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 > 第364章 争鸣大会开始(六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4章 争鸣大会开始(六千)

在许昌学院的古朴校园内,刘耀的目光沉稳而深邃,扫过在场每一位的脸庞。

“诸位同仁,百年树人,教育为本,乃是国家兴衰之基,学府之荣光,亦牵动着万千黎庶之心。此事之重,万不可等闲视之!”

“我们皆心知肚明,掌控学府之权柄,无异于执掌未来之舵。这其中的分量,何其沉重。”

谈及汉室旧制,三公九卿之中,太常卿一职,乃掌天下学府之牛耳。

而今,此位恰由那位以迂腐着称的孔融孔文举所居。

试想,若让这位老夫子主掌‘许昌学府’,不消三年五载,儒学必将如日中天,而其他百家之言,恐将黯然失色,百家争鸣之盛景,也将化为泡影,不复存在矣!”

所以为了避免儒家一家独大,刘耀便选择将学院独立出来,重新设立体系,不在朝廷之内,但是却在掌控之中。

刘耀计划设立几名校长,管理学府,以后就是学府的精神领袖。

为了避免一家独大,卢植、皇甫嵩、蔡邕三人将会成为新的校长。

职位则是设立为太师。

太师、太傅、太保,本是周代三公,辅佐天子,位高权重,非宗室重臣不能担任,秦时废除,汉代复立,却丧失了权利,成为一种荣誉官职。

太师之下,刘耀计划再设立几位官员,用于管管理学府。

太史一职,管理学府的档案、文宗,以及学生的招募、考试、升级、毕业、分配……各种事宜!

太祝一名,掌学府膳食之要,统辖数座食堂,精选时令鲜材,延聘顶尖厨艺,誓让全校师生,餐餐饱腹,口口皆赞,滋味盈心!

太宰一职,司学府财资与营建之务,穿梭于金银之间,筹谋学府血脉畅通,又兼理校纪严明,遇那顽皮不羁之徒,手握惩戒之权,以正学风!

庭尉一位,领精锐甲士,屯兵学府周遭,护学府安宁,如铜墙铁壁,不容丝毫侵扰。遇紧急情况,可先斩后奏,雷霆手段,确保学府一方净土,安然无恙!

太学府内,博士之位虚席以待,广纳百家之精英,甄选那些学识渊博、才情横溢、品德高洁、心怀责任,且乐育英才之士,以担纲传道授业解惑之重责。

至于学府中的官员们,他们身居简朴却地位尊崇之境,超然物外,不染尘埃,更享有几项非凡特权:行路之时,众人避让;俸禄之领,先于百官;偶遇权贵,无需跪拜;出行之际,畅通无阻。一言以蔽之,此间一切,皆以教化育人为本,万物皆要让其三分。

而蔡邕、卢植、皇甫嵩三人,基本上全都是和自己自一心的。

只要自己还姓刘,那他们就会一直跟随自己。

而许昌书院也是一直把持在自己的手中。

在那些沉浸于书卷墨香的士子心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诫如同烙印般深刻。

待到这些寒窗苦读的学子羽翼丰满,不论是踏入仕途,成为庙堂之高的一员,还是执剑披甲,统领千军万马征战四方,即便日后功勋卓着,光芒万丈,他们心中那份对师长的敬重,对大汉王朝的忠诚,却如磐石般坚定不移。

须知,是朝廷以无私之姿,灌溉了他们的智慧之田,赋予了他们展翅高飞的羽翼。若有人妄图背离这份恩情,以叛逆之行挑战皇权,那便是违背了天地伦常,是对师恩的背叛,对先祖荣耀的玷污,必将遭致天下人的共同唾弃与讨伐。

如此,朝廷自能立于不败之地,牢牢握紧道德的制高点。而那座位于许昌的学府,将会成为孕育未来之星的摇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心培育着每一颗潜力无限的种子。

二十年光景匆匆流逝,许昌学府的学子们如同繁星般散落天下,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各行各业之中皆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这所学府,已然成为了帝国不可或缺的人才库,见证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才俊的成长与蜕变。

而大汉的江山也会是因为他的存在而更加稳固。

……

紧接着,一场汇聚百家智慧的盛会即将拉开帷幕。

此刻,许昌古城内已是人声鼎沸,诸子百家的学者如繁星般汇聚,至少数千之众,他们之中,不乏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更有那胸怀经纬、堪为王佐的智者。

刘耀的目光,正是锁定在这批即将闪耀的群星之上。距离那盛会启幕,仅剩三日之遥,而冬日的寒风,也悄然在古城内外游走,添了几分肃杀与冷峻。

荀彧等一众谋士,早已悄然行动起来,他们对报名的学者进行了初步的筛选与考量,如今能确定的是,此番盛会,至少将有数百位精英人士莅临,共襄盛举。

至于这场盛会的主旨,乃是聚焦于天下风云变幻的大势、朝廷制度的革新,以及民生疾苦的关切。

数百人的人辩论赛,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极其强大的组织能力,还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情。

所以这件事,刘耀也是交给了荀彧、荀攸、蔡邕、卢植等人操办。

总之一句话,钱不是问题,只要把活动办好,不要把辩论赛变成菜市场,不能给大汉朝廷丢脸。

而且场面必须要宏大!彰显大汉的威严。

荀彧、卢植地等人全都苦笑。

正常连年征战,都应该是国库空虚,这小子可倒好,不知道开源节流,还大肆的奖赏功臣,而且每次封赏都是百两黄金起步。

他们在看到了刘耀的财库之前,全都是骂刘耀败家子。

但是等到他们看到了刘耀的财库之后。

一句话!我要在三天之内花光十个亿!

他们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

现在刘耀就很苦恼,就是他的钱能下崽子,不管自己怎么花,那钱都在源源不断地涌进来。

上辈子刘耀能看见这么多钱的时候,还是在清明时候。

要是把财库所有的钱全都掏出来,

自己地盘得上的民众基本上已经可以不用干活了。

就在荀彧等人还在如火如荼地准备着百家争鸣大会的时候。

许昌城,玄甲铁骑和罗网还有并州重步兵,已经开始展开了定点的清扫。

此番,诸子百家纷纷踏足尘世,怀揣着对学问的渴望与对世事的探求,却也混杂着心怀叵测之辈——那些诸侯派遣的间谍,如同暗夜中的毒蛇,企图在这知识的盛宴中投下混乱的种子。

在罗网这几天的秘密查探之下,一场场针对间谍的捉拿便开始了。

一时间,整个许昌城,随处都能看见,并州军在羁押人犯的场景。

而贾诩更是想了一个阴招,直接让罗网将一些牢狱当中的贪官、文痞给放出来,并且承诺按照功劳减刑。

让他们全都混入诸子百家,让他们散布反动言论,只要有人拉拢,那就杀掉!

而对于这些参加比赛的诸子百家,只不过是一个虚数而已,春秋时期思想大爆炸,到底衍生出来多少学派,谁也数不清。

学派之林,新旧更替,生生不息。有新芽破土,带着勃勃生机;亦有古树凋零,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譬如那佛门,自汉明帝时自西天东渡而来,历经风雨,如今已稳稳扎根于百家之列,绽放着独特的光芒。

诸子百家,千姿百态,良莠不齐。有如儒家、法家、兵家、墨家之辈,以天下为己任,以利国利民为旨归,其学说如清泉般润泽着这片古老的土地。然亦不乏隐家、巫家之流,他们逆潮流而动,反对社会进步,甚至以活人献祭,其行为令人发指。

所以这次筛选必要严格,大会可以接地气,但是不能接地府。

利国利民的学派自然要让其上台,国家大力扶持,对于装神弄鬼,害国害民的学派,肯定是不能让其上台,相反还要暗中下手,让他们慢慢消失。

……

三天后。

天空上已经飘起了雪花,刘耀早已提前让人安排了火炉,更是在顶部拉上了篷布。

每隔数米就会有一个火炉,保证在室外也不会太过于寒冷。

“哎呦,孔大人,今日容光焕发,红光满面,看样子今天儒家是抱着必胜的决心而来。”

“哎呦,没想到啊,这次竟然将悟丰大师请来了!?啧啧啧,这次必然是能一鸣惊人啊。”

随着诸子百家陆陆续续前来,有仪表堂堂的儒家,还有身披袈裟的手持的高僧,甚至就连悬壶济世的华佗也是带着一众医学院的学生前来参加。

百家门派的人数,多达数百,少的又有几十万、,还有一些比较可怜,只有两三人前来,眼看着传承即将断绝。

如今言论自由,重现百家争鸣,乃是刘耀颁布的法令,许昌城几乎是来者不拒。

墨家、儒家、医家……这些门派来了,刘耀自然是将他们全都领入府邸,好吃好喝的招待。

如果对方来的是歪门邪道,或者是感觉有问题的,侍卫依然会带他们进去,只不过进入僻静的时候,一个人赏一个麻袋,杀威棍伺候,再进行审问。

只是后来这些人就莫名其妙的宣布退赛了。

……

青龙当值,利在东方,黄道吉日,诸事皆宜,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天下人期待多时的‘百家争鸣大会’,终于开始了!

诸子百家,登台辩论,文武重臣,尽数出席,不客气的说,汉民族的精华人才,大半汇聚于此了,安全保卫工作,自然成了重中之重,一点问题也不敢出呀!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刘耀更是亲自下令,许昌城百里之内戒严!

第一军团!封锁许昌!公孙续更是直接出动了三千白马义从和一万并州铁骑直接将许昌学府给围了水泄不通。

期间严禁任何人出入,任何人不准携带任何兵器、及其危险之物,胆敢有违抗者!杀无赦!

在许昌学院的深邃腹地,典韦,那位威名赫赫的猛将,亲自统帅着五千精锐亲卫,如钢铁长城般屹立。刀光剑影中,寒芒毕露,箭矢满弦,他们五步一哨,十步一岗,严密布防,牢牢扼守着每一处战略要地与制高点。在这紧张的氛围下,任何风吹草动,皆可先斩后奏,无需请示。

整个许昌城,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紧张氛围所笼罩,人人神经紧绷,不敢有丝毫懈怠。

而刘耀,身着一袭闪耀着虬龙图腾的明光铠,英姿勃发,手中紧握破阵霸王枪,枪尖寒光闪烁,腰间斜挎着霸王弓,气势如虹,矗立于争鸣台之巅。他那股浑然天成的英勇与霸气,犹如山岳般巍峨,令周围的空气都为之震颤。

依照既定日程,百家争鸣大会定于辰时准时拉开序幕,一场智慧与才情的盛宴,即将在这座古城中璀璨绽放。

晨光熹微,日晷指针悄然滑至寅时一刻,争鸣台周遭的石阶早已被熙熙攘攘的观众占据,人潮涌动,密密麻麻,宛若繁星散落凡尘,数目怕是不下万余。

这群观众之中,多以怀揣门票、慕名而来的商贾巨富、地方豪强、名门望族及饱学之士为主。他们或心怀敬畏,或眼神闪烁,四处打量,犹如初入繁华都邑的旅人,对这宏伟壮观的争鸣台与错落有致的学府建筑,流露出难以掩饰的震撼与惊叹。

“呜——!呜——!”

时光流转,辰时正点,一阵悠远而激昂的号角声骤然响起,其音波澜壮阔,直冲云霄,仿佛能唤醒沉睡的山川,也瞬间点燃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绪。

依照大会既定的流程,刘耀缓缓登台,身形挺拔,宛如山岳矗立于天地之间。

他站定中心位置,先是高高举起双手,向四面八方的群众致意,那姿态,既是对万众瞩目的回应,也是对这片古老土地上无数先辈英魂的敬礼。

随后,他启唇发声,嗓音洪亮,如同晨钟暮鼓,响彻会场,拉开了政治发言的序幕。

“盘古一斧开天辟地,华夏文明自此根基稳固。远古之时,三皇治世,德泽万民;继而五帝为君,引领风骚。夏商更迭,周秦交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朝每一代,都在这片神州大地上书写着不朽的篇章,子孙后代,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忆往昔,高祖皇帝斩白蛇起义,以一腔热血,开创了大汉四百余年的辉煌基业。

彼时,大汉内修政法,外拓疆土,四方蛮夷,皆沐浴在汉家文化的光辉之下,心悦诚服。

犯我汉家天威者,无论身处何方,必将遭受天谴人怒,虽远必诛。然而,天道循环,兴衰更替,乃世间常理,即便是强盛如汉,亦难逃历史的轮回。

黄巾之乱,烽火连天,大汉的辉煌,似乎在一夜之间,便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霾……”

子仪,身为汉室之胄,血脉中流淌着先祖的荣光与责任,自当肩负上天赋予的使命,上则辅佐天子,稳坐龙庭,下则统御万民,安居乐业。

以文治为墨,书写安邦定国之策;以武略为剑,斩断乱世纷扰之根。

此刻,于这争鸣大会之上,他目光炯炯,心怀天下,愿邀诸子百家,共聚一堂,各展风华,畅所欲言。

刘耀之声,如洪钟大吕,字字珠玑,清晰而有力,穿透喧嚣,直击人心。他的话语,简洁而深刻,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明媚,让听者如痴如醉,心潮澎湃。

那是一种源自心底的赤诚,是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爱与责任。

“吾等不求门第之高下,不论出身之贵贱,唯才是举,为国求贤!”

他的言辞中,透露出一种超越时代的胸襟与气度,仿佛夏商周秦的辉煌历史,在这一刻被重新唤醒,激励着每一个人心中的热血与梦想。

提及过往,夏之炽烈、商之神秘、周之礼乐、秦之法治,皆如璀璨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而今,刘耀欲借此大会,汇聚百家智慧,共谋平定乱世之策,同商富国强兵之道。他深知,国之强盛,非一人之力所能及,需万众一心,方能成就千秋伟业。

百家子弟,无论出身何门何派,只要有志于仕途,愿为国家效力者,皆可来此一试身手。

刘耀将以公正之心,量才录用,让每一位有志之士都能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共同书写属于大汉的辉煌篇章。

言语之中,也提到了夏商周秦,历代兴衰,就是暗示众人,天道无常,王朝更迭,此乃必然之理,谁也无法避免,但是华夏传承不断,这才是天地正道!

“平定战乱,三兴大汉,华夏之魂,万古不灭!”

“平定战乱,三兴大汉,华夏之魂,万古不灭!”

……

讲话落幕,周遭随即爆发出轰鸣般的欢呼,那声浪仿佛破云而出,一波接一波,激荡天际。历经年深日久的烽火连天,无论是高踞庙堂的权贵,还是挣扎于尘土的平民,无不饱受其害,哀鸿遍野。昔日里那些繁华似锦的城池与乡镇,尽皆沦为荒芜之地,阴森如鬼蜮;无数亲朋好友,亦化作了荒野中的森森白骨,令人痛心疾首。

正因战乱频仍,民众对和平的渴望愈发强烈。对于重振大汉雄风之举,人们无不欢欣鼓舞,衷心拥戴,心中皆怀揣着对往昔文景之治那番盛世景象的无限向往与追忆。

而那些百家争鸣的学子们,更是情绪激动,泪光闪烁,身躯因激动而不自觉地颤抖。

他们纷纷汇聚于历史悠久的许昌古城,怀揣着双重炽热的心愿。其一,乃是扬名四海,让自己的门派在这浩瀚江湖中站稳脚跟,吸引更多怀揣武侠梦的年轻子弟投身门下,延续门派辉煌。

其二,则是为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施展胸中沟壑,实现那深藏已久的政治宏图。谁不渴望有朝一日能够青云直上,不仅自己功成名就,更能让家族荣光普照,让妻儿老小享尽荣华富贵?

而今,刘耀的一番言辞,如同春风化雨,温暖而直接。

他宣称,在这片广袤的国度里,不论你出身贫寒还是显赫,不论你门派是历史悠久还是初出茅庐,只要心怀家国,身怀真才实学,便能为国效力,获得一席之地。

这“唯才是举”的选拔之道,如同一道璀璨的光芒,照亮了那些没落小学派与寒门子弟的心房,让他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机遇。

这消息,无疑是对他们莫大的鼓舞与吸引,仿佛为他们铺设了一条通往梦想与荣耀的康庄大道。

欢呼之声如潮涌动,绵延不绝,直至一炷香缓缓燃尽,那份热烈才渐渐归于宁静。刘耀与一众位高权重的朝臣缓缓落座,他们的目光中闪烁着期待,静候着接下来更为激烈的智慧交锋。

至于安排出场次序、详述辩论规则以及统筹全局的诸多琐事,则全权托付给了才智出众的萧逸。

“今日,恰逢黄道吉日,百年难遇之良辰,诸子百家,群英荟萃,争鸣大会,此刻正式拉开序幕!”

萧逸立于争鸣台之央,他衣袖轻扬,一声令下,顿时间,四周鼓声震天,号角嘹亮,雅乐悠扬,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序章,令人心神为之一振。

与此同时,争鸣台一侧的朱红大门轰然洞开,仿佛是历史长河中智慧之光的闸门被骤然推开。

诸子百家,各门派代表,身着各异服饰,怀揣着各自学派的精髓与理想,依次步入这方神圣的舞台。他们的步伐或稳健、或急促,却无一不彰显着对这场学术盛宴的敬畏与渴望。

随着他们的入场,空气中似乎都弥漫起了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那是跨越千年的智慧碰撞,是思想火花的璀璨绽放。

争鸣大会,就此拉开了一场关于真理、关于智慧、关于未来的大讨论的序幕,而这一切,都在萧逸有条不紊的指挥下,缓缓铺展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