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 > 第124章 陈泽:孔夫人,你真是大公无私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4章 陈泽:孔夫人,你真是大公无私啊!

阳光透过窗纸洒下。

【部分正文强制删改……】

白冰清娇羞地低下头回应:

“冤家,奴家哪里还是什么孔夫人,奴家此刻心中所愿,唯有一生一世伴在陛下左右,尽心尽力地侍候陛下!”

陈泽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白冰清所言非虚,因为90点的忠诚度骗不了人。

“那孔令深呢,孔夫人想怎么处置?”

白冰清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毫不犹豫地回答:

“回陛下,孔令深煽动士子,与官员勾结,意图胁迫陛下,此等罪行,实乃死罪。”

“在奴家看来,唯有处死,方能以儆效尤!”

陈泽听后哈哈大笑。

这就是女人么。

他心中甚是满意,轻轻拍了拍白冰清的脑袋,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说道:

“孔夫人,你真是大公无私啊。”

白冰清娇嗔道:

“陛下……奴家不是什么孔夫人,奴家是陛下的人,生是陛下的人,死是陛下的鬼!”

“好好好!孔夫人,既是你说是朕的人,朕自然要好好赏赐你!”

【部分正文强制删改……】

……

不久,白冰清被皇帝册封为才人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长阳城。

每个听闻此消息的人,都忍不住唏嘘感叹。

然后,默默地心疼孔令深一下。

老孔是真惨。

不仅人要没了,名声也没了。

皇帝,似乎对孔家,对儒术是一点都不当回事。

那帮儒生心中愤慨。

虽然明面上不敢表露分毫,但是私底下却是怨气冲天,到处蛐蛐。

相比之下,普通老百姓就要胆子大许多。

他们对孔家、儒术之类的新闻并不感兴趣。

反而对这种宫廷秘闻、小道消息津津乐道。

街头巷尾,都在聊孔令深被绿的事情:

“我早就说过,皇上肯定不会放过孔夫人,这不,应验了吧!”

“切,这还用你说?以前庙会的时候,我远远见过孔夫人,看她那模样、身段,我也知道皇上肯定收啊!”

“就是孔大人,啧啧!!!”

“嘿嘿……”

“在清河收了个未亡人邹氏,征吴时收了大小乔,现在又收了孔夫人,你们说,陛下是不是就好这口?”

“难说!”

一家酒楼的包厢里,聚集了不少朝廷官员。

他们也在讨论这件事,他们更关心的是科举改革。

今年才是第一年,陛下就要砍掉儒学一半还多的名额,为其他学派腾出位置。

而且陛下开的这个口子,天下诸多不得志的学派肯定都会被吸引,就算是爬也要爬来乾国。

而那些原本在乾国的儒生,恐怕会有一部分选择离开。

再过几年,情况恐怕会更为严峻。

那些得势的学派,一定会联合起来,先将儒学从百家之首的位置上拉下来。

到那时,他们这些儒学的老学究,恐怕真的就人走茶凉了。

所以,绝对不能让乾国儒学的荣光,到自己这一代就断了。

这时,就有人开口道:

“我们不如集体罢朝,让朝廷停摆。这样,陛下或许就会回心转意。”

但这个提议一出来,立刻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

“不妥,不妥。”

“说不定陛下正等着我们辞官呢,你信不信,你的位置一空出来,马上就有人补上。”

“就是,就是!”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这出的都是什么馊主意。

皇帝摆明了要打破儒学在朝堂上一家独大的局面,结果你还要上赶子主动腾位置出来。

这岂不是正中陛下下怀?

等等,你该不会是陛下派来的卧底吧!

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学林,他沉声提议:

“那干脆这样,明天我们去长乐宫跪谏。倘若陛下不收回成命,我便以死明志,撞死于宫门前。”

此言一出,众人目光齐刷刷地转向他。

一个个的,眼神都变了。

死谏,不是没有过。

上一个要死谏的是丁元德。

他是求仁得仁了。

哪怕事到临头不想死了,还是被陛下贬为罪奴。

后来听说在乾秦一战中,这家伙死的老惨了。

杨学林的提议,在他们听来,不免有些激进。

难道说,我们中间,难道有谁与你有仇怨,以至于你要拉我们一同赴死吗?

你若真心求死,我们自不阻拦。

但是。

你还要霍霍我们,让大家跟你一起送死?

贱不贱呐?

这时,有人开口,话里带着几分讥讽:

“杨大人真乃我大乾的忠臣直臣,既然如此,明日我们便静候杨大人的佳音了。同朝为官多年,你的家小,我们自会代为照拂。”

旁边还有人附和道:

“正是,正是……”

“杨大人尽管放心去,身后事不必挂怀,有我们在呢。”

杨学林感受到周围的冷嘲热讽,怒目而视。

现在,他也不敢再在这件事情上与人争执。

不然,万一真被架起来,可就不妙了,他可不想死。

他冷哼一声,选择了沉默。

场中气氛顿时有些凝重。

丞相汪敏博见状,打破了这份沉寂:

“死谏万万不行。陛下向来乾纲独断,硬碰硬的话,我们大家都落不得好,儒学反而会衰败的更快。”

“所以,我们只能联名上书,让陛下看到我们的决心,让他知道人心所向。”

杨学林此时又冷不丁地插话,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汪大人,此法真能奏效吗?”

汪敏博闻言,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缓缓道:

“我们如今能做的,也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

他嘴上虽如此说,但心中对联名上书,是根本不抱有一点希望的。

自从陛下登基以来,何时真正倾听过群臣的谏言?

那些递上去的奏折,又有几份真正被陛下采纳过呢?

但即便如此,身为人臣,还是要尽力而为,哪怕知道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