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朕,崇祯挽救大明 > 第2章 朕现在只想搞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帝此刻犹如困兽犹斗,手中无刃,更无一支铁心效命的铁骑。

他深知,无兵之君,犹如跛足巨人,步履维艰;而自身更陷盲途,因前任轻信东林浮言,削弱了东厂与锦衣卫之臂膀,犹如自断耳目。

他梦寐以求的是一支令行禁止、能为他披荆斩棘的忠勇之师,宛若雷霆万钧,扫除世间魑魅魍魉。

他渴望恢复锦衣夜行、东厂鹰隼,使之成为他洞察天下的慧眼,利爪刺破暗流,铁腕整肃朝纲。

然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间士兵非比寻常,非以空谈抱负所能驾驭,金银之赐,方为拢心之要。

崇祯虽已心中有谱,忠良名单熠熠生辉,却苦于囊中羞涩,空有壮志难酬。

大明帝国,昔日辉煌不再,国库空虚若洗,区区二十余万两银子,何以支撑乾坤?

此等窘境,令人扼腕。

若再无财源广进,恐连维系军需亦成奢望,更遑论宏图大展。

崇祯面临的,不仅是兵力之困,更是财政之殇,大明之舟,似乎正驶向风雨飘摇的深渊。

除了批阅如山奏章,崇祯帝近两日尤为关注山陕、河南旱魃肆虐之报,篇篇皆是请款赈灾之声,实则皆为“银海求珠”。

战事频仍,陈奇瑜征讨李自成、张献忠等贼寇,亦是银钱如流水;加之九边军需浩荡,百官禄廪、勋戚赏赐,皆是国库重负。

每念及此,崇祯不禁龙颜大怒,国库空虚,百官岂会不知?

然则明知无米之炊,仍日夜催银,仿佛帝王能点石成金。

然则,大明真乃贫瘠之地乎?崇祯心如明镜,忆及李自成破城后,其部将仅从京官囊中搜刮白银数千万两,珍宝古玩更是不计其数,足见藏富于民,亦或藏污纳垢。

然此刻,崇祯却不敢轻举妄动,时机未至,唯有先图京营之兵。

除陈奇瑜率四万精锐入山陕外,西山大营尚余五万众,久受勋贵欺压,贪腐成风,昔日铁血已消磨殆尽。

崇祯深知,欲振国威,必先整肃军纪,此等腐朽之师,亟待革新。

京城军营之内,将领与朝臣间早已编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的利益网,崇祯帝忧虑若稍有风吹草动,必遭其反噬,然此刻他已别无选择,决心破局。

欲图大事,兵马为先;兵马之需,唯财是问;而财之源流,又需兵马护持,崇祯帝仿佛置身于一个无解之环,苦思冥想,不得出脱。

“帝王之路,荆棘遍布,非凡夫俗子所能驾驭!”

崇祯帝心中感慨万千,晨曦初破,他凝视窗外,万千思绪化作一声悠长叹息。

“陛下,早膳已备,请移步用膳。”

殿外传来太监王承恩恭谨之声,打断了崇祯帝的沉思。

“王公公,来得正好,朕正欲询问,国库尚余几何?”

崇祯帝挥手示意王承恩近身,眼中闪烁着急迫与期待。

王承恩,一名忠诚无二的宦官,其忠贞在前朝末路时展现得淋漓尽致,与崇祯帝共历生死,其情谊非比寻常。

“何谓情深意重?

是共读诗书,是并肩作战,还是同享风月?”崇祯帝心中暗笑,这些皆非,唯有生死相随,方能见证真章。

王承恩,便是那同赴黄泉亦不离不弃的忠仆,这份情谊,比任何誓言都要坚不可摧。

禀圣上,国库银两已趋紧,微臣昨夜复盘,仅存白银二万余两,实乃捉襟见肘之境。

王承恩近身崇祯,低语间略带踌躇,神色中满是不安。

近两日来,王承恩心怀忐忑,犹如惊弓之鸟,皆因察觉龙颜有异,昔日熟稔的君主仿佛隔世之人。

身为帝侧近侍,多年相随,本应洞悉圣意,然自陛下龙体欠安,其心境竟成谜中谜,难以揣度。

犹记陛下病愈初醒之夜,王承恩侍立榻旁,却见龙颜骤变,恍若隔世归来,目光游移,神色恍惚,宛若失魂落魄,紧紧抓住臣手,询及岁月方位,此景骇人,令臣心惊胆战。

欲请御医探视,却遭陛下婉拒,继之以连串疑问,后匆匆遣臣退下,复归寝榻,此景反复,令臣忧心如焚,虑及大明江山风雨飘摇,若圣体再有闪失,国将不国矣。

幸而夜色深沉之时,陛下神志渐复,然言辞渐稀,时而紧锁眉头,似有所思,时而挥毫泼墨,不知所书何物,令臣心绪难宁,忧国忧君,难以自禁。

\"绸缎库存尚丰,陛下似有他图?\"

王承恩察言观色,见崇祯眉宇紧锁,沉吟不语,遂轻声续道。

恰此时,数名小黄门鱼贯而入,手捧鎏金镶嵌的玉盘,宛如春燕衔泥,步步生莲,低眉顺眼间,将热气腾腾的珍馐佳肴轻置于御案之上,随后又似退潮之水,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暖阁的温柔乡。

\"布帛?朕何需此等俗物?速速变卖,朕此刻唯银钱是求!\"

崇祯一语掷地有声,起身踱步至桌前,目光如炬。

国库那二十余万两白银,虽能暂解困境,却如守财奴之珍宝,户部尚书视之如命,即便是九五之尊,亦难轻易取之。

更何况,此银将用于重启厂卫,复兴朝纲。

反观内帑,乃天子私藏,本应充盈,然崇祯帝却囊中羞涩,仅余二万余两,与朝堂上那些东林党人的富可敌国相比,实乃天壤之别,真乃帝王之辱,世所罕见。

\"遵旨,奴婢即刻安排布帛换银之事。

另,内帑中尚有苏木等琐物,尘封已久,是否一并抛售,以解陛下燃眉之急?\"

王承恩一番话,既显忠诚,又含机敏,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崇祯帝虽未亲睹苏木真容,然其历史典故了然于胸,细思之下,老朱家往昔之举,颇显荒诞不羁,竟以朽木充作百官俸禄,一时成为笑谈。

非但木料,胡椒、布帛亦成俸禄之选,国库之物,悉数奉上,大臣退朝,车载朽木,面沉如水,其情其景,令人唏嘘。

王承恩,皇家忠仆也,不解崇祯急银之由,却谨守本分,缄口不言,心忧国事,力求为君分忧。

“速售之,一切皆可变现,粮秣尤佳!

崇祯轻瞥案上晨食,一语定音。

昔日大明御膳,因帝而异,高祖、成祖之时,大饼卷菜,米粥满盆,烤鸭亦不鲜见,佳肴琳琅满目。

时至今日,国运不济,前任帝王节俭至极,龙袍补丁犹存,御食更是清简至极。

一盘虾米点翠冬瓜,一盘萝卜烩肉香,更有南瓜双蒸,软糯诱人,紫菜清汤伴饭香,简而不失其味,色香味三者,皆得自然之妙。

此大明帝王之早餐,虽简朴至极,却蕴含天地精华,令人回味无穷。

崇祯帝承继先皇遗风,不慕珍馐,身为布衣之子,盘中佳肴皆系儿时记忆之味,质朴无华。

大明宫廷,摒弃了野猪皮氏奢靡之风,不以百肴堆砌显贵,实乃清流一股。

时至仲春之初,余寒犹厉,鲜蔬难觅,崇祯轻拭玉手,拈起蒸南瓜一块,入口甘甜,如沐春风,暖意融融。

王承恩侍立侧畔,举止间尽显恭谨,缓缓为帝奉上一盅紫菜清汤,清香四溢,更添几分雅致。

“遵旨,奴才即刻着手筹备。另禀圣上,孙传庭大人已至京华,正于午门静候圣驾,敢问陛下欲否召见?”

王承恩轻声细语,语带机敏。

“速传!”

崇祯闻言,心中微澜轻漾,本以为需待明日,未料其速至,表面波澜不惊,实则心内暗藏几分期待之色。

孙传庭此人,今朝虽默默无闻,然自崇祯八年始,其名必将响彻云霄,书写一段传奇佳话,此乃历史之伏笔,暗藏玄机。

孙传庭,以一己之力铸就的秦兵,乃崇祯年间罕见的铁血劲旅,历经黑水峪之鏖战、柿原之对垒、汝州之决胜,屡挫农民军锋芒,更亲手擒获高迎祥,令李自成仅余孤骑十八,仓皇遁走,尽显其非凡武略。

然英雄末路,孙传庭之境遇却令人扼腕。其遭际之悲,实乃前朝遗祸所累。

因朝堂纷争,无辜蒙冤,身陷囹圄三载春秋,直至国难当头,崇祯方忆起这位被遗忘的栋梁。

一出囚笼,即披甲执戈,迎战李自成。

但岁月悠悠,狱中岁月消磨了他的耳目,面对兵微将寡、粮饷不济之困境,终被李自成数十万大军如潮水般淹没,悲壮陨落。传庭之死,非崇祯之剑下亡魂,却因崇祯之误判而陨,恰如《明史》所叹:

“传庭既殁,明室摇摇欲坠矣。”

此言非虚,尽显其历史地位之显赫。

孙传庭之名,赫然列于崇祯心中重臣榜单前三,昔日不过吏部主事之微末,后因魏忠贤擅权而激流勇退,归隐田园。

然此等遭遇,未减崇祯对其才略之赏识。惜乎前任有眼无珠,错失如此能征善战、忠心耿耿之将才,反将其囚禁数年,实为历史之大憾。

须臾之间,王承恩尖细的嗓音划破宫闱宁静,一位年逾不惑、风骨犹存的中年男子步入大殿,躬身行礼:

“罪臣孙传庭,叩见陛下。”

……这一幕,仿佛是命运对英雄迟暮的最后挽歌,悲壮而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