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 > 第37章 一个门外汉的经济理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章 一个门外汉的经济理解

李中孚把朱雄英抱了起来,擦干他脸上的泪水:“别哭了,粉红色的羽绒服不适合男子汉,你是男子汉对吧?”

朱雄英这么小,怎么可能知道什么是男子汉?

但李中孚给他的定义,他欣然接受:“对,我系男子汉。”

“那你就别要羽绒服了,男子汉应该大口吃饭,大口吃肉。”

“三姑,饭好了吗?”朱雄英口水下来了,期待的看着朱鹤鸣。

朱鹤鸣有些为难。

她才刚下来了,还没来得及做饭。

李中孚既然这么说,自有用意。

从背包里把之前开出来的自热盒饭拿了出来,李中孚道:“这是我特意为你准备的,你的姐姐跟妹妹都没有。”

朱雄英笑问:“这里头有饭饭和肉肉吗?”

“嗯,而且和你平时吃的那些都不同。”

朱雄英抱住了自热盒饭:“大姐、小妹,我虽然没有俞永福,但我有吃的。”

江都到底大一些:“好好好,你不要我们的羽绒服,我们也不要你的吃的。”

“嗯嗯。”

宜伦才两岁多,可没有什么公平的概念:“锅锅,我也想吃你的饭。”

朱雄英半点都没犹豫:“好,咱们一起七。”

“好,谢谢锅锅。”

朱雄英:o(* ̄︶ ̄*)o

李中孚很欣赏朱雄英这种大方的性格,帮着他把酸汤肥牛肉弄好,将叉子递给朱雄英,又把勺子递给宜伦。

朱雄英叉了一块肥牛塞进嘴里,嚼的眉开眼笑:“酸酸哒,辣辣哒,真好吃。”

宜伦也有样学样吃了块牛肉,觉得十分好吃,于是笨拙的竖起了食指。

李中孚被她逗笑了:“觉得好吃?”

“嗯嗯。”

“那你应该竖大拇指才对。”

宜伦看了看自己的小手,有些分不清哪个是大拇指。

纠结了一会儿,她冲着李中孚竖起了小拇指。

李中孚:(⊙o⊙)…

一旁的江都虽然知道自己不该分弟弟的美食,但闻到自热盒饭的味道,还是不禁伸头看了过去,嘴里疯狂分泌口水。

朱雄英发现后,把叉子递给她:“姐姐你也吃。”

“那我也尝口,待会儿我把羽绒服借给你穿。”江都接过叉子,叉了一块豆腐泡。

朱雄英拍了拍胸膛:“我是男子汉,不穿粉红色俞永福。”

“李大夫,你也没点火,也没加开水,这饭盒怎么自己就烧开了,还把里头的饭菜给闷熟了?”朱元璋在一旁观察了一会儿,忍不住问道。

“因为这里头的饭菜本来就是提前弄熟的,而这饭盒底下还有一层,里头是石灰包,石灰遇水生热,就冒出水蒸气了。”李中孚解释道。

“明白了,相当于把饭菜热了一遍。”

“差不多是这意思。”

朱标道:“可是我看你倒进去的米似乎是真的米,也不像是提前弄熟的。”

“这个我还真了解过,简单说就是把米提前蒸熟,然后脱水、磨粉,接着加入一些面粉、高粱面、魔芋粉等,重新制成米的外形。”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东西倒是适合行军打仗用。”

李中孚知道他想说什么:“适合倒是适合,但除非是你们直接从我这儿买,因为以大明目前的科技水平,做不到完美密封保存,光是米粒还好说,菜包就差点意思了,尤其是肉包,根本不经放。”

“说的也是。”

“太祖爷,皇爷爷,李大夫,你们在聊什么呢?”朱瞻基也过来了,手里拎着两只老母鸡。

“瞻基也过来了,正好,吃完早饭,咱们请教一下李大夫宝钞的问题。”朱元璋问道:“你拎两只鸡是?”

宝钞?

李中孚心中一动。

这玩意儿是挺值得请教的。

正好,爱看历史小说的我多少有些了解。

朱瞻基解释:“这是刘石头家的鸡,他赶着搬家,没法带它们,就送给我了,我也不会做,干脆带过来了。”

“送后厨去吧。”

“遵命。”

时间来到上午七点半。

常氏、朱棣、马皇后他们陆陆续续都起来了。

今天吃饭的人多,大家索性把朱鹤鸣和丽妃做好的饭菜端到了二楼餐桌上。

除了常氏和朱允熥,其余人都在餐桌上就餐。

连马皇后也不例外。

今天朱鹤鸣和丽妃做的早餐是清汤面片和茶叶蛋。

大早上吃还挺清爽的。

李中孚他们几个大男人都吃了两大碗。

但唯独朱棣吃的浑身冒汗。

无它,身体太虚。

吃过饭,朱元璋十分客气的从朱鹤鸣手中接过茶杯,亲手递给李中孚:“嘿嘿,李大夫,咱想跟您请教一下宝钞的弊端,咱听瞻基说,永乐朝的宝钞都快比纸还便宜了?”

李中孚点了点头:“根据史书记载是这样的,等到了嘉靖一朝,宝钞直接被朝廷废除了。”

“又是嘉靖,之前你就提过这个皇帝,他很出名吗?”

“那是相当出名,毕竟在大明一众奇葩皇帝里,他属于最奇葩的那个。”

朱元璋:……

整理了一下心情,朱元璋继续问:“怎么会这样呢?咱当初设立宝钞制度,可是为了大明好。

毕竟大明铜银金稀缺,而民间交易频繁,钱根本不够用,如果没有宝钞,就只能以物易物。”

“你是为了大明不错,可你和你的臣子们压根没搞明白经济和货币的关系。”

朱元璋挠了挠头:“还请李大夫解惑。”

李中孚虽然不是专业的,到底来自后世,看过无数历史小说,多少懂一点:“所谓经济,大体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

微观经济指的是一个行业甚至一条街或一个具体的人的营生,东西好不好卖啊,明年还要怎么调整啊,诸如此类。

宏观就复杂多了,以房子和泥瓦匠为例,如果大明有大批泥瓦匠,他们除了手艺就没有别的谋生方式。

那如果没有特别多的房子需要他们建造,他们就得失业,严重的甚至会让一家人跟着一起饿死,保不齐就有人走投无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造成恶劣后果。

因此,朝廷必须设法搞出更多建房指标,同时又得满足他们的粮食需求和其它需求,这是一个覆盖很广、影响巨大且只能由朝廷居中调度的概念。

至于货币,就好像学生做完卷子后,老师给打的分数一样,对的多,分数自然高。

也就是说,理论上一个人创造的价值越大,他就该拥有越多钱,如果越努力越贫穷,那一定是不正常的。

以一个工人来说,他一天能帮老板挣到八十文钱,老板给他四十文工钱,剩下四十文老板自己留着,或用来生活,或用来当本钱,一个月下来,工人如果一天不休息,就该有一千二百文钱。

而老板手底下如果有多个工人,则老板能挣更多钱,这也是正常的,毕竟他虽然不出力,但出本钱,还要操各种心,更有破产的风险,和工人只付出时间是不同的,但如果他只给工人十文二十文,就属于剥削压榨。

经济与货币的变化关系,也可以分为两种,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的意思是在供需一定的情况下,市面上货币太多,导致物品价格高涨。

如此一来,穷苦百姓所能买到的东西会少上许多。

假使是一个种菜的人,他在十年前卖掉一千颗白菜,一棵两文钱,共得钱两千文。

而十年后他不卖菜了,又赶上通货膨胀,他买一颗白菜需要二十文钱,两千文就只能买一百棵,刨去买卖价格不同的因素,他照样亏得慌。

通货紧缩则是在供需一定的情况下,市面上货币减少,导致物品价格下跌。

如此一来,穷苦百姓想要卖一些东西出去,肯定卖不出价钱,被逼的只能以物换物,十分不便。

对于老百姓而言,能用同样的时间赚更多的钱,然后以相对平稳的物价买卖,是最为理想的,那意味着同样的付出,能够得到更多回报。

你们可能在想,人还是那个人,能力有限,怎么就能用同样的付出得到更多回报?

我还是给你们举个例子,就拿种地来说,在数量不是太夸张的情况下,一个人种的田地多与少,花的时间其实相差不大,而等到收获的时候,哪怕只多一亩地,也能多出几百斤粮食。

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刚建成的国家来说,哪怕疆域面积恒定,按理说国民生产总价值也是会逐步提高的,直到达到一个很难再突破的高峰。

因为随着国家稳定,各项伤亡会逐渐减少,新生儿会逐渐增多,各行各业都会得到发展,在微观层面上可能只是小小的增长,可汇聚到宏观层面,却是一个惊人数字。”

朱元璋他们几个听完,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朱元璋抚须轻笑:“种田这个例子举得好,咱这些年一直轻徭薄赋,鼓励开荒、屯田,不正是为了增强国力吗?”

朱标眼珠转了转:“李大夫,虽然您说的很多道理我们此前并没有想明白,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但不少方面在行为上早就在做了。

以宝钞为例,在逐步发展的明初,各项交易飙升,而钱财一定,通货紧缩是肯定的,那父皇发行的宝钞岂不正好遏制了通货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