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星空乌托邦 > 第125章 锦衣还乡俗事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酒店的房间相应就大,县政府招待所更是如此。少洛和李宗义早起后在客厅里,两人先后进行了了每天的武术晨练,武学之路贵在持之以恒。

两人在早餐后开上车就朝李宗义老家的村子奔去。山北镇铁炉村距离县城30多公里,路段都是修建的升级柏油道路,路况很不错,最窄的地方也是双车道。

国家最近20年经济的大发展中,投资巨大的大基建为未来一个世纪的华夏发展都建下了良好的基础。大的范围来说,全国范围的国家级公路、高速公路网已基本铺设完毕,高铁网络的建设仍在高速发展;

小的范围来说,全国范围的省道、县道、村道都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连国内号称唯一不通公路的藏省墨脱县,都建设成了高等级的柏油公路。

这些累计投资超过百万亿人民币的大型交通基建成就,除了华夏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完成。

在他俩车辆开出宾馆的时候,王松接到了宾馆执勤民警的电话。

“王局,国安首长的车辆已经驶出宾馆,请指示下一步行动?”

“收队,回归岗位。”王松挂下电话,首长执行的国家秘密任务就不是他所敢涉及的了。

到山北镇30多公里的柏油道路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当车子行驶过父母开设的小超市门口时,李宗义的心里浮现了很多温暖的记忆。十多年来,家里就是凭借这个小超市供完了自己和妹妹的学业,这是一家人的多年的希望。超市的大门已经关闭,李宗义知道父母已经返回了几公里外的铁炉村。

村道基本上都是地方财政支持建设的水泥道路,路边稀拉地有着一些树木,路边的田地里有的长有绿油油的麦苗,有些则是露出黄褐色的地面,时不时会有一些半腐的玉米杆进入视野。

铁炉村位于渭水一条支流的旁边,再往里面就是往秦岭的大山深处,镇子里到村子的道路截止铁炉村以后就结束了。这个历史上有500多年的村子在附近也是个相当知名的地方,因为背靠大山面对小河,即使在最为兵荒马乱的时代或是饥荒岁月,这个村子的村民仍能吃上一口饭,数百年间在山河这个地方也是一处不错的宝地。

铁炉村的来源则是因为在秦岭中发现了铁矿,这个村子炼铁打铁的历史也超过了300年,在附近百里都非常的出名。

前方出现了一条像小溪一样几乎见底的小河,沿着小河边走了几百米之后,车子开过了一座看起来修建没几年的水泥桥。沿着桥向下20米左右的位置是一座看起来年代久远的石桥,一共有四个桥墩,桥面看起来并不宽,青黑色的桥身是用一块块石头垒成,靠近水面的地方有些干固的青苔痕迹。

“这座石桥据说是清朝时期我们村进建造的,应该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夏天水大时候村子里出去的唯一通路。解放初的时候,这个桥经过了重新修葺,还是挺坚固的,上面一辆卡车单行都没有太大问题。前七八年的时候,国家拨款为村里修建了新的双车道水泥桥,那个老桥基本就废弃了。”

李宗义给少洛介绍道。

车子穿过了桥面,往前200多米就进入了村子。这个背靠秦岭的铁炉村人口最多的时候,也就100多户500人左右,。这么多年来很多人都搬到了镇里或者县城里,大半的房屋已经没人居住。

现在铁炉村剩下不到40户人口,其中还有十多户是家里孩子都出去外面,留下老人不愿意离开村子的家庭。

如今村里的人满打满算,只剩下120多号人,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到20个,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比如李宗义的父母,平时也是在山北镇上生活,只是在需要农忙或者春节之类的时候,才会回到老家的村子。

这种情况也是华夏山区偏远地方乡村的普遍现象,甚至有很多地方已经出现整个村子都空掉的情况。年轻人都出去了,那村子的衰败是不可逆转的。

政府也在政策上做了不少调整,包括在交通方便、服务设施更好的地方建立了大量的新村,引导了大批的农村人口走出偏僻的小村庄出来定居,同时很多新的学校也随着乡村人口向镇里、县城里聚集起来。

人是大自然开发的第一要素,当人们大批离开偏远乡村的时候,荒废的不单是那些曾经炊烟袅袅的村庄,同样的还包括那些曾经养活过无数人的耕地和果木林地。

从某些角度考虑,一个国家大规模城市化的结果就是:在大量资源和生活便利性被优化集中的同时,也有更多的资源被抛弃被浪费掉,这也许就是城镇化的必然结果。

小到一个村庄大到一个城市,能长久生存下去的前提,是至少能实现生活物资和生活服务的全封闭流通自足。我们常说的生活用品,如柴米油盐、肉蛋蔬菜酱醋之类,除了盐之外,实话说做到自给自足难度并不大,许多华夏的小村子都能做到的。

一个村子能够提供本身需要的粮食蔬菜瓜果、家畜家禽、甚至小酿造作坊提供酱醋油都很常见,这些在解放后到8、90年代的乡村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人花费很长时间来到镇里或是县城,进行商品交易也不过是把自己的农产品和特产带过来售卖,换一些食盐衣物等必需品或是一些必须的其他服务。

你要知道在华夏改革开放之前,很多山区的道路根本不具备行车的条件,大部分人即便上趟镇子里,肩挑身扛带些东西步行交通,一两天的功夫也不见得能走个来回。

说到这些东西,是少洛对以后人类未来生活的一个思考。随着人类科技水平和城市化的极限,人类最终还是有很多人会重新离开城市,再次成为分散性居住的社会行为。

当然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大家都能实现聚集地村落、甚至是单一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在现代科技社会实现基本的“自给自足”。这种刚性必须需求,甚至还将包括衣食住行基本生活需求之外,更多社会服务属性的“幸福性”的需求,比如教育、医疗、养老、群体交流、精神需求等方面。

这一切都在少洛未来的规划之中。

车子缓慢行驶向了村子,来到了村口通往村子里面的必经之路。

村口的大树下的平地上,放了一些以前留下来的石凳石桌,村子里也新作了一些水泥的桌子、墩子,甚至还有些健身器材。

村委会的一个两层小楼办公室就在村口的平地边上,门前还竖了两个没有网套的篮球架子,连个围墙也没有。村委会的办公楼以前曾经是铁炉村的小学,最多的时候也曾有过100多个小学生。

农忙的时候,这块曾经是操场的几千米平地上,有不少村民将刚收获的粮食来晾晒。而在平时的晚上,这里每到晚上或是早晨的时候,也竟然经常能聚集十几、二十几个大妈大爷,在这里跳广场舞锻炼身体或者聊天。

广场舞已经成为华夏老年团体最为常见和热衷的健身方式,这点肯定毋庸置疑。

看到一辆油漆锃亮、车型威武的越野车缓慢开了过来,村口几个正在阳光下晒太阳的大妈大爷们转过头来。

“这是哪里来的车子?不是咱们本地的啊,这车应该好贵的。”一个下棋的老头子扭头看了一眼,右手将自己拿起来的一个棋子放到了棋盘上落下,“将军!”

“这车子我在二娃家省城里看到过,好像是个外国的品牌,至少要百十万呢!”一个穿着蓝色羽绒服的阿姨看上去穿得挺干净,像是见过不少世面。

“这是谁?我们村的还是外面的人?”

“不会是咱们村的吧,没听说过谁在外面发大财了?”一个人回声道。

“魔都的车牌,是不是李货郎他家的儿子,听说部队回来后去魔都上班了?”

下棋的另外一个老头抬头看了一眼车子道,他正是铁炉村干了30多年的曹老支书。前十多年在京城工作的大儿子带着老两口,可是跑了不少地方去旅游。

... ...

李宗义的妈妈刘兰香也坐在村口,儿子昨天晚上电话说今天上午会开车回来,他和孩子他爸一大早就开着五菱面包车拉了几十箱牛奶回来了。才不到半年没见,刘兰香可还是想那么迫切地想见到儿子,于是便在村口候着。

刘兰香站起身来向车子张望起来,要仔细地看看车子里的人是不是李宗义。她才60岁不到,可是头发已经有些花白,脸上的皱纹也有了不少。

“妈,我回来了!”看到正在村口张望的母亲,李宗义降下车窗大喊了起来。

开车的少洛一下也眼睛湿润了起来,这种父母和子女的感情很容易感染到其他人。

“父母在,不远行。”天下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

为了生活,我们都在拼命地活着。

车子停下来,李宗义紧走几步,紧紧抓住了母亲的双手:“妈,我回来了!”看到母亲鬓角间清晰可见的白发和眼角、额头清晰的皱纹,李宗义的眼睛一下湿润下来。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们回家去,你爸在家里等着呢!我们买了好多菜,就等你回来了。我们这就回去,妈给你做你喜欢吃的菜去。”

刘兰香看着面前精神十足站姿笔直的儿子道。

“哎呦,还真是李家那小子,这么快就在魔都发财了?”

“真是一个帅小伙,听说还没有女朋友,我看我家镇里学校的外甥女就挺合适的,回头我上门探探这件事。这么好的车,看来钱没少挣!”

“李宗义那小子赚大钱了吧,从小我就觉得这小子不简单,听说是特种部队的,武功可是厉害的很!就是退役后随便找个保镖的工作,那每个月钱也是大把!”

... ...

众人一边议论,一边站起来围了上来。李宗义一家的人缘在村子里很不错,这次回来就帮村里不少人家,带了一些生活用品回来,到镇子里开商店这20年来一直如此。

“妈,这就是我老板,你叫他先生就好了。”少洛已经走下了车,站到李宗义身边。

“阿姨,您好。”少洛礼貌地打了声招呼。

刘兰香抬头望去,这个被儿子称为老板的人竟是如此的年轻,比儿子还要小。

“先生,宗义给您添麻烦、多亏照顾了。”刘兰香尊敬地说道,儿子的老板那就是衣食父母,能从魔都陪着儿子回家,这份情义看得出来。

“阿姨,别客气了,我和宗义就像兄弟一样。”少洛微微笑道。

众人围了上来,李宗义拿出一盒中华,给这帮大妈大爷打起招呼来。

“李爷爷,您好,身体还是这么好啊!”

“六婶,您这是越来越年轻了,穿的衣服一看就是大城市买的。”

“王大爷,老支书下棋还不是您的对手吧,回头有时间我们陪您来两盘。”

... ...

李宗义热情地和村民打着招呼,非常的亲切。这么小的村子怎么说都是沾亲带故的,乡里乡亲的感情很纯粹。

远亲不如近邻说的就是这个。

村委会里这时跑出一个青年,喊叫了起来,“宗义哥,宗义哥!”

“社伟啊,你好!”李宗义和这个20多岁的青年打起招呼来。杨社伟,铁炉村委员,兼任民兵队长。

李宗义在以前回村子的时候,简单训练过村里的五六个青年人,他们几个可是对李宗义服服帖帖的,毕竟训练的第一课就是几个人一起“群殴”李宗义,结果却是几个人被打得皮青肉疼。

“正好,等下你叫几个年轻人过来,开辆三轮车,我有一些东西你帮我带给乡亲们。”李宗义呵呵笑道。

车子开到了两三百米外的李宗义家里,他的父亲李建国赶紧走了出来,和少洛热情地打着招呼,说着感谢的话。华夏国乡村百姓的感恩和淳朴之情延续了数千年,这点从未改变过。

“宗义在您那工作,做得不好的,您该骂就骂该打就打,他身子骨结实着呢!”

“哈哈,李叔叔别见外了,我和宗义就像兄弟一样,在外面您们不需要担心,他的能力强得很。”少洛看着李宗义一脸汗颜,嘿嘿笑了起来。

就在此时,杨社伟带着几个年轻人纷纷走进院子打起了招呼,“李叔、刘婶我们来了!

“社伟,你把这些东西给乡邻们送去,每家一条中华香烟、一箱牛奶。”李宗义打开路虎的行李门,搬出了一箱没有开封的中华香烟,“牛奶在我家的五菱面包车里。”

“好嘞哥,你这是发财了吧,光这一箱香烟就好几万了,以后宗义哥得好好关照一下我们呀。”杨社伟一边拍着李宗义的马屁,一边指挥几个年轻人往自己开来的三轮车里装牛奶。

院子里恢复一些清净,李宗义的父母又去厨房忙了一阵后,午餐端了上来。几个人坐在院子中间树下摆放的椅子上,桌子上放了一锅炖羊肉和几个农家菜,米饭蒸了一大盆还烙了一大盘面饼。

少洛从车里拿出了三瓶军供茅台,打开了一瓶,“李叔,阿姨,今天中午可是一个好日子啊,我们开一瓶酒庆祝一下吧,这两瓶酒就放在家里平常喝吧!”少洛把另外两瓶酒递给了宗义,示意他拿回屋中。

“先生,太感谢您这照顾宗义了,给他发那么高的工资,我们最近都有计划把家里的房屋翻新一下了,我们全家敬您一杯!”

李宗义的父母端起酒杯和李宗义一起,向少洛敬酒道,几人一抿而尽。

“吃菜吃菜!我们这里的羊肉非常好,都是吃山泉水和山里的青草长大的,非常嫩。”刘兰香也是急切地介绍起来,弄得李宗义都没有插话的机会。

吃了几口菜,少洛也端起酒杯,“叔叔,阿姨,我在此也祝您们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李宗义的父母还不到60岁,正是身体非常不错的时候。常年山地里干活和开杂货店的辛苦,让他们的脸上刻下了几道黝黑的皱纹。

少洛这顿饭吃得也非常惬意,来自大山的自然食材当然极其不错。

“这酒真好喝,我这也是第一次喝茅台,这酒得几千块一瓶吧?”李父一口醇酒下肚,咂了咂嘴转头问向李宗义。

“爸,这酒可是军供高级茅台,外面根本就看不到,有价无市!一瓶酒一两万外面也买不到的。”李宗义大声地给父母解释道,“刚才先生送您了两瓶茅台,我已经给你放房间里了。”

“老板对你这么好,你可千万别辜负先生!”李父和刘兰香用重重的语气朝儿子道。

“放心吧爸妈,只要先生需要我,我这边绝对不会离开的。”李宗义心里一阵苦笑,父母你哪知道这是自己的师父啊!除非把我打死,否则怎么可能离开师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