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 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居正和小万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居正和小万历

杨继盛不满严嵩和他的儿子严世蕃祸乱朝政,愤然上书弹劾严嵩十条大罪。结果遭到了严嵩父子的残忍迫害,在狱中受尽酷刑而不屈服,最后被当众处斩。

自此以后严嵩父子气焰更加嚣张,但是随着倭寇被戚继光打得抱头鼠窜,不敢再犯,朱厚熜对严嵩父子也厌烦起来。加上严世蕃要为母守孝,暂时离开官场,已经80多岁的严嵩也有些力不从心了。这时候司礼监徐阶也抓住皇帝的心理,找来道士蓝道行为朱厚熜占卜,表示上天的意思,只有除掉奸臣,任用贤臣,才能天下大治。而奸臣自然是指严嵩父子,朱厚熜深以为然。严嵩父子聪明一世,最终却因为玄学而走向末路。1562年严嵩被勒令退休,三年后严世蕃被处斩,严嵩被剥夺所有家产,靠着在墓地捡贡品度过余生。

然而严嵩父子倒台并没有让明朝的社会矛盾缓和多少。皇帝依然炼丹修道,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百姓生活也日益艰难。这时候海瑞的一封奏疏戳破了朱厚熜的美梦,他在治安疏中列举了朱厚熜如何荒废朝政,导致各种弊政丛生,继而又写了一句在当时看来大逆不道的话:“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余财也”。朱厚熜大怒,下令把海瑞打入天牢。但是还没来得及判决,朱厚熜就死了,终年60岁,庙号世宗。大名鼎鼎的张居正即将闪亮登场。

【一口气看懂明朝首付张居正的一生#明朝#历史#张居正】

我非相,乃摄也。他是中国历史课本上的钉子,大明王朝最后的大腿。推行改革,强行为明朝续命70年,然而在他死后家人却被抄家迫害,甚至被活活饿死。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一起走进明朝第一首府张居正的一生。

张居正出生在湖广(今北湖省)JZ市的一位秀才家中,因出生于江陵县,所以又被人称为张江陵。张居正自幼就非常聪明,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神童。

23岁时以二甲的成绩金榜题名,之后又被选为庶吉士,在明朝中后期的内阁大学士,几乎都是庶吉士出身。但是张居正的志向却不止于此。当时正是明世宗嘉靖年间,皇帝躲在西苑炼丹修道,严嵩父子结党营私,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张居正深感不满。

然而他年纪太轻,如何能斗得过老谋深算的严嵩?这时候另一位内阁重臣徐阶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在徐阶的指导下,张居正在翰林院潜心读书。

他见朝政腐败,边防废弛,忍不住出言进谏。然而把奏章递上去以后,就如泥牛入海,再也没有回音了。

1562年,掌权20年的严嵩终于被徐阶扳倒。三年后,明世宗下旨将严嵩之子严世蕃处死,并将严嵩抄家。时年40岁的张居正也被徐阶推荐给裕王朱载垕讲课,朱载垕是明世宗最年长的儿子,未来的皇位接班人。

他和侧妃李氏生了一个儿子朱翊钧,也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张居正入裕王府讲课后就认识了这个古灵精怪的小皇孙。1566年,明世宗驾崩,裕王即位登基,张居正作为从龙之臣也顺利入阁辅政。而首辅徐阶与高拱的矛盾却日益尖锐起来。

在朱厚熜死讯传来时,高拱作为首辅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于是甩开包括徐阶在内的内阁同僚找来张居正帮忙撰写遗诏,高拱知道以后非常恼火,从此就将张居正和徐阶视为政敌。而徐阶也不甘示弱,找了个机会把高拱排挤,迫使他辞职回家。

没过几年,高拱再次入阁,报复了在家乡养老的徐阶,坐上了首辅之位。张居正冷眼看着内阁的政治斗争,他知道自己早已被高拱记恨。如果不做出反击,那下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

这时候太监冯保的出现让张居正看到了一个突破口,冯保掌管东厂与高拱不和,张居正主动结交冯保。两人一起谋划驱逐高拱。1572年,明穆宗朱载垕去世,只有10岁的皇太子朱翊钧即位,改年号万历。

由于年纪太小,所以日常政务都需要由内阁处理。而张居正与高拱的政治斗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冯保向李太后进言说,高拱对小皇帝不敬,10岁孩子如何能治天下?李太后一听就生气了,下旨把高拱赶出了bJ。

张居正胜利了,但这还远远不够。在次年的王大臣案中,张居正和冯保是罗织大狱,让高拱一家永世不得翻身。但是最后因为王大臣临时翻供而草草了事。至此再无人能威胁到张居正的地位了。

自明世宗朱厚熜赢得大礼仪之争开始,明朝就开始推行革新,除了秦代弊政,使明朝焕发了新活力。然而随着朱厚熜沉迷修道,纵容严嵩父子乱政,政治风气逐渐败坏,边防军事荒废,社会矛盾日益严重。

张居正掌权后继续推行改革,为了整顿吏治,清理贪官污吏,他推出了考成法,严格审查各地官员是否遵纪守法,有效执行朝廷政令,裁撤了一大批冗官冗员。

在整顿官员队伍的同时,张居正也没忘了国防大事。他重用戚继光、王崇古、李成梁等名将整顿边防,与俺答汗议和,解除了明朝的边防危机。

1577年,张居正要求各地重新清丈土地,为改革税制做好准备。4年后,张居正开始推行一条鞭法。所谓一条鞭法就是将百姓要承担的徭役、赋粮全部折成银子,这样既方便了朝廷收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也让国库收入大幅增加。

一条鞭法在嘉靖年间就在一些地方试点实行,到了张居正这时才在全国推广开来。张居正的改革有效地缓解了明朝的社会矛盾,给明朝又强行续命几十年。

然而随着掌权日久,张居正也日益专横起来,对政敌肆意打击。他甚至还说过这样一句话:“我非相,乃摄也。”这句话要是传到小皇帝万历耳中,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

然而张居正权势再大,却也有一个无法撼动的东西——礼法。也就是在张居正要求清丈土地的那一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礼法,张居正要回乡守孝27个月。

张居正自然是不愿离开官场的,于是他想到了夺情,所谓夺情就是由皇帝下旨让张居正继续工作。这本来也没啥困难的,万历才15岁,哪能应付得了那些铺天盖地的奏章,于是他下旨要张居正继续留守岗位。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个旨意竟成了一个导火索,点燃了文官集团的怒火。

他们早都对张居正的专横非常不满,见张居正连回乡守孝都不愿意,心中都非常愤怒,于是搬出各种圣贤书大道理,把张居正说得十恶不赦。万历哪见过这架势?

而张居正则饱经骂战,把上述的人都打了板子。然而父亲死了,作为儿子不回乡守孝,怎么也说不过去,于是张居正做出让步,回乡守孝49天,了结此事。但是此事的后遗症非常严重,这将在张居正死后显现出来。

1582年,张居正病重,万历特别下旨将张居正晋升为正一品太师,成为明朝极为罕见的文官活太师。9日后张居正去世,终年58岁。

史称文忠。半年后文官集团纷纷上书弹劾张居正,万历下旨抄家。前去抄家的锦衣卫不仅把张居正的家产洗劫一空,还逼迫张居正的家人们再交出藏匿的200万两白银。张居正的长子不堪受辱,自杀身亡。

事情闹大以后,万历连忙叫停。在清算了张居正之后,明朝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呢?刚刚亲政的万历为何又不想上朝了呢?我们下期再看。

——“据说他有一个五十多平米的大轿子,是真的假的啊。”

——“不好说,虽说是野史记载,但以他的性格也未必没有。”

【大明王朝又一不上朝的皇帝。#明朝#历史知识】

不和亲,不纳贡的大明朝为何会走向灭亡?万历皇帝对明朝灭亡负有多少责任?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创造了万历三大征的辉煌战绩,击退了本日称霸亚洲的野心。

然而,却被许多历史学者认为是明朝灭亡的开始。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一起走进万历皇帝朱翊钧的一生。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裕王朱载垕的第三子。由于明世宗朱厚熜迷信“二龙不相见”的说法,所以朱翊钧从出生开始就对他的皇祖父没有什么印象。

但即便如此,长大后的朱翊钧也遗传了祖父的很多秉性,比如在位时间很长,并且常年不上朝。在朱翊钧4岁那年,明世宗朱厚熜驾崩,裕王朱载垕即位,史称明穆宗。由于朱翊钧前面的兄长夭折,因而朱翊钧顺理成章地被立为了皇太子。

明穆宗在位6年后驾崩,年仅10岁的皇太子朱翊钧登基,改年号万历,由此开始了他的统治。

由于皇帝年纪太小,无法独立处理朝政,因而内阁大学士与司礼监太监的职权就变得格外重要。大学士张居正便联合太监冯保一起对抗当时的首辅高拱。

冯保仗着自己深受李太后与小皇帝的宠幸,在李太后面前进谗言说高拱对皇帝不敬,密谋拥立藩王,还在内阁发牢骚。

李太后和小皇帝当即就下旨把高拱赶出了京城。张居正升任首辅之后,靠着李太后的信任和冯保的支持,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重用戚继光等名将整顿边防,平定叛乱,清丈土地,推广一条鞭法,使得年幼的万历皇帝对张先生非常敬重。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万历开始对张居正的权威产生不满。1582年,张居正病重,万历特别下旨加封张居正为太师。9日后张居正病逝,终年58岁。

御史言官们早就对张居正的强势专横非常不满,如今张居正去世,这些人就纷纷上书弹劾张居正,把张居正说成祸乱朝政、大逆不道之人。

而万历则照单全收,他下旨将张居正抄家,前去抄家的锦衣卫不仅没收了张家的全部家产,还逼死了张居正的长子。事情闹大以后,万历才连忙叫停。

没有了张居正的掣肘,万历觉得自己可以无所顾忌地行使权力了,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言官们不仅敢骂死去的张居正,也敢直接向皇帝开炮。

在张居正去世后不久,万历有了自己的嫡长子。万历派李如松统领4万大军入朝作战,在平壤之战中取得大捷,以死伤不到千人的代价击溃了上万日军,小西行长仓皇逃窜,明军顺利收复了朝鲜的多个城池。

之后一路南下乘胜追击,在汉城以北的碧蹄馆与日军遭遇,双方激战一日,死伤惨重。由于粮草供应不足,朝鲜国内未流行战争陷入了僵局,中日两方开始议和谈判。

正当两方议和使臣互相坑蒙拐骗的时候,明朝的播州又发生了叛乱,杨应龙起兵造反,由于明军准备不足,被叛军打得节节败退。朱常洛是由恭妃王氏所生,按照明朝立嫡立长的规则,如果万历没生儿子,那么朱常洛就会是下一任太子。

然而正因为这个皇长子的身份让朱翊钧、朱常洛、王氏三人都无比的痛苦。原来王恭妃本是李太后身边的宫女,有一次万历在向母后请安时临幸了王氏,不久后她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在母亲的要求下,万历才不情不愿地册封王氏为宫妃。

1586年,郑妃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李太后大喜,这回更是彻底地把王恭妃母子忘在了脑后,对言官们不依不饶地让自己早立太子,万历非常反感,索性就不上朝了。其实这在明朝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万历的爷爷朱厚熜就曾20多年不上朝,但是百官提交上去的奏章都能得到及时的批复处理。

而万历的不上朝则是连奏章都不批,京城地方提交的奏章都如泥牛入海一般杳无回音。虽然有不少是催促立太子的长篇大论,但也不乏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意见。

在皇权极度专制的明朝,皇帝如果不管,那么带来的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因而后世才有评价说明朝实则亡于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