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薛,眼睛快挪不开了吧。你们单位好看的姑娘还不够你看得,出来还这样小心嫂子不乐意。”同行的人打趣薛经理道。

“不是,我是看着他们身上的衣服,在我们商场买的。”

“可以啊,这么一伙人全置办一身的话得花几千块钱,一年的工资了。”

“嗯。你觉得他们是干什么的?你看到那个大高个和最矮的那个女人了吗?下午就是他们去买的衣服。”

“全身脏兮兮的,像从泥地里捞出来的一样,我们一个售货员都不想卖衣服给他们。”

“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他们很像我们单位组织去赈灾的那些人,回来也是这样。”

“你说得有道理,”薛经理赞同他的判断,又疑惑道,“那个女人跟去做什么?”

“应该是给他们烧水做饭吧。”

“那也挺厉害的。”

吃完饭回家的薛经理拿起茶几上的报纸,上面的图片吸引了他。

他看到站在洪水里扛着长木堵缺口的一排人,上午他就在办公室看到了这张让人异常感动的照片。

但这次吸引他的是里面一个仅和横木平齐的瘦小身影,旁边的高大身影以及侧脸让他感到眼熟。

他仔细看了又看,判定是下午买衣服的那个男人。

然后他不可置信地看向矮小身影,难道会是那个女人?

陡然间,薛经理心里五味杂陈。

第二天晨会,薛经理拿着报纸在会上狠批了于明芬一顿,让她回家反省三天。

然后他又拿着那件白裙子,通过人力车夫找到酒店。

得知夏宝珠他们已经离开的消息,薛经理心里的愧疚感无以言表。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上级部门领导,在报纸上寻找夏宝珠和宋耀阳。

一个星期后,以《一条白裙子》为标题,寻找抗洪志愿者的新闻,在全国最大的报纸上刊登出来。

薛经理站在那条白裙子柜台前面,手里拿着那张抗洪报纸的照片被放在了显眼的位置。

……

回到泰城的夏宝珠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哦,对了,她当服装模特挣得钱也都捐了。

钱来的快,去的更快。

看到她回来,老顾客都要问一问她之前一个多月去哪了。

“我去外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夏宝珠这样回答。

“是学习当模特去了吧?”有人拿着那本《大众服装》特意过来问。

“对。”夏宝珠承认。

“我看你拍的挺好的,里面选了你好多照片,这个还用学习那么久?”

“是,以后还要学。”

“那你当了模特,这家店怎么办?”

“当模特只是暂时的,店还是要继续开的。”夏宝珠笑了笑。

“对,模特是青春饭,还是开店长久。”

“小夏干双份工作,岂不是挣得更多了,得是万元户了吧。”

买完东西围着柜台不走,和夏宝珠聊天的人越来越多。

“打听人家这个干嘛?要不然我问问你前段时间捐款你捐了多少?”有人在后面问前面说话的人。

“我捐了二百,我一个月的工资。”前面说话的人扭着头得意地道。

“还真不少,我才捐了一百,我们单位捐五十的最多。”旁边凑热闹的接话。

“老板娘,你挣那么多,捐了多少钱?”

“我们店里捐了二千六百五十块钱!”贾红英从后面露出头来,大声神气地道。

“这么多!果然是良心店铺,我就知道小夏老板实在。我家门口也有家炸鸡店,我宁可多跑两条街也来这里买。”

“前面的买完了还不快点走,没看到后面还有人排队啊!”

新进来排队的人半天不见队伍动一动,不耐烦地大声喊道。

等到后面的人排到前面,又对夏宝珠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夏宝珠想写个答案牌,放到柜台上。

因为《大众服装》,夏宝珠在泰城也算成了名人。

据贾红英说,她不在的这段时间天天有人拿着杂志来问,还有人到处打听她的事情,要给她介绍对象。

夏宝珠笑了笑没当回事,没想到回来的第一天介绍对象的就上门了。

是这条街上的张大妈,她拿着一张男人的照片来的。

“小夏,你可回来了!我都等你好长时间了。”张大妈一进门就大声嚷嚷。

“什么事?张大妈。”

“你看看这个小伙子怎么样?”张大妈把一张单人照递给夏宝珠。

夏宝珠看了一眼,国字脸,单眼皮,长得还行,她故作不明白地问:“他怎么了?”

“这个小伙子和你一样大,今年25岁,还没结婚,在化工厂上班,他托我给你介绍介绍。”

张大妈盯着夏宝珠的眼睛,想在她眼里上看出是否愿意来。

“不好意思,张大妈,我暂时不考虑结婚的事。”夏宝珠把照片还给张大妈。

“这怎么能行?趁着你还年轻,还好找。等过两年,和你差不多大的都结婚了,那时候再找就很难有合适的了。”张大妈一脸不赞同。

“我现在真的不想考虑,以后再说吧。”夏宝珠仍然拒绝。

“知道你转不过弯来,你先好好想想。大妈是过来人,我给你说,遇到一个合适的就赶紧结婚,别考虑太多。”

送走张大妈,又来了一个宋大嫂,也是同样的话。

直到店里下班,夏宝珠都没休息过。

员工下班,郑振浩骑着三轮车出去摆摊了。

夏宝珠关上店门,喝了一杯清茶,润了润嗓子,打开抽屉,里面放着一堆信件。

有十几封是读者来信,有两封是孙行衍的,还有十几封其他人的信件。

她先看了孙行衍的信,和之前一样,他写了在国外的见闻,以及相思之情。

第二封则写了他在国外组织赈灾的事情,他和三名合伙人众筹了近一百万,加上他的一百多万,凑了二百万捐回国内。

他还在信中感慨万千: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