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越是不懂,越是乱学。学得乱七八糟。”

张欣这心里就是不舒服。

“起码还肯学呢?”

朱高炽觉得他皇祖父就是一个看不惯前元做法,但又深受前元影响的男人。

在皇祖父这一辈的人身上。

大部分的武勋觉得家里的女人就是养大了就行。

比如郭家。

郭英的妹妹在皇祖父有皇祖母的情况下,进了皇祖父的后院。

即便有郭英跟皇祖父的这层关系在,那也是个妾啊。

当时大家不知道皇祖父会搞殉葬这一套,郭家送皇祖父一个妹妹,叫做维系大家的感情。

这会都知道有殉葬这事了。

还要把两个孙女嫁入皇家。

他郭家但凡疼惜家中闺女,都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说句不好听的,在朱高炽看来,简直就是往火坑里推。

可大家都觉得这不是事。

“行吧,睡了。明天是不是开始要给瞻基张罗正经老师?”

张欣也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了,没得让人心里凉飕飕的。

郭家后来还送了一个郭爱给朱瞻基呢!

“嗯。”

“那有人名单了,让人跟我说一声。”

“行。”

~~~~

大明,永乐元年,六月。

【姚广孝、胡广、戴纶、林长懋、杨士奇、金幼孜、夏元吉、杨荣、丘福、蹇义、黄淮、张辅。】

【黄淮、解缙、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入直文渊阁预机务。】

摆在张欣面前的,是朱高炽差了小宦官送过来小纸条。

第一张是朱瞻基的老师们。

第二张则是朱棣内阁的组成人员。

徐氏看了两眼名单就笑了。

朱瞻基虽然有姚广孝这个正经的启蒙老师,学得杂,旁科懂得很多,在经史子集方面,姚广孝反而教得少。

为了补齐这一方面。

朱棣在朝上就说起这个给朱瞻基找老师的事。

当时就群情踊跃。

朝臣们也很快推荐了一堆人过来,然后就产生了一堆的热门人选。

一个时时被皇上带着上朝的皇孙,还是长子嫡孙,是人都想提前下注。

但朱棣觉得这些人的吃相太难看了。

荐上来的人良莠不齐,还多到朱棣觉得恼火。

其中颇有一些顽固老臣子的子侄辈也被推荐了过来。

然后就有被朱棣召见过的比较满意的备选人出了意外的事发生。

朝臣跟皇帝的博弈,朝臣跟朝臣的博弈,损耗在所难免,这也一直都是整个朝堂的常态。

但这样的常态,朱棣不想惯着。

于是御笔一挥。

不管不顾的自己选了一溜。

徐氏是提前知道的。

不过她也不知道朱瞻基的老师跟内阁里的臣子重合度这么高。

“除了解缙跟胡俨,皇上是一网打尽啊?”

“都是厉害的,挺好。”

张欣点头附和着徐氏。

两个人说了点宫务的事情,张欣才怀揣着小纸条回到了住所。

书房里,吴尚宫还是跟往常一样备好了茶水点心,笔墨纸砚。

就等着张欣回来要用。

书房里的那张书桌。

就是她上辈子用的那张,在左上角有一个像梅花一般的天然木纹。

也是巧了。

内阁的臣子,还有朱瞻基的老师们,一样,都是她上辈子见过,用过的。

这次靖难,死的人比上辈子少很多。

但最后选出来的人,还是上辈子那些。

张欣这会看公爹给瞻基选的这些人跟内阁的组成。

不得不说,非常合理。

也非常有趣。

代表了朝堂上的各种力量。

科举出身:杨荣、胡广、金幼孜、蹇义、黄淮、解缙、胡俨。

非科举出身:戴纶、林长懋、杨士奇、夏元吉、姚广孝。

行伍出身:丘福、张辅。

公爹选得面面俱到。

行伍出身的丘福、张辅没啥可说的,都是公爹一直重用的武将,教一个朱瞻基绰绰有余。

姚广孝也没什么说的,朱瞻基周岁起就开始跟着的启蒙老师,这辈子,他还给瞻基换过尿湿了的裤子。

夏元吉也没什么争议,户部打理得相当不错,能臣。

而剩下的这几个人。

结合这辈子发生的那许多事情,也解了张欣心里多年的疑问。

公爹的靖难进行的如此丝滑,必然是跟朝中的科举出身的人,事先都通过气。

朱瞻基的老师名单加上内阁的名单。

基本上也就能看出来公爹的倾向——大力提拔正经读书考出来的人,

杨荣,建文元年的进士。

胡广、金幼孜,建文二年的进士。胡广还是朱允炆亲擢的进士第一。而金幼孜,则是二甲第四名。

蹇义,洪武十八年进士。

黄淮,洪武二十九年进士。

解缙,洪武二十年江西解元。

胡俨,洪武年间考中举人。

洪武年间的老人也就罢了,建文年间考中的这几个,当官的那把椅子都没坐热吧。

上辈子内阁这七个人入直后,不到一个月就全部升职,后来还负责给皇太子朱高炽上课。

隐约记得解缙讲《尚书》、杨士奇讲《易经》、胡广讲解《诗经》,幼孜则负责《春秋》的解说与教授。

这辈子倒是直接就给到朱瞻基了。

瞻基当年还评价过: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

胡广这人做事缜密,嘴巴极严。

擅长诗文创作,善于写真,擅长行书、草书。

瞻基就是跟他学的书法,跟画画,还画得挺不错。

上面的这些人,除了解缙,都善终了。

张欣是有打算救一救解缙的,解缙纯粹就是因为得罪了朱高煦才命运多舛。

张欣看过解缙上给先帝的《太平十策》,写得相当的不错。

剩下的三个,就有点一言难尽了。

戴纶、林长懋、杨士奇。

非科举出身的人里面,戴纶、林长懋明显是公爹选进来凑数的。

荐官也是官,为了维持朝堂的势力平衡,总是要用一用的。

最后这两个人,戴纶被瞻基下令乱棍打死不得善终,林长懋则是在牢里呆了十年,直到朱祁镇那会才被放出来。

张欣没打算干涉他们的人生。

这辈子她已经完全明白了,荐官,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有背后的根由的。

至于杨士奇。

张欣心里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