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朕,崇祯挽救大明 > 第49章 宋应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咦?何方佳音,竟劳烦大伴星夜兼程,亲传佳讯?

崇祯帝轻置孙传庭尺素,悠然自若,笑语盈盈。

“陛下,您魂牵梦绕的宋应星,已如浮萍归岸!”

王承恩喘息甫定,笑靥如花,报以佳音。

“哦?

得之矣?

速速道来,人在何方?”崇祯帝眸光骤亮,宛如久旱逢甘霖,昔日对厂卫之微词,此刻皆化为乌有。

“方抵京华,暂栖鸿胪古刹,老奴已遣人飞书相告,不日即至。”王承恩从容禀报。

须臾之间,马蹄声声,自皇城根下疾驰而来,伴一锦衣百户,威风凛凛。

崇祯帝龙颜大悦,不惜甲胄加身,亲迎城外,此等礼遇,令刚踏足尘世的宋公惊愕不已。

“微臣宋应星,叩拜圣上,愿吾皇万岁!”

宋公虽布衣之身,却怀举人之傲骨,一见天颜,即刻伏地而拜,其状诚惶诚恐而又老练沉稳。

想那宋公,本是悠然山野之士,一朝锦衣卫缇骑突至,犹如惊雷乍响,令其心惊胆战,然转瞬之间,已置身紫禁城阙,世事如梦,令人唏嘘。

宋应星困惑不已,脑汁绞尽亦难解圣意之谜。

他回溯往昔,从年少成名到科举坎坷,乃至知县微职,皆无惊世骇俗之举,何以惊动龙颜?

然锦衣卫之态,出乎预料,非但无凶相,反显悦色,舟车之间,礼遇有加,未受丝毫苛责,实乃怪事一桩。

此中奥妙,锦衣卫心中自明,皆因指挥使韩山河悬赏千金,寻觅之人,实则等同于那沉甸甸的银两,岂能不喜?

宋应星心中疑云密布,沿途屡试旁敲侧击之术,欲探其究竟,奈何锦衣卫守口如瓶,真相难觅。

及至紫禁城前,崇祯帝亲迎,此情此景,令宋应星心中疑惑骤减,反生敬畏。

“爱卿免礼,朕知你心存疑惑。”崇祯皇帝笑语盈盈,眸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至于缘由,待到时机成熟,自会揭晓。”

一瞬之间,宋应星仿佛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所触动,那探寻答案的渴望,竟在皇恩浩荡中悄然淡去,只余满心震撼与敬畏。

宋应星,身着朴素布衣,头戴象征四海升平的平定巾,年约半百,身形清癯,然目光炯炯,神采奕奕。

“微臣愚钝,途中百思不得其解,何德何能,竟劳陛下龙驾亲临。

今恍然大悟,感激涕零。”言罢,宋应星起身,再行大礼,以表拳拳之心。

崇祯帝朗声大笑:“朕愿效法天公,广开才路,不拘一格!若迎一贤士,能使大明昌盛,朕愿日日相迎!”

见宋应星旅途劳顿,崇祯帝体贴入微,笑言:“老解,速备佳肴,为宋爱卿接风洗尘,以慰其舟车之苦!”

月余军营生活,宋应星与士卒同甘共苦,共食粗粝。然念及宋卿远自江南,岂能以咸菜相待,有失礼数。

甫入营房,崇祯帝便急不可耐:“宋爱卿之《天工开物》,进展如何?此番京华之行,可有佳作随行?”

宋应星闻言,惊愕之色溢于言表:“陛下圣明,微臣编纂之事,竟已入陛下法眼,实乃微臣之幸!”

自他解甲归田,便深居简出,与世隔绝,只为匠心独运,编纂一部鸿篇巨制,囊括农耕工商之精髓,从机械轮转、砖瓦陶熔、硫磺烛火、纸墨兵器,乃至火药轰鸣、织锦染色、盐田煤海、榨油之术,无所不包。此等壮举,仅少数知己略知一二,且不知其名姓。

直至数日之前,他灵光一闪,赐此书以《天工开物》之雅号,秘而不宣,此举真乃石破天惊,令人咋舌!

“哈哈,书名之事,不过细枝末节。想来宋卿已洞悉朕意,朕正渴求如卿般理工奇才,共襄国是。”崇祯帝笑而不答,巧妙转移话题,留人遐想。

“臣惶恐之至,研习古训,稍加改良,乃个人之趣,岂敢妄称大才?”宋应星谦逊以对,尽显儒者风范。

“敢问宋卿,于火器之道,可有独到见解?”崇祯帝话锋一转,直指时局所需。

“臣略有涉猎,观我大明边关与腹地,火绳枪、子母铳尚为主力,然闻西洋荷兰,已有无火绳之枪械问世,其技领先,不可不察。”宋应星娓娓道来,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军事科技的敏锐洞察。

五虎游击之雄郑芝龙,与荷兰劲敌交锋,惊觉其枪械之速、装填之捷,远超传统火绳枪,奈何手中无实物以资借鉴,仅凭揣摩,尚未窥其奥秘。”宋应星慨然陈词。

崇祯帝闻之,龙颜微蹙,续问:“较之我大明火铳如何?”

“荷兰火铳虽逊于我大明火铳之速,然其射程之远、精准之度,犹胜佛朗机炮几分。然则,臣窃以为,那无需火绳之枪械,方为时代之亟需。”宋应星言辞恳切。

崇祯帝沉吟片刻,缓缓道:“遂发枪之秘,朕略有所知,乃以燧石为引,替火绳之位,辅以撞针,扳机一动,火星四溅,火药轰鸣,弹丸疾飞。此乃机械之妙,非人力可及也。”

宋应星闻言,眸光闪烁,心中暗忖:伟大之发明,往往始于偶然之火花,而此火花之下,实乃无数匠心独运之累积。

偶然与钻研之间,犹如薄雾与晨曦,只待一缕清风,便可拨云见日。

观崇祯帝此番言论,宋应星心生敬佩,惊觉陛下非但身居紫禁城而不忘军国大事,更亲赴军营,礼贤下士,乃至对其《天工开物》及火器之道亦有独到见解。

此等胸怀与智慧,实乃捅破时代迷雾,引领风骚之真龙天子也。宋应星心中震撼,久久不能平息。

随后,崇祯帝广开才路,涉猎诸般学问,宋应星则以“略知皮毛”自谦,实则口吐珠玑,深入浅出,尽显学识渊博。

崇祯慧眼如炬,心中暗笑,这宋公哪里是浅尝辄止,分明是大智若愚,深藏不露。

“宋卿家,朕心已决,自今而后,工部尚书之位,非卿莫属。”

崇祯帝一语既出,如平地惊雷,让宋应星惊愕之余,更添几分荣宠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