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逆转因果倒寻因 > 第209章 道和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替茂齐哥煮好茶,他带来了新的消息,蜀汉节节败退,魏军跟汉军对峙在了剑阁。剑阁是入蜀险道易守难攻,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该会陷入僵持吧。

我一想到钟会就恨地牙痒,真的很希望他死在战场,可又有点不希望他就这么死了。

茂齐哥跟我说了很多,年轻人的锐气总是最能感染人,我忍不住开始憧憬未来的自己。可一想到父亲的死,便又觉得未来并没有什么去处。

时间过得很快,谁都想不到仅仅又过去两个月,二伯就带来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邓艾舍身偷渡阴平,大军到了平原便再无敌手,诸葛瞻父子组织抵抗力战而死,大军直逼成都。姜维回援已然不及,刘禅只能带着蜀汉大臣匆忙投降了。

二伯说完之后我惊呆了,谁能想到灭国之战竟然能这么快,几个月攻破蜀汉让我怎么都无法想象。

我不禁问道:“二伯,为什么能这么快?”

二伯笑着说:“诸葛孔明死后无人能调和士族之间的矛盾,姜维数次北伐更是让大多士族开始厌战,刘禅用尽了《出师表》提到的人便无人可用了。

益州士族不满姜维北伐,于是他被刘禅遣到沓中屯田,人心离散早就没有刘备时的人和之利了。”

“那也不至于这么快啊?”

“邓艾裹毡滚沟,舍身忘死穿越绝地,以致神兵天降打的蜀汉措手不及。诸葛瞻父子虽然忠勇,但毕竟没他父亲的才能,能怎么办呢?”

“二伯,如果诸葛丞相还活着,邓艾能成功吗?”

“如果他还活着,那么邓艾该不敢行此险招。

其实并不是没有办法,死守待援也不至于那么早就灭亡。上至君主下至大臣都失去了志气,士族们都想着投降避祸,反正投降了也只是从汉臣变成魏臣罢了。”

自刘备立志匡扶汉室起,多少人为之洒热血抛头颅,在这无义的乱世还是蜀汉让我看到了一丝光辉。现在它终于落幕了,虽然魏吴不承认蜀为汉祚,但大多百姓心里都认同那就是汉吧,如今,汉终于亡了。

我停顿了下又问道:“二伯,那吴国没派救兵吗?”

“呵,江东鼠辈尔。长江自是天险也成了他们的坟墓,迟早要被吞并。江东自孙策周瑜后便再无英雄气了,吕蒙更是让整个江东蒙羞。

他们每每立志北伐,却都是量小心狭的鼠辈作风,已经是案板上的肉等着被收割。

蜀汉求援时吴派三路大军支援,其中一路是去攻魏,有趁火打劫之意。其余二路虽然有心入蜀支援,但并未出全力,荆州兵马动向让蜀汉看不到什么希望。

刘禅本就心志不坚,益州士族更是一心想降,吴将怕是做梦也想不到蜀汉那么快就投降了。吴与蜀汉真的是没半个人物了,预事皆昏,骨气全无。

吴将在蜀汉投降后便动起了攻占蜀地的心思,谁想到镇守永安的罗宪大骂吴将,立死志抗吴。

你想想,蜀地已然无主,罗宪为什么还要贴上身家性命去死守呢?”

“是啊,他们不考虑刘禅跟士族的心思,只是自以为的想收渔翁之利,蜀亡后也不思安抚却像仇敌一样去抢夺城池。只图眼前利益未见半分手段,寒了蜀汉忠直之士的心,最终反倒什么也得不到。”

“所以才说鼠辈啊,如果他们能用实际行动来拉拢蜀地,蜀地该仍旧有很多人想复仇或复国的吧,联合起来也未必能让魏国占到便宜。”

“二伯,说到底跟魏差不多,吴蜀也都是士族拖着整个国家的后腿吧,他们掌握了国家大量的资源却不出力。

朝堂上都是那些不识人间疾苦的士族大家,垄断了人才和资产,只认利益不认君主,只争田产不管百姓。

这个毒瘤以后必将拖垮整个天下,如今果真是阴盛阳衰的时代……”

“你这一套套的哪学的,不过你说倒的也没错。高平陵事变的时候孙权可还活着,从那之后吴国重心便落回到了士族与王权的斗争,人人都知道,但知道又能怎么样呢?”

“是啊,有什么用呢。”

“你也别想那些了,好好读书。等以后天下大定,辅佐贤明的君主自然能处理这些问题,现在谁也没办法。”

我刚要说什么,二伯的手下快速来请说有急事,二伯眉头微微一皱,看着父亲的坟墓苦笑一声便离去了。

二伯走后我一想到诸葛丞相就难过,我早就觉得他跟父亲是同一类人。

我守着父亲的坟墓哭的很大声,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个人在这乱世又有什么用呢?

关于守孝,父亲肯定会骂我迂腐,有时候我甚至会想象一下父亲会怎么骂我。

可这是我的事,无关礼节,只是想这么做罢了。

随着一天天过去,每天守着父亲的坟墓就好像父亲还没死,就好像他一直激励着我去看书思考。

慢慢的我也开始平静,内心终于肯接受了父亲的死亡。

或许孔子延续周礼的制度并不是为了做给人看……

或许这些礼节背后的用意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孝这个字并不只意味着一代人,人们说孝顺只在心里,可如果没有这些仪式和形式,孝便无法发酵。

我突然也能理解大阮伯伯吐血了,他把这些繁琐的礼节看成狗屁,但性情至真至纯,母亲死去过于悲伤又无法宣泄,自然郁结于心。

死后守孝逢七烧纸,便能把对父母的思念寄托于这种形式。通过这些具体的行动,更容易消化失去亲人的情绪,不会让人在无意识时堵在心里成为心结。

而持礼节的时候更是把生与死结合起来,悼念亡者更要兼顾生者,此时正是我们思考生与死的关键时期。与死者和解与生者互动,通过怀念上一代人更好地延续优秀的品质,也自然明白了该如何对待下一代人。

人生在世最大的课题不过生死,所以婚礼和丧礼最为繁琐。或许,礼背后的东西才是真正值得感受的。

我突然明白了老子所说的,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承载道德和感情的礼节本身最终会流于形式,我们要做的是感受礼节背后的用意,德仁义礼都是道的演化,也是人逐渐被蒙蔽的过程。

本就是本来如此,但人往往被无数欲望遮蔽,看不到这本来如此。

我也仿佛明白了孔子。

他知道世风日下不可逆转,所以收集周礼妄图通过礼节来唤醒人们心中的仁义道德,也希望通过礼节来控制欲望过多却无法被束缚的权贵们。

从这个角度说,礼便是道最后的底线。

通过尊礼来克制自己,就像一个绳索一样套住自己过多的欲望,在礼节当中慢慢感受仁义,而后求德求道。这原来是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可惜当今时代的人没多少人能静下心来体悟了,那么礼也就仅剩繁琐了。

况且原本礼是为了束缚权贵,所谓礼不下庶人。可现在没有骨头的人是想方设法制定让下级听话的礼节,这些献媚于主人的狗自称圣人子弟实在是最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