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水浒:换天改道 > 第12章 入云龙云游人世 扑天雕踏青城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章 入云龙云游人世 扑天雕踏青城外

诗曰:

寒林霜树一黄莺,老屋荒丘凌乱鸣。

溪水潺潺歌有韵,野花寂寂绽无声。

飞来不识烟霞路,怀梦依然风雨行。

山雀衔知舒羽翅,叠云万片写千情。

话说朱武赏雪时,顿感大悟,又逢宝珠乱动,放出两个人来。一个正是天闲星入云龙一清道人公孙胜;另一个正是金国开圣永宁圣公纥石烈兀里昧。当时两个飞出宝珠来,自在空中驾云,顶在天花板下。朱武见状大惊,喊道:“二位莫要掀翻俺的家室!”朱武不说还好,兀里昧一听说了,把鼓槌招架,喊声:“疾!”就见一股风起,只把茅屋天花板掀翻。一劲儿驾云高起,喝道:“道士欺人太甚,竟将我灌醉,如今酒醒,你纳命来!”原来当时兀里昧在乾坤珠内吃醉了酒,这一醉便是三四十年。但这兀里昧为何不醒?只因公孙胜做了法阵阵眼,教他不醒。又因何今日醒了?只因当时水贼张宇用这法宝吸入许多军官,这伙军官入珠子里来,四散奔走,坏了阵法,故此兀里昧酒醒。这兀里昧乃金国第一等法师,酒醒后,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便就施法酒醒,见有宋兵在彼,一个不留,都杀尽了,后一力而出。

一旁公孙胜见状,正欲斗法。朱武喝道:“你二人不知,如今过了数十载,金国已然投降,两国重归于好。你二人何必再斗?”兀里昧听了朱武之言,冷笑一声道:“宋朝小儿,休得胡言。吾只知当年宋军犯我疆土,何来重归于好之说?”公孙胜上前一步,稽首道:“圣公莫要执念于过往恩怨,今时不同往日,天下百姓皆盼和平,何苦再造杀戮?”兀里昧心中一动,却仍逞强道:“我怎信你等言语?”朱武道:“若不信,你且回国去问你家郎主便是!”兀里昧道:“何须去问,我占卜一算便知。”说了,就把神鼓来敲,一声高一声低,算罢,叹道:“所言不虚。”回转心思,又与公孙胜道:“然你我二人恩怨得了!”公孙胜道:“如今四海之内,皆应齐心向前,若重启战端,生灵涂炭,岂是修道之人所愿见?若我恩师罗真人得知,亦不是好说的!”兀里昧沉思良久,一来是天命如此,二来是忌惮罗真人,三来是怕与金国招惹祸端。兀里昧只得长叹一声道:“罢,罢,罢!既然如此,吾也不愿逆天而行。”言毕,驾云而去,不知所踪。

当时公孙胜望其远去背影,心下安顿,这才落下云头,对朱武道:“但愿世间真能永享太平。”朱武点头称是,两人相视,感慨万千。朱武见公孙胜样貌未变,问道:“道长如何数十载不曾老去?”公孙胜笑道:“只因乾坤珠内阵法保护,时光流逝忒慢,因此青春尚在。”朱武羡煞不已。二人说了,公孙胜又来问道:“不知公明哥哥等众兄弟安好?”朱武叹道:“年华不留人,自道长不在以来,我等北征金国,于路死伤兄弟共八十一人,而公明哥哥等一众兄弟也是寿终正寝,先走一步。”公孙胜闻言,感叹时光流逝之苦。叹罢,又问道:“不知樊瑞如何?”朱武见说了,引来樊瑞坟前,说罢前事:“只因樊瑞不慎丢失道长法宝,故在此独守而终。”公孙胜闻言,又叹一声。

两个在坟前拜罢,又回茅庵。公孙胜道:“你这茅庐没了顶,日后如何居住?”朱武道:“去附近村子找匠人修好便是。”公孙胜沉默不语,入茅庵看了。只见神龛一旁都是道教书籍,公孙胜说道:“兄弟如今也修道了?”朱武然是。公孙胜忽然灵光一现,说道:“不妨你去二仙山居住,也好修道。”朱武大喜,当即拜谢了。公孙胜问要过纸笔,写一封信予朱武,又道:“你可携此信望二仙山与我师罗真人处暂住。”朱武收了信件,问道:“道长不与我同去么?”公孙胜掐指一算,说道:“我想许多年不曾见过众家兄弟,想与兄弟相会,待都见过了,自来寻兄弟。”朱武认理,当下收拾包袱,与公孙胜辞别,望蓟州九宫县二仙山去了。不在话下。

却说公孙胜心想先望东京去拜见卢俊义等兄弟,因此驾云一路望东京来。行至一处山林,见一队宋兵押货物望山嘴来,为首两个人军旗风中乱舞。公孙胜在云头上定睛观瞧,正是:“彰信军节度使,京东转运使。”两行大字。公孙胜又仔细看了,后面一个旗帜上写着“李”字。公孙胜心想:“这必是李应兄长的麾下。”于是按下云头,稽首而来。

那宋军队伍里,见一个道士打扮的从空中下来,各个惊骇,忙报到中军。只见中军马上坐着一个年轻小将军。来人禀道:“前面云头上落下一个妖道,不知是否要来抢粮!”那小将军闻言,大笑道:“有我李家认军旗在,谁敢造次?待我看罢再说。”说罢,挺枪纵马,上前来。看看那小将军来至前军,果见一个道士拦路。那小将军挺枪跃马,点指公孙胜道:“哪里来的妖道,是来抢粮的么?”公孙胜见是小将,心中疑虑,只是笑道:“贫道一清,见你军前认军旗,以为是故友李应麾下,才来一叙。如今看来,只怕是贫道认错了人,多有叨扰,这便告辞。”说了,要走。那小将军喝道:“且慢!道长说认得李应,敢报上名来么?”公孙胜道:“贫道公孙胜。”那小将军道:“可是入云龙?”公孙胜然是。那小将军闻言大喜,忙下马来跪拜了道:“叔父在上,收小侄一拜。”公孙胜忙扶起问道:“不知此话从何而来?”那小将军这才道:“家父正是李应。小侄正是李应之子李颉,方才见叔父怪异,因此试探,还望叔父海涵则个。”公孙胜大喜道:“原来是贤侄,不知你父如何?”李颉道:“家父与朝廷告老,小侄继任其职。如今家父自在东京汴梁养老,颐享天年。”公孙胜又道:“不知贤侄在此作甚?”李颉道:“小侄奉命运送皇粮上京,不敢有误。”公孙胜道:“如今天下太平,害怕路遇蟊贼么?”李颉道:“叔父应知:‘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言语,纵然天下太平,仍有存恶之人,不可不防。”公孙胜道:“见得也是。既然你我都去京师,可以同往。”李颉大喜,忙教麾下牵来马匹与公孙胜骑了。两个一同往京师来。

行了几日,正到相州附近,于山林间暂歇之时,忽闻一阵异响。李颉警觉起来,拔刀在手,公孙胜也握紧拂尘。只见一群人自林间窜出,个个蒙面,眼神凶狠。为首之人大喝一声道:“留下买路财,饶你们性命。”李颉怒道:“大胆贼人,可知这是皇粮,劫取乃是死罪。”那人却笑道:“少废话,动手。”公孙胜见状,正要施展法术。李颉止住道:“不劳烦叔父动手,看小侄武艺如何!”说了,先把飞刀掷出,正中那为首之人。左右手兼施,又用飞刀槊死数人。贼人大惊,四散奔走去了。

李颉见驱散了众贼,正沾沾自喜。公孙胜疑惑道:“这几个蟊贼怎敢光天化日之下来夺重军把守的皇粮?我想其中必然有诈!”李颉听了公孙胜之言,心中一凛,说道:“叔父所言极是,小侄方才莽撞了。若能擒住几个活口,定能问出其中阴谋。”公孙胜道:“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还是速离此地为妙。”于是两人赶忙整顿行装,催促众人前行。

没行多远,便听到身后马蹄声阵阵。二人回头一看,竟是一队官兵追来。那领头将领喊道:“前面可是护送皇粮之人?尔等涉嫌勾结盗贼,图谋不轨,快快束手就擒!”李颉大惊失色,急忙辩解道:“将军莫要听信谗言,我等刚刚才击退盗贼,怎会勾结?”公孙胜亦道:“定是贼人诡计,故意诬陷。”但那将领不听,只令士兵将他们团团围住。正在此时,林中又冲出一伙人,却是之前逃窜的蟊贼。那首领哈哈笑道:“今日你们插翅难逃。”原来这伙人与那队官兵早有勾结,妄图陷害李颉,再私吞皇粮。李颉大怒道:“你身为朝廷命官,怎敢如此!”说了,挺枪便来争斗。两个大将斗在一处,看看十余合,李颉一枪挑翻来将。众将士见状,尽皆大惊。李颉大喝道:“你等受着贼将蒙蔽,万幸未犯下大事,若依旧归顺朝廷,可免除此罪!”众将闻言,倒戈弃甲,拜谢天恩。那边几个蟊贼见状,又要逃走。早有公孙胜只会左右小校围将上来,一把擒住。两个商议道:“可先把这伙贼人送往相州府衙,再回东京便是。”李颉怕误了时期,只遣两个副将并十数人做此事。大军人马依旧迤逦回京。待到京城,李颉与公孙胜辞别道:“小侄这便与圣上交差,叔父可往家父府中一叙,恕小侄不能相伴。”公孙胜道:“贤侄公务在身,当自理会。”说了,李颉又遣贴身伴当为公孙胜引路,余者不说。

只说公孙胜来至李应府中,李应得知,亲自出来相迎。当时公孙胜见了李应,心中欢喜。只是李应这许多年来荒废武功,身体发福。公孙胜道:“兄长许多年不见,不曾想如此富态了。”李应抚肚大笑道:“公孙道长却丝毫未变,见之如同当年。”两个见礼罢了,引上堂来。自有下人上茶,瓜果等物都有。李应先教请吃茶果。公孙胜也不推辞,吃得尽欢。吃罢了茶,李应道:“只听闻道长被困宝珠之中,目下如何出来得?”公孙胜又把来龙去脉说了。李应叹道:“也是一段孽缘。”公孙胜又问李应这许多年备细。李应道:“自从做得高官厚禄,不曾懈怠,去岁小儿成人,可行我职,我自认年老体衰,不堪国用,自然让位。此后不闻国事,正如古人云:‘无官一身轻。’自由自在,真可享福也。”公孙胜道:“见得也是。哥哥身材发福,正应了天富星的言语。”两个有说有笑。看看午后时分,公孙胜道:“贫道还要与其他兄弟相会,不敢多待,便就告辞,他日有缘再会。”李应不舍,却也不好强留,只得道:“既如此,贤弟此去一路小心。”公孙胜拱手作别,转身离了李应府邸。

却说李颉办差归来,问过父亲道:“不知公孙叔父在家么?”李应道:“早去了。我儿一路辛苦。”李颉又把于路遇贼的备细说了。李应道:“我儿年轻气盛,应当多存一心。正如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李颉道:“爹爹总是‘古人云、古人云。’好不啰嗦。”李应听了儿子这话,也不着恼,只是轻轻摇头笑道:“我儿莫要嫌为父啰嗦,这世间道理皆是前人经验所积,正如古人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呐。”李颉撇撇嘴,心中虽不以为然,却也不再反驳,只是连口称是。此后无话。

是日,春暖花开。李应只觉在家中闷坐。闲来无事,望见窗外绿意盎然。心想:“不妨出去踏青,也好消磨时光。”于是李应换了身轻便衣裳,唤了家仆相随,往城外走去。行至一处山林,繁花似锦,蝶舞蜂忙。李应心情大好,漫步其间。忽闻一阵悠扬琴声传来。李应问左右道:“你等可听得这是甚么曲子么?”左右仆从竖起耳朵听着,却甚么也听不见,当下如实禀报了。李应道:“明明听得有人抚琴,你等怎听不见。”于是寻声而去。左转右拐,只见一棵树下立着一把古琴,琴弦上飘飘然几篇落叶。李应好奇,上前看了,笑道:“原来是这棵树用落叶弹琴。”正说之间,有一少年自树后转出来,笑道:“老先生真会说笑,树叶怎会弹琴?”李应见了,便道:“如此说,这琴是公子弹得,那为何躲在树后?”那少年道:“闻听有声响,我以为是山中走兽,故此躲了。”李应又问姓名。那少年自称姓林名心,乃一介隐士,慕此地清幽而来。

当时二人交谈甚欢,谈及古今之事,林心见解独到,令李应大为赞赏。不觉间,日已西斜。李应欲邀林心回府一叙,少年婉拒,称喜爱这山林野趣,不愿涉足尘世喧嚣。李应无奈,只好作罢。告别之时,李应对林心道:“我有一子,名为李颉。公子若遇见时,可以认为朋友,必然是好的。”林心答应了,两相告辞。李应返回家中,又三五日,李应只感大限将至。于是与其子李颉说了:“为父前些时日在郊外遇见一奇人,其名林心,乃有大才。我儿遇见时,可做友人,日后必有相助。”李颉满口答应。李应说罢,驾鹤西去了。有一首《香行子》叹道:

前岁兴兵,今岁安归。更荣华富贵相依。生亡与共,共展星辉。对琴中侣,琴中曲,琴中谁。

何妨到老,常闲常醉,任功名生事俱非。衰颜难强,拙语多迟。但意同行,义同坐,一同归。

当时李颉大哭一场,教人收拾棺椁,安葬其父。当时有神算子蒋敬正好在京中述职,闻言老哥哥李应身故,特赶来发送。蒋敬就在坟前与李应饮酒,说起当年往事,忽的哭,忽的笑。正是:欢笑声中落泣泪,老来英雄少年心。不知这蒋敬结局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