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正值冰河纪瘟疫横生,大汉王朝走向衰落之际,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可谓是民不聊生。
在这样艰难的时期里,粮食成为人们最为珍视和渴望得到的资源之一。
经过一番努力之后,终于有两位具有商队经验的人上门:一位名叫杨青峰,今年 35 岁,拥有超过十年的行商经历。
他曾在涿县的另一富户——赵家的商队工作,但因受到赵家内部的排挤,最终选择离开。
当得知张家正在招聘人员时,便前来应聘。
另一人则叫做梁铁柱,已届 48 岁高龄,有着长达二十余年的商队管理经验。
此前,他一直担任一支外地商队的管事,并早已退休在家。
然而,由于其亲人生病致使家庭积蓄几乎耗尽,无奈之下只得出门寻找生计。
起初,他们并不情愿前往张家村商谈此事,毕竟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
但当张家提出将负责往返接送,并承诺无论是否录用,都会给每人额外赠送 10 斤粮食作为酬劳后,这才打动了二人,决定前来一试。
针对两人的面试,以张武为主,张兴、张福生为辅,对两人考察了一番。经过一番了解后,本来张武是准备招收杨青峰一人,毕竟梁铁柱年纪着实有点大,并不是很适合。
但张兴却将两人都留了下来,他看中了梁铁柱有两个原因,一是梁铁柱去过冀州中山郡,看过《三国》的都知道,刘皇叔发家的第二批贵人-中山大商张世平和苏双,两人是贩马的,还为刘皇叔贡献了一批良马和其他资源。二是,年纪大对于他而言并非不能解决的。
然后,张兴直接将商队一分为二,两人各自带一队。
梁铁柱,领林长生那一队,队长是林长生,往中山郡治所卢奴县。
杨青峰,领另一队人,队长张大柱,往蓟县去。
整个面试过程中,以张武为主导,让张兴和张福生来协助,共同对这两个人进行一番考验。
一番了解后,原本张武只想招募杨青峰一个人,因为相比较而言,梁铁柱的年龄确实稍显偏大一些。
然而,张兴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力排众议,坚持要把两人都留下来。
之所以如此看重梁铁柱,张兴其实有两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其一,梁铁柱曾经到过冀州中山郡。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清楚,刘备起家时遇到的第二批贵人——中山大商张世平和苏双,正是从事马匹贩卖生意的行家。
他们不仅为刘备提供了一批精良的战马,还给予了其他宝贵的资源支持,而梁铁柱恰好去过中山郡,正好有些用处;
其二,尽管梁铁柱年岁较大,但在张兴眼中,这并不是无法克服的难题。
紧接着,张兴果断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他将整个商队分成两支队伍,并分别交由两人带领。
其中,梁铁柱率领着林长生所在的那一支队伍,林长生担任队长职务,他们的目的地是中山郡的治所卢奴县;
而杨青峰则带领另外一队人马,队长由张大柱担任,前往蓟县展开贸易活动。
这样一来,既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行商的知识,又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两位新人的能力与忠诚度。
张大柱来自于张兴奶奶的娘家人,他乃是张阿青弟弟之子,年纪要比张武大一些。
之前,张大柱一直在养猪场协助张田谷与林长生共同管理事务,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口才与想法也跟得上就被安排了过来。
张兴也向梁铁柱以及杨青峰许诺美好未来,表示等林长生跟张大柱具备足够实力可以独立领导团队时,将会分别为他俩各自建立起一支专属商队。
这支商队定于十七日启程。
张兴趁着这两日的功夫,不仅赐予林长生和张大柱福地之身,更为张铁锤争取到些许时间来研发出玻璃制品。
如此一来,二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面板,既能够为此次行程提供多一重安全保障,又可以制作并销售相关商品。
玻璃镜张铁锤已经研制好了,但就在准备将其作为商队的商品时,张兴却注意到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缺少外框!若仅售裸镜未免太过跌份儿,权衡之下决定干脆放弃售卖计划。
商队首批携带的货物包括:纸张、炭笔、精美的琉璃珠手串(弹珠手串,半径大)、晶莹剔透的琉璃珠(弹珠,半径小)、纯净如雪的雪花盐(张武认为精盐名字不太好听,最后改名为雪花盐)、晶莹剔透的玉露甘醇(20度档次的蒸馏酒,因为当时的酒普遍浑浊,而蒸馏酒清澈透明,张飞给取的、各色美味的果干以及香气四溢的肉干等。
起初,张兴并未打算将玻璃制品和食盐列入贩卖清单之中,但经过与梁铁柱及杨青峰二人商议后改变了主意。
他们认为,一支全新的商队若想在市场站稳脚跟,必须具备一定的优势——要么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要么提供独树一帜的新奇货品。
考虑到目前张家的财力仍需通过商队运营来逐步壮大,因此只能选择冒些风险,推出这两种特殊商品。
在行商出发前夕,张兴特别找到林长生和张大柱两人,私下里向他们交代了几项重要事宜。
首先强调整个行程应保持低调行事,注重积累经验为重。对于盐和琉璃珠这样较为敏感的物品,则要尽可能避免轻易出售,如果迫不得已需要出手,也务必编造出合理可信的借口,例如说是偶然间得到的等等。如此一来,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潜在风险并确保商队的稳定发展。只要小心一点拖到三五个月之后,一切都不是问题。
第二件事情就是看看是否能够招揽到各式各样的工匠,即使月俸高点都是可以接受的,举家前来更是欢迎,张兴的各项计划里到处都缺人,福地第一波艰难期马上就要过去了,最不缺的就是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