,半夜睡觉,外面有个动静就得起身瞅瞅,别不是那群人看着他们睡了,翻墙摸进来了吧。
还真别说,沈知秋他们来的第一夜,这样的还真不少,外面就是鸡鸭有个动静,都得起床瞅瞅。
第二日,村口大槐树下,唐家村的八卦小能手们就传出,唐老六家里昨夜一宿开门关门就十几次。
其实这里面有多大水分先不说,能注意到唐老六家一夜开门关门十几次的人,那一夜怕是就没睡觉吧,好不好那人一夜都在院子里坐着呢。
可古代人就这样,她们不会寻思这个闲话真不真实可不可靠,他们只是感觉这个消息足够劲爆就可以了,毕竟这确实也不是啥大事儿,听个闲话而已,涂个乐呵。
还有那日,人家吃水去村子里打,这个唐文峥自己是亲眼见了的,当时在村中心和这群人干架的一群人,其实大部分家里都有水井,平常都不会去村中心的水井打水。
毕竟一日日光忙乎地里和家里的事儿就累的不行,谁还能舍近求远,放着院子里的水井不打,跑到村中央去?
那摆明了就是去看热闹的。
可眼下却?
这群人有快速割草收割的工具,一点没有藏着掖着,反而大大方方直接告诉:“咋样?这东西叫衫镰,用它秋收一个人顶五个人用,粮食马上熟啦,你们赶紧也来学学吧!”
唐家村众人心里五味杂陈,高兴能学这么好用的工具秋收,但又愧疚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
“后生?”
唐九公也被自己脑补的种种感动坏了,眼眶一红,声音颤抖:对了,那天他的态度是不是傲慢了点?
沈知秋此时回眸。
唐九公突然郑重的长揖到底,包括里正唐文峥。
慢慢的变成了唐家村众人,一个个看着老激动了。
但沈知秋连忙避开,包括他身后的大哥和麻子几人:“艾玛,这谁受得起,先不说唐文峥,那位老爷子的年纪跟他们太爷差不多了。”
他连忙摆手:“可别,这不叫事儿,就一个工具,不至于,你们可快点站起身,我可承受不起,别再给我折寿。”
听到这话,唐家村众人也不鞠躬了,可确实真心感谢沈知秋,因为在他们心里,衫镰这个东西,真是太重要了。
这位沈家后生此时这么说,肯定就是为了让他们安心,要知道这衫镰先不说以后收割多快。
就是此时,也绝对是开荒神物了。
要知道古代人为啥是不喜欢开荒,不就是因为付出的劳力和收获不成正比吗?
而且开荒不但要花费大量的人工,还会引来其他人的觊觎。
久而久之,众人不是无可奈何的时候,就不会去开荒。
可有了衫镰就不一样了,明显衫镰对以后的开荒太有利了,
更别说秋收这种关键时刻,辛辛苦苦一年不就是为了收地里这点粮食吗?
但你以为粮食是那么容易收回来的吗?
先不说秋收的时候起早贪黑,天还没亮就出门,出去的时候竹筒干粮都得带着,因为晌午没时间回家吃饭,即便是家就在跟前。
但这些在大多数老百姓心里都是应该的,且他们甘之如饴。
甚至有些年纪大的,秋收也会下地,孩子们劝解:“爷爷(太爷爷)你可别累坏了,俺们干就行,你就在家里歇着呗。”
百分之八十的老人会回答:“累啥累,一年了就这个时候乐呵,如果能日日让我从地里往家收粮食,我就是累死也心甘情愿。”
所以累在农人心里,真不叫事儿。
至于他们怕啥?
听没听说过:“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
众所周知,七月半,也就是农历七月十五,是道家的中元节,也是佛家的盂兰盆节。
更是大家祭祀秋神、祭祀祖先的节日,可能因为祖先是死人,所以后来在民间慢慢就成了鬼节。
老百姓认为,一到七月十五这天晚上,百鬼出行,所以说“七月半的鬼”
在封建王朝,大多数人都是信奉鬼神之说的,可他们却觉得端午节的水,比鬼节的鬼更可怕。
至于端午节的水是啥!
其实就是指端午节前后,天上下雨。
那是因为端午节的时候,一般是在夏季,夏季本身多雨,
他们怕粮食马上要收割了,突然要下雨,而且也是大雨,暴雨出现最多的季节,北方尤其如此。
河流因为大雨而涨水,河面会升高,水深了,就危险了。
尤其是他们这条小清河,不能算上连年泛滥吧,但记忆里河水超过河床,进入到田间地头,更甚至进入到他们住的屋子里的情况,也是有几次的。
虽然他们每年夏季看到大雨,就会尽量往山丘上走,但粮食搬不走啊,人能活下来,可粮食就糟蹋了。
可就算不说河流泛滥,只说,粮食成熟了,一串串金灿灿,沉淀的挂在早已变黄的秸秆上,你准备秋收了,或者你正在秋收,一阵大雨过来,那损失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