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亲缘时光:母亲与姨舅的岁月之歌 > 第123章 小姨的婚姻旅程:孤独与忧郁协奏曲(十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3章 小姨的婚姻旅程:孤独与忧郁协奏曲(十一)

在奔驰的火车上,我的思绪如飘飞的云朵,不断地想着姥姥家的亲人们。姥爷那慈祥的面容、大舅憨厚的模样、老舅爽朗的笑声,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还记得那年年如期而至的苹果,二姨寄来的充满心意的礼物,还有同学送我的笔记本,临别的合影和电话签名…… 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着我的生活。

我们是晚上到的天津,单位接车将我们送到三姨家时,已经都九点多钟了。一路的车程让大家疲惫不堪,我的脸上满是忧伤,仿佛被一层淡淡的阴霾笼罩。然而,在踏入三姨家门的瞬间,那忧伤的神情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姨家位于楼房的三层,一进屋,窗户对开,微风徐徐拂来,带来阵阵凉爽。明亮的灯光洒在崭新的家具上,整个房间显得格外柔和。整齐又干净的摆设让人的心瞬间沉静下来,那个大大的景泰蓝三彩马,静静地立在角几上,仿佛带着历史的沧桑目光注视着我。

孟华表哥和孟霞小表姐热情地起身招待,他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亲人们递上水和西瓜,那清凉的感觉和甜蜜的滋味瞬间温暖了我们的心。电扇吹出的风和窗外吹来的风交织在一起,带来的凉爽驱散了对湖南夏日闷热的抗拒。

母亲和三姨开始唠叨这一路的感受,她们微微皱着眉头,脸上却带着一丝欣慰。母亲感慨地说:“这里的气候和生活可比湖南好多啦。” 三姨也点头附和:“可不是嘛,这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表姐给我介绍厨房和卫生间。我赶了一路,正好想方便一下,走进卫生间后,着实被惊到了。这里完全没有旱厕那熏人的味道,也没有令人不忍直视的场景。我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轻轻一拉水箱绳,一切都冲洗得干干净净,这真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喃喃自语道:“表姐,这生活真是上了一个大台阶啊!瞧瞧这厨房,没有烟熏火燎的脏乱景象,一切都有序又卫生。”

往外走去,还有一个阳台。我往下看时,一阵眩晕感袭来,抬头却看到天空中星光闪闪,真是让人感到无比的安逸和舒服!我紧紧拉着小表姐的手,兴奋地说道:“这生活太方便啦,不像我们在湖南,晚上去外面旱厕还得约伴,拿着手电筒呢。”

孟霞表姐笑着回应:“是呀,我们都从那样的日子过来的。以后还会更好呢,在卫生间就能洗澡,可方便啦,公司正在做洗澡器,每家都会给安装!” 三姨夫也加入了和母亲的聊天,他脸上带着自豪,语气中充满期待:“有些人家还在烧煤,不过大多数都用上气罐啦,不久之后就会装天然气,都不用换罐,阀门一开就能做饭,再也不用被柴火煤球的烟熏火燎啦,生火越来越方便!”

我张大了嘴巴,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三姨夫和三姨忙碌了一会儿,把饭菜端上了桌。澄黄的小米粥、鸡蛋、鸭蛋、咸菜,还有一份煎豆腐。时间已经不早了,简单的饭菜很适合晚上享用。可我心里却凉飕飕的,我们大老远来了,居然给做小米粥。那段时间粗粮真是吃伤了,火车上吃的也是自己带的,又硬又凉。我多希望能吃上一口热乎又软软的大米稀饭呀。

我微微撅着嘴,心里有些不满,但这些心里话我可没说出口,也许三姨觉得小米粥有营养又养胃吧。

一家人在三姨家吃完饭后,母亲和三姨聊了会儿家常,便告辞回家。表哥孟华帮我们拎着些行李,路程也就十分钟。可到了家门口,我和弟弟王庆都傻眼了,这是一片老旧的平房,哪像三姨家那样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还有厨房和卫生间。

刚刚在表姐孟霞描述中产生的憧憬,一下子就像被扎破的气球,蔫蔫地瘪了下去。

打开房门,拉下灯绳,一个小房间出现在眼前。太小啦,还不如我们在湖南的房子,好歹有两间呢,这儿就一间 15 平米的。两张双人床,一张横放,一张紧挨着竖放,竖放的那张还长出一块,不小心就会碰到。

从湖南运来的箱子只能放四个,其他的得在外找地方暂时堆放。剩下的房间面积也就不到四平米,狭窄又憋屈。大弟不禁埋怨起来:“这房子也太小了吧,爸爸为啥不能住三姨家那样的房子?”

弟弟说出了我心里的话。父亲看着母亲,满怀歉意地说:“单位是按照工龄和家属到来的时间分房的,现在从湖南一起来的人太多太集中,公司还没盖出那么多房子,咱们得排队等。” 母亲习以为常地微笑着说:“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困难都能克服,房子不是啥大事。”

父亲轻轻舒了一口气,接着说道:“这房子还是老乡周工程帮忙借的。我负责生活后勤,不能先给自己安排套好房子,那样不合适!” 母亲拍拍父亲的手臂,理解地点点头:“天都晚了,早点休息吧,孩子们都累了。”

第二天父亲就去上班了,母亲安排家里的事情,整理一些东西。母亲把铁炉子放在外面生火做饭,把厨房用具从床下拖出来洗刷。大弟弟王庆带着小弟弟王勇,我则帮母亲干些杂活。中午时分,小姨穿着一条连衣裙过来了。

我跑上去拥抱她,小姨看到我,欢喜地点了点我的额头:“我早就盼着你来啦,好姑娘都长高啦!” 小姨一身紫色的衣裙,在阳光下仿佛还是那个青春少女。可仔细端详,她脸色蜡黄,眼睛也无神,整个人显得疲惫不堪。小姨拉着母亲进屋说话,我和弟弟在外面看炉子。

小姨伏在母亲肩头,轻轻地诉说着自己的烦心事,她的声音中带着无奈和疲惫:“现在是假期,妍杰可以住我那儿。看看你这憋屈的房间,孩子都睡不开,正好还能去帮我个忙。” 我回想起在湖南时小姨的性格,还有淘气的小表弟,想起那个被小姨夫请来帮忙的小姑子。

屋里,小姨和母亲絮絮叨叨地说起这一年多的事儿:姑嫂两人从来没在一起好好相处过。年轻气盛的小姑子,大眼睛高个子,继承了老崔家的漂亮基因。她自小备受宠爱,性格直爽得有些鲁莽,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来到哥哥家帮忙后,她觉得自己是在付出,理应得到尊重和认可。

然而,小姨却因产后抑郁和一直以来的娇生惯养,对小姑子的做事方式诸多挑剔。小姨觉得小姑子不够细心,没有按照她的要求照顾孩子和打理家务。

小姨生产时有了轻微的忧郁症,再加上小心眼,两人根本合不来。对看孩子的方式也不一样,经常闹得不可开交。小姨内心深处渴望被理解和关爱,她觉得自己怀胎十月生下孩子不容易,对孩子自然是百般疼爱,甚至有些溺爱。而小姑子则认为孩子不能娇惯,要有规矩,这才是对孩子好。这种观念上的差异,让两人的矛盾不断升级。

不仅如此,小姨和小姑子的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小姨爱干净整洁,总是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她会把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每天都要打扫房间。而小姑子则比较随意,东西随手乱放,觉得没必要那么讲究。有一次,小姨看到小姑子把衣服乱丢在沙发上,顿时皱起了眉头,不满地说:“你怎么能这么邋遢呢?这家里都被你弄乱了。”

小姑子却不以为然地回应道:“这有什么关系,等会儿我会收拾的。” 可她却迟迟没有行动,这让小姨更加生气。

又比如吃饭的时候,小姨习惯细嚼慢咽,注重餐桌礼仪。而小姑子则吃得很快,还会发出一些声响。小姨看着小姑子的样子,心里很不舒服,忍不住说道:“吃饭能不能有点样子,别这么粗鲁。” 小姑子听了,觉得小姨是在故意挑刺,也不高兴起来:“我就这么吃,怎么了?” 两人的矛盾再次加剧。

今天小姨向小姨夫告状:“小崔,小姑子说我溺爱孩子,那可是我怀胎十月受罪生下的,难道我不能疼他吗?非要虐待他才好?” 小姨的脸上满是委屈,眼睛红红的,仿佛受了极大的冤枉。小姨夫看着她那期待支持的眼神,犹豫了。

小姨摇晃着他的手臂,一脸委屈,撅着嘴,小姨夫只好投降:“好好好,你做得对,哪天我说说妹妹。” 小姨夫很纳闷:这个在课堂上明事理、有学问的老师,怎么在自己面前就这么耍赖呢?

后来小姑子带着不满的情绪向哥哥告状:“嫂子不讲理,不约束孩子吃太多糖,这对牙齿不好。我让孩子刷牙,崔艺牙出血害怕,她不教孩子正确方式,反而阻止孩子继续刷牙,这不是害孩子吗?” 小姨夫知道妹妹的做法是对的,也是为了孩子好,亲姑姑也是疼孩子的,何况还带过一段时间。

可自己在枕边答应了妻子。这可怎么办?把小姨夫弄得一个头两个大,没办法,最后只好妥协,把妹妹接到天津,后来通过朋友给安排了一份工作。

小姨这次的意思是:自己有套一楼的房子,和三姨家一样。小姑子一直住在这儿,两人本来就有隔阂,现在天天见面,特别不舒服。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小姨觉得自己辛苦生下孩子不容易,很是溺爱。小姑子看不惯,总是管着孩子,两人意见特别大。小姨夫实在是被磨得没办法,谁跟他说,他都点头,一个也不得罪,结果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小姨眼巴巴地看着母亲,恳切地说:“你让妍杰住我那儿,可以看书学习,你这地方太小,顺便帮我照顾下孩子,我也有理由让姑子搬去单位宿舍。” 母亲看了小姨一眼,知道她的心思:“你的心思太多,对身体不好,放开心,别计较。” 小姨气得站起来打断母亲的话:“我在自己家里总受她约束,那个小崔还护着她,这样下去迟早会打起来,四姐,你不会看着不管吧?”

母亲眯着眼睛考虑了一下,知道这个妹妹现在还有些病态,不同意的话她会想别的法子,她会钻牛角尖,还会出其他招,这个理由倒也还算说得过去。

母亲赶忙安慰道:“你好好和小崔商量,让妹妹搬去宿舍,你别出面。小崔会考虑好措辞的,你控制自己别干涉这件事,就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你答应我不插手!” 母亲随后又强调了一点:“小崔明白你是要和他过一辈子的人。” 小姨灿烂地一笑,我感觉这才是我熟悉的那个美丽的小姨!小姨用夸张的声音说道:“我知道的!”

母亲的同意和这句话让小姨安了心,她放心地笑了,笑得很纯真。我真佩服母亲,她总是能说到点子上,难怪单位的人和邻居都喜欢她,说事讲理考虑周全。

母亲几乎一天都没休息,吃完中午饭,哄睡小弟让我看着,自己就跑去幼儿园安排好小弟弟入托的问题。回来后把家里的东西都洗了一遍,整个门前挂起了五彩旗。母亲转天就去公司报到,被安排在商店,负责财务出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