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再造华夏 > 第125章 激斗和歌山(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张宏范到达平户,与伯颜商议下一步进军之事时,北条大军终于开始行动了。

鉴于天皇在京都集结大军,北条等人虽然不断派人打听,但是也没有查探到天皇的真实用意,即便天皇军队是来支援他们的,但是一旦天皇军队加入,战争甚至军队的指挥权就很难说了,而军队的效忠,正是武家政权统治甚至存在的根基。

出于这种考虑,尽管日莲法师一再要求镰仓方面向天皇称臣,哪怕是暂时或表面上的,以便集结一切力量抗元,北条倒是犹豫过,但是将领们基于当年“承久之乱”的教训,坚决不同意臣服天皇,几个别当和大番役甚至声泪俱下的讲述当年北条政子对武士们的告诫,北条只好作罢。

其实,这种担心也并非没有道理,后醍醐天皇的确准备利用这个时机把大权从幕府那里夺回,至于元寇,在京都看来,一旦整合了武家“御家武士”的力量,加上自己的皇军、护军、僧兵和效忠天皇的各藩的藩兵,足以把元寇赶走,或者至少取得一个不错的议和协议。

军政不能整合,甚至在元军到来时矛盾愈发激烈,水师更是不能一体作战,原时空里的“神风”没有出现,这个岛国顿时陷入危机之中,但是,由于其民骁勇好斗,民风政风都崇尚武力,跟弱宋完全不同,加上85%以上的国土都是山地,元军想征服这种国家,也并不容易。

由于对京都的不放心,集结在镰仓和京都附近的9万御家武士和十余万藩兵、足轻只派出了不到三分之二前往出云和备后,其余的大部分仍布防在京都周围。

日莲法师见状,长叹一声,他似乎预感到什么,他是被灭国之人,当然非常清楚元军的实力和蒙元中的杰出人物的本事,但他也不想再逃。

正好此时天皇侍臣找到他,因为后醍醐天皇是深信朱子之学的人,日莲当然精通朱子之学,同时他又了解元寇的情况和幕府的情况,是京都方面极为重视的人。

如今见北条不听日莲法师之言,法师与幕府渐行渐远,马上派人与法师接洽,在侍臣拿出天皇手书,尊日莲为国师的手诏后,日莲也不是迂腐之人,他已经看出在这场卫倭国战争中,幕府众人由于过于僵硬,必将以失败告终。

能驱除元寇的,只有天皇,他稍微思考了一下,提了几个条件,在得到天皇的应允后,他带上数十跟他一起从南宋逃出的文人僧侣,在数百护卫的保卫下,以探查京都动向为由,投奔了后醍醐天皇。

5万御家武士和8万足轻以及信浓和上野的各1万藩兵,共15万人带着大量粮草辎重,缓缓向本州南部进发。

忻都已经接到伯颜的命令,带着人昼夜兼程向长门进发,他留下5000人协防赤坂(此时赤坂的守卫者仅剩不足2000人),随即跟洪茶丘一起带兵赶往出云,跟金方庆汇合。

金方庆派了5000人回防赤坂后,以剩下的丽军沿和歌山布设了2道防线,另有3000签军守卫南部防线,洪茶丘仍然留下4000签军和1000丽军布防长门、石见和周防,赤坂城还留下的不到2000人全部交给忽都手下的一个总管统一指挥。

在忻都的建议下,忻都、洪茶丘决心从石见、周防两路出兵北上,这样,必须拿下安艺,小小的安艺已经感觉到了不对,但是,此时能给他支援的只有备后,可是备后正受到金方庆的猛攻。

安艺藩主能做的,只能是带着少数护卫跑到备后,但是,很快金方庆在忽都的支援下,占领了备后,这2位藩主,只能继续逃命。

安艺、备后2藩的拿下,对改善元军的防御态势,起了极大的作用,不过,忽都此时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不顾幕府大军已经快赶到伯暨和美作,坚持要翻越海拔达2000多米的和歌山主峰,向伯暨和备中发起进攻。

伯暨和备中是拿下来了,但是幕府的大军也到了美作,幕府集结了沿路6个忠于幕府的藩的藩兵4万人,共有5万御家武士、8万足轻和6万藩兵(包括信浓和上野的各藩兵),幕府总兵力达19万之众,不过有4万足轻是背负后勤辎重的,没法上前线。

尽管如此,幕府军仍达15万之众,而元军只有忻都的3万人和洪茶丘、金方庆的2万丽军,其余还有些部队,要么在防守赤坂城,要么分散驻扎在长门、周防、安艺、石见、备后、出云、备中和伯暨8藩的一些要点上,海滩边也一直留有一支岸防部队。

这样在美作前线,双方兵力对比是3比1,虽然元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擅长阵型又善于集中兵力作战,但是面对悬殊的兵力对比,以及明显不利于阵型作战和集兵作战的和歌山山川地形,元军打的非常吃力。

日本的地形,85%都是山川,但是又跟大陆上不太一样,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貌特征,造成山脉很少有完整走向的,常常一会山地,一会坡地,一会河流,一会平地,这种地形倒是很适合那种凭个人武力好勇斗狠的所谓武士们,但是对大军展开作战却很是不利。

元军也不是不能单打独斗,但终究是不太习惯,沿和歌山从美作直到备前的数十里山川坡地上,元军被迫分成几十股跟倭军战斗,倭军自从9年前与元军一战后,也学习了很多东西,现在他们的倭刀配上大盾,加上弓箭手和长枪兵的加持,也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元军的装备优势。

2天一夜的激战,元军打退了幕府军不下20次的进攻,幕府军也打退了元军10余次的攻击与反扑,双方都打得有些精疲力尽,和歌山数十里的山川谷地里,尸体横成,残肢断臂漫山遍野,鲜血流到谷地里变成了泉水。

不过,兵力和地形的劣势,终究让元军处在了下风,元军伤亡达近2万人,幕府军尽管伤亡了3万多人,还有2万足轻逃跑,但还有近10万之众,元军兵力却下降到了3万,再打下去,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忻都深为自己的轻敌自责,此时此刻,大家都想到了先后撤,依据后方金方庆原先筑好的防线固守,毕竟,想翻越海拔2000多米的和歌山主峰去进攻设防坚固的要寨,除非石田和新兵卫发了疯,否则,一定会暂时屯兵于此,等待援军到来,或等待水师从元军后方海滩突破。

然而,元军要撤离又谈何容易,也一样要翻越2000多米的主峰回去,换句话说,怎么来的,怎么回去,但敌前撤退,又谈何容易。

在这关键时刻,金方庆站了出来,他慨然说道“9年前我弃大军不顾,只身逃回,早该死了,但陛下没有问罪,高丽王也未追责,我心时有愧疚,特别想起一起征倭的数万兄弟,只有我等少数逃回,内心不安,这些年从未平静,此时大军有难,我不去死谁去呢,愿元帅和诸位将军准我所求”。

忻都红着眼睛道“是本帅轻敌,致大军于险地,这个责任理应由本帅来担,与诸位无关,诸位只管带军撤退,本帅来断后即可”。

洪茶丘说道“金将军说哪里话,当年逃跑的又何止你一人,本帅当年还是你的上司,更是该死了,至于忽都元帅,是淮王亲信,代表淮王前来掌军,岂可置于险地,你们都走吧,本帅来断后即可”。

几个人争来吵去,眼看到了三更,金方庆急道“诸位不要再争了,时间不多了,赶紧撤军吧,洪帅和忻都元帅都有大任在身,不能有差池,我带4000精壮儿郎断后,把战马留我1000匹”。

见金方庆说到这里,加上时间确实也不早了,要撤必须抓紧了,忻都跟洪茶丘相顾点了点头,开始准备撤离的事。

说来也怪,这几个人原先矛盾都很大,因为代表的利益集团甚至民族都不同,在大陆上几乎很少意见能达成一致,不是伯颜和张宏范,这几个人在高丽整备时就会闹翻,但是现在,在这异国他乡,在这大军生死存亡之际,几个人却罕见的表现出团结的精神。

其实,幕府军的首脑石田和新兵卫在这2天1夜的厮杀后,也看出元军后继乏力,尽管己方有不少足轻逃跑,但在石田下了“十杀令”后情况还是好多了,己方虽然伤亡3万多人,但大部分主力还在,另外还有6个藩的藩兵也在源源赶来,所以,石田和新兵卫都有必胜的信心。

但是,他们也想到元寇可能会撤退,不过要撤的话就要重新翻越海拔2000多米的和歌山主峰回去,这谈何容易,即便黄昏时开始退兵,也很难走出和歌山主峰,如果幕府大军在后追击,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不过,到了半夜,还没见元寇有什么动静,石田和新兵卫商议后,认为元寇可能还是自以为是,以为可以打败他们,正好明天发起全面进攻,争取一举打垮元寇。

金方庆得到了4000精壮,忽都考虑到还是要尽量让金方庆突围回去,因此,给他留了2000匹马,这样,金方庆断后的部队实际上有一半是骑兵。

金方庆稍微作了下伪装,当做大军还在和歌山下,但实际上忽都和洪茶丘已经带兵离开了,不过,石田和新兵卫因为到半夜还没听见元寇的动静,以为元寇准备决战,所以也没再派人打探了。

忽都和洪茶丘走了不到3个时辰,幕府军已经开始集结了,金方庆冷冷一笑,突然带领4000人如同狂风一般向正在集结、立足未稳的倭军冲去。

2000骑兵不断奔驰,不停地向在站队的倭军武士射箭,而紧缩其后的2000步兵则手持大斧、大刀和狼牙棒,直向已被骑兵射乱阵脚的倭军杀去。

正在吃早饭的石田和新兵卫闻报大惊,看来,这元寇今日是准备不惜一切代价跟他们决战了,稍微思考了一下,石田命令道“全军暂时后撤,到了山谷地用箭射住阵脚,然后分成10波,团团围住元寇,我将亲率护卫切断元寇退往和歌山的通道,力争今日全歼元寇”,“嗨嗨”。

其实,还没追杀到山谷地,金方庆身边就只剩下不到1000骑兵了,步兵也只剩下数百人,而且几乎人人带伤,金方庆也受创2处,好在不重也不在要害;

他看到石田退兵到山谷地,已经想到了倭奴的用意,但是自己就这4000人,也无所谓了,他拿起大刀就要往前冲。

这时,一个浑身是血的万户拉住了他,说道“将军,我们掩护洪元帅、忽都元帅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现在日已将午,想必元帅他们已经上了主峰,剩下的兄弟没必要再去送死,我们现在调转马头,趁倭奴还没切断我们回和歌山山脚的路,赶紧突围吧,能冲出去一个算一个”。

金方庆冷静了下来,他看看周围跟随的将士,对万户点了点头道“好,我们调转马头,能冲出去一个是一个,你带50个兄弟去通知步兵”。

说罢,他带头拨转马头,大吼一声“杀,兄弟们,随我杀出去,洪元帅在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