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剧透大明国运,朱元璋心态崩了 > 第40章 军师,终胜矣,不负此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章 军师,终胜矣,不负此生

砰!

马马哈奇的战马被打中,眼看就要摔在地上。

马马哈奇反应极快,立即从马上跳下来,在地上翻滚几圈后,站起身,夺过身旁骑兵的战马。

“勇士们,没几步了,冲过去砍死明军,长生天会保佑我们。”

他现在只能用高声吼叫来提振士气,给骑兵壮胆。

后边的骑兵不要命地冲击。

即便面前已经死伤无数,横尸遍野。

但,继续冲击,是马马哈奇的唯一选择。

离成功就差一丁点了。

只要冲过去,砍死几个,明军阵型就会乱。

以明军的尿性,肯定会转身逃跑。

那时,他们就是待宰的牛羊。

密密麻麻的骑兵蜂拥而至,近在眼前。

王淳脑门上全是汗。

越是这时候,他反而越担忧。

一旦有人顶不住压力,转身跑了,对耀武营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命悬一线。

“都给我顶住,加快射击节奏,不要让他们冲过来。”

耀武营火铳兵的胳膊都酸了,心理上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人人都在咬牙坚持。

砰!砰!砰!

随着火铳射击节奏加快,瓦剌骑兵横七竖八倒下,溃不成军。

四百年后,蒙古最后的名将僧格林沁面对英法联军时有多绝望,此刻的马马哈奇就有多绝望。

一次一次的冲击,除了伤亡惨重,却徒劳无功。

即便瓦剌骑兵比明军勇猛十倍百倍,但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冲进明军阵中。

……

烟尘散去。

耀武营面前已经没有站着的瓦剌人。

到处是残肢断臂,满目疮痍。

赵辅骑马来到阵前,嘴角微微颤抖。

土木堡之后,大明何曾有过这样的胜利。

不伤一人的情况下,全歼三千骑兵。

军师牛逼。

赵辅看向杨帆的方向,不仅仰天长啸:“军师,终胜矣,不负此生。”

杨帆心潮澎湃。

在火器面前,一切冷兵器都是渣渣。

而朱元璋也是开了眼。

步兵压着骑兵打,秒杀。

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国运值+1000。】

杨帆觉得系统提示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太祖爷,这就是火器的威力,摧枯拉朽,无坚不摧。”

“任他骑兵多强悍,终究是活靶子。”

“从今天开始,骑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朱元璋战场嗅觉极高,一下子就学会了举一反三。

别说是几千几万骑兵,就是十万,怕是也冲不过火铳兵战阵。

杨帆第一次发现朱元璋的眼神变得异常火热,仿佛他眼前有一块美味的红烧肉。

杨帆趁热打铁,“其实火铳还是太落后。”

听到这句话,朱元璋、于谦等人嘴角抽了抽。

把瓦剌三千骑兵干成了渣渣,你竟然还说火铳落后。

还让人活吗?

杨帆表情变得严肃认真,“在大明的西边,比西域更远的地方,那里的人已经发明了火枪,比火铳射速更快,杀伤力更大。”

“假如,大明军队遇到他们,结局会像今天的瓦剌一样,惨败,甚至全军覆没。”

刚才还在享受胜利的朱元璋倒吸一口冷气。

“真的?”

“我不是危言耸听。”

说到这里,杨帆的眼眸中浮现出一抹浓浓的哀伤。

他想起了那个任人宰割的年代。

“后世几百年后,西洋人仗着坚船利炮,轰开了我们的国门,在我们的土地上耀武扬威,烧杀掠夺,惨无人道,罄竹难书。”

“老百姓活得不如狗。”

轰。

朱元璋浑身爆发出一股冰冷的戾气。

他是贫苦百姓出身,最见不得百姓吃苦受难。

他的眼中没有丝毫温度,仿佛寒冰在其中凝结。

“你是说毁我中华的,不是北方蛮夷,是西洋人?”

杨帆重重点头。

“以大明目前的国力,还领先于他们。”

“只要大明也投入人力物力,大力研发火器,大明的将来,首先在武力上面,就不会受了委屈。”

朱元璋陷入沉思。

自己好不容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让汉民族重新站立起来。

绝对不能再让蛮夷入主中原,奴役汉人。

必须研发火器,让大明立于不败之地。

于谦却眉头紧锁。

“军师,研发火器,是不是要花很多钱?户部那边怕是不同意。”

杨帆正色道:“国防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火铳射程之内。”

“于少保,你是兵部尚书,第一职责是提升国防力量。”

“你告诉户部,钱不花在国防上,难道要拿去当战争赔款吗?”

“说得好。”

朱元璋非常认同杨帆的话。

“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军队,大明的繁荣盛世谁来守护?百姓的安居乐业谁来守护?”

朱元璋的目光如寒冰般锐利,透着无情和权威。

那股无上威压,让众人只能俯首顺从。

这时,赵辅急匆匆跑来。

“启禀太祖爷,马马哈奇被我们抓到了,这是他的佩刀。”

噌。

朱元璋抽出弯刀,汉光凛凛。

“是一把好刀,可惜刀枪棍棒的时代要过去了。”

所有人都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

太祖爷决心已定,要大力发展火器了。

杨帆接过话茬,“太祖爷,我们得把马马哈奇的价值榨得一滴不剩。”

“我可以用这把刀让瓦剌南路军主动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