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我真有一个软饭王系统 > 第505章 做好事正反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

肖哥混在摄影师队伍中,当摄影师。

一点都不突兀。

摄影师大多数穿深色衣服,在这种灯光明亮,大佬云集的会场,会略显邋遢。

但是他们是来工作的,又不是来参加宴会的,牛马上班穿工作服,邋遢也很正常。

毕竟很少摄影师是穿高定西装扛摄像机去拍摄的。

真正拍摄的工作也很辛苦,跟人抢机位,为了好镜头,蹲地上趴地上躺地上,或者迎着风霜雨雪,也是正常的。

这个职业没有看上去那么光鲜高大上,相机挺重的,摄影设备从最轻便的三公斤左右到重的六七十公斤。

正常的装备可能都有五六公斤左右,就是假设你一整天扛着个十来斤的东西,还不是单纯的扛着,举着,抱着,还需要运行,走动,这其实是重体力活。

肖哥干着这体力活混在人群中,如鱼得水,很开心。

他喜欢摄影的世界,安静,无限,自成一个世界。

扛着相机的时候他不用跟人交流,避免了自己那种不善交际的笨拙恐惧。

摄影的时候他比较自信,不会自卑害羞。

冯浩画的他的画很好,但是让他站在画展中间被别人围观他会很尴尬很害羞。

下午会场人多,摄影师也多。

肖哥拍摄的很认真,浩子不在就拍现场镜头,觉得好看的画面,感动的场景,别人在浩子那三幅画面前看画的表现,他会用心记录下来。

浩子在的话就主要拍摄浩子的镜头。

浩子上场的镜头,他自然是主拍了,很利索加有点凶悍的挤到了最前头。

这也算是摄影师的职业技能,要会抢镜头抢位置,不能一直柔柔弱弱的被挤在背后,拍别人的后脑勺。

看浩子在舞台上,肖哥扛着相机都忍不住脸上扬起笑容。

感觉舍友出息了,很骄傲,与荣有焉。

他用摄像机记录了浩子一步一步的成长,他都很感动,很骄傲。

现场灯光明亮,但凡这种舞台,上去过的人都有体会,那就是强光,有时候光打的你身上感觉快熟了,或者眼睛都不太睁得开,因为在舞台上的镜头需要,就是这样的效果,否则拍出来的视频会黑灰,跟生活镜头是不一样的。

站在底下拍摄眼睛看久了也会发酸。

他听着浩子侃侃而谈,谈到了自己,肖哥跟其他人一样发出了笑声。

这时候已经有些感动了,回想跟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回想这幅画的场景,眼睛其实已经有点湿润,但是他觉得是现场光线的问题,光线太亮了。

可是在听到浩子说要把这么多钱全部捐了,指定用途,用于康喜县医院透析设备和康喜县中学食宿改善,他扛着相机,嘴巴张大,眼泪滚落,镜头模糊了。

这笔钱,肖哥觉得自己一辈子都赚不回来。

他也没有这么大的野心。

就是他的这幅画,他得知是浩子干爸拍的,更是没话说了,压根没有想过什么肖像费,他又不是明星。

只是没有想到浩子有这么多钱,他居然说捐了!

要是他说捐给什么会之类的,肖哥也会骂他大头,肖哥知道浩子,他家比自家条件好一些,但是也不是什么富豪,就是普通人,小康家庭。

捐款让有钱人去捐,你逞什么能?

老肖自己穷怕了,更珍惜钱,爱钱。

可是浩子说捐了,指定用途,用到康喜县,跟浩子八竿子都砸不到关系的西北偏远的一个小县城,就因为那是肖哥家的小县城。

肖哥心里想骂他笨蛋,蠢蛋,却也一个字都骂不出来,胸口堵堵的,胸腔又闷又热。

就像美国南北战争,一些白人站出来说支持黑人解放,但是记者问他,如果是他生活区里的呢,那白人连忙回答,那不行。

如果是别人捐款,肖哥会说好人。轮到浩子,他会说好傻。可是浩子捐的是他老家,就差不多是给他捐的,为他捐的。

老肖用里面一层衣服的袖子轻轻擦了擦眼睛对着的取景器,继续拍摄。

……

现场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杨处和大乔也在鼓掌。

杨处此刻的心理状态是:六个卧槽。

大乔此刻的心理状态大约是:五个卧槽。

杨处表弟此刻的心理状态是:六个牛逼。

京爷程亮:我懂,世家子的正常操作,普通人觉得这钱很多,对他们来说就是小钱,零花钱,随手帮助别人,这是真正世家子的作风。

程亮表妹谢云起:哥哥好帅!!(???)!

赵女士也来了。

赵女士很优雅的跟着鼓掌。

她是助理陪同的,今天马太没有来,马太也不是她的挂件,不可能一直跟着,她也不耐烦别人一直跟着,社交要有适当距离。

今天这个场合,还是有几个熟面孔的。

还有个她没见过的女士,听人说姓朱,华裔,现场很活跃。

赵女士不想社交,她家老苏也不用她社交,所以她也就安静的坐在角落。

主要是来看闺女的画,还有顺便看一下画闺女的画的人。

只是顺便。

第一次见到他是听他在台上唱歌。

那一次,赵女士也鼓掌了。

有点欣赏,唱的确实很好。

但是那时候没有感觉小伙子帅,就觉得他唱歌好听,很有感染力。

现在却能get到他的颜值。

觉得很耐看,越看越帅。

有点理解自家那个说不谈恋爱不喜欢男孩子的闺女,为什么瞒着她谈恋爱了。

虽然一开始有点生气,担心闺女被骗。

当妈的不分高低贵贱,共同担忧的内容。

但是现在又感觉这男孩子真的挺不错的。

有能力,还有爱心,看着人品挺好的。

至于冯浩画的另外一幅画,其实一开始赵女士没有想起来是谁,但是后来想到了,闺女的舍友。

赵女士是真的爱画的人,至少比现场百分之八十买画人,更懂画。

正是因为看到那幅画,反而觉得冯浩对那姑娘是没有其他心思的。

一幅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画家的自我剖白。

赏画人和画家本人在看同一幅画的时候,心理会产生共鸣,这一刻心理是有链接的。

这也是很多爱好艺术的人会莫名其妙爱上艺术家本人,大约是在作品中找到那种心灵共鸣了吧。

这笔钱不少,对赵女士来说,纯粹是爱闺女的加成,也不知道哪个脑残跟她竞拍,她让助理盯着,务必买下。

最后加到了五百w。

这钱给的不爽快。

因为想到自己要给女儿喜欢的黄毛五百万,然后黄毛有钱了,更好追自己女儿,这有一种资敌的坑妈感觉。

结果这钱小伙子自己压根没有留,他居然就说捐了。

他知道这是多少钱吗?

赵女士牙疼的想,他应该知道,他送给闺女那幅画,也是自己花五百万买的。

如果说对方是为了钱接近自家闺女,看小伙子这修长漂亮的手一挥,全捐了,视金钱如粪土,比他那艺术家老师石院长更洒脱。

赵女士一时间心情复杂。

而现场正在积极社交的朱女士,心情更复杂。

她穷过,苦过,也暴富过,又被骗光过,再从头开始,从无到有,这一生十分坎坷。

她华丽归来,豪掷千金,想把这幅画买了送给女儿。

她是个很聪明的女人。

可是此刻听着台上少年语气慢慢的平平的,说要把这些钱捐了,捐给什么西部偏远的县城的医院和学校。

朱女士第一时间甚至是有点生气,郁闷。

捐了算什么?

她跟着其他人一起鼓掌,面露赞赏之色。

而下午冯浩干妈一家也在。

干爸本来来捧场,看着旁边的画的价格,心理价位最高就是200w,毕竟只是为了支持一下孩子,再要是别人有出价,他也不会加价了。

只要有人买就行。

本来是担心没人买,打击孩子自尊心。

如果是他闺女莉莉有画作展览,沈院长大约也是这样,不过闺女不画画,好像喜欢做那个毛毡,之前看她做过,毛毡做的布娃娃,不知道那个有没有展览。

闺女不开心的时候就拿针扎扎扎,然后用毛毡扎出一个小人……沈院长经常看的心惊肉跳,还好闺女不学针灸。

这次来首都开会,顺便见见自家认的干儿子。

妻子有提过要给干儿子送点东西。

沈院长也思考过,但是有时候真的担心看错人,他亲兄弟姐妹亲爸妈都因为钱跟他闹的跟仇人一样。

还是只知道明面上的那些钱的情况下。

所以带干儿参观药企,也算是老两口观察干儿子的一个过程。

包括晚上住酒店,沈莉口无遮拦说自家是房东,沈中林夫妇也没有制止。

沈莉在外面其实也比较乖,不会随便炫耀,主要是对着冯浩才说的。

他们喜欢看干儿子在台上闪闪发光的感觉,带入长辈的心态,确实挺骄傲的。

可是在听到冯浩说把净收入都捐了的时候,还是捐到康喜县,舍友老家,具体帮忙的时候,老沈的心狠狠的感动了。

他老家也是农村的,虽然跟冯浩舍友不是一个地方,但是环境也差不多,可能还更糟糕一点,那里的穷和苦,他是很理解的。

他之前私下也为老家县城建设贡献了很多。

都是匿名捐的,他明面上这一点钱,亲戚都闹的不休,要知道他捐过那么多钱,亲戚估计恨不得生撕了他。

而他收了冯浩为干儿子,跟冯浩亲爸妈也建立了联系,知道他家的情况,就是正常家庭,条件不算非常好,也不差,但是家庭环境很好,亲戚关系很不错,很和睦。

有时候看一个人怎么样,看不出来,也可以参考对方家人。

沈中林看着台上的少年,落落大方,眼神清澈。

他跟着鼓掌。

然后转头对身边的媳妇道:“你不是说想给你干儿子送东西,那干脆把中关村那边那套房子转到他名下吧,那房子环境好,两百多平也够用,离清北学校比较近,离他老师也近,以后万一他要来首都深造,也比较方便,不用住酒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