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从红楼开始的名着之旅 > 第二百四十一章 闯宫劫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很快来到了五月二十三这天。

作为当世第一大都会,天刚方亮,汴梁城就活了过来,一派盛世景象。

北宋大词人柳永曾在《透碧霄》一词中,用如梦如幻的语言,描写了当时北宋都城开封的繁华与歌舞升平:

“月华边,万年芳树起祥烟。帝居壮丽,皇家熙盛,宝运当千。端门清昼,觚棱照日,双阙中天。太平时、朝野多欢。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

昔观光得意,狂游风景,再睹更精妍。傍柳阴,寻花径,空任亸辔垂鞭。乐游雅戏,平康艳质,应也依然。仗何人、多谢婵娟。道宦途踪迹,歌酒情怀,不似当年。”

无独有偶,《东京梦华录》卷六中也曾有类似夸赞:

“都城左近,皆是园圃。次第春容满野,暖律暄晴,万花争出粉墙,细柳斜笼绮陌。香轮暖辗,芳草如茵;骏骑骄嘶,杏花如绣”。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yeguoyuedu 】

即使有这些侧面描写,但后世之人怕也只能想象出这座城市魅力的万一。

尤其是这天还是新皇赵桓生辰的情况下,汴梁城比往日还要热闹三分。

为了掩盖盛世繁华之下的阴霾,以及压制指责其不孝的传闻,赵桓这次可是下了血本,一改昔日做太子时的简朴,命朝廷大肆操办起他的第一个万寿节。

从清晨起,贯穿皇城之外的御街上,便人头攒动,到处都搭着彩棚,诸色艺人争相表演着相扑、蹴鞠、百戏、豫剧等各种节目,引得围观百姓不时叫好。

而在皇城之内,新君赵桓在梳洗过后,便按惯例来到龙德宫内,向太上皇赵佶问安。

赵佶今日早早就起了床,在殿内等候赵桓,试图借其生辰之日,缓和一下双方紧张的父子关系。

所以在赵桓问过礼后,赵佶一派慈父作态,不止赐下贵重礼物,还亲自斟酒与儿子。

就在赵桓端起酒杯放到唇边,打算一饮而尽时,忽听下方贴身内侍刘福轻咳一声,他当即醒悟,顺势就将酒杯放下,回曰,“多谢父皇好意,但儿臣突然腹痛无比,怕不能饮酒,这就告辞矣。”

说罢,根本不顾赵佶难看的脸色,便毅然决然的转身离去。

赵佶见此情形,哪里不知儿子这是怀疑他在杯中下毒,一时之间只觉天旋地转,随即就掩面而泣,彻底放弃了与其休好之意。

而赵桓在踏出龙德宫后,在去大庆殿的途中,不但没有产生丝毫愧疚之情,反而对内侍刘福大加赞赏,认为若不是被其提醒,他几乎要置于险地。

少顷,到得大庆殿,赵桓登上丹陛龙椅,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在太宰徐处仁和少宰吴敏的带领下,向赵桓行礼祝寿。

礼毕,身为宰相的徐处仁独自登殿,手捧酒杯口祝皇帝万寿无疆,随后拿一红罗销金须帕,系于赵桓手臂。

待徐处仁退下,百官依次向赵桓敬献贺表礼单,赵桓则依礼回赐百官茶汤。

折腾完这些,赵桓又在内侍的簇拥下来到皇后寝宫,把刚才的程序又重复了一遍,唯一不同的是,敬酒、系红罗销金须帕的人变成了徐处仁夫人,文武百官换成了各自女卷。

之所以由宰相夫妇单独敬酒,却是为了表达儒臣至荣之礼。

且说赵桓赐过女卷汤茶,正要回转内宫更衣,却突然发觉这殿内少了郓王妃朱凤英,他再一回想,似乎在大庆殿时,也未见郓王赵楷露面。

赵桓当即大为不悦,挥手召来皇后朱琏,向其追问道,“为何不见郓王夫妇?”

朱琏自是清楚丈夫与妹婿之间的龌龊,但念及姐妹之情,她还是轻启朱唇,为赵楷打了个圆场。

“官家有所不知,今日一早妹妹就派人前来禀报,说三弟近日感染风寒,现下早已卧病不起,不能前来为官家祝寿,只能在宫外遥拜。”

赵桓当然不会相信这等鬼话,但也未想到赵楷会有不轨之心,只单纯认为赵楷依旧心存芥蒂,不由冷笑道,

“朕看三弟非是病在身上,而是心药难医!”

留下这一句话,赵桓便拂袖而去,显然是不准备善罢甘休了。

望着赵桓远去的背影,朱琏摇摇头,情不自禁的为妹妹一家担忧起来,心下更是打定主意,要找机会调和一下双方矛盾。

不提赵桓如何生气,却说此时的郓王府中,赵楷已经秘密送走一家老小,随后偷偷化妆来到石秀准备的院落。

赵楷一进内院之中,就见五百好手枕戈担待,个个杀气腾腾,只等一声令下,便要行改天换地之举。

看到眼前这一幕,赵楷仿佛已然看到皇位在向自己招手,心中欢喜莫名,忍不住对身旁前来迎接的石秀叹道,“有这些壮士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石秀可不会这么盲目乐观,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打探,他发现大宋禁军虽然拉垮,但宫廷侍卫却都是一等一的好手,所以此行未必就会一帆风顺。

不过他也清楚,这话是千万不能和赵楷说的,否则这家伙估计又要打起退堂鼓了。

说句心里话,若不是此行必须借赵楷名义行事,石秀是一百个不愿带上这个累赘,明明既胆小怯懦,且手无缚鸡之力,偏偏却自视甚高,真不知让人说什么好。

为了防止赵楷私自行动,从而坏了大事,石秀只得耐心听完他的喋喋不休,方有闲心叮嘱道,“殿下,小的事先说好,您今夜只需带路和劝服上皇,旁的事一概不要参与,可否?”

赵楷听出石秀话中警告之意,顿时就有些不太高兴,不过考虑到还需这些人为他卖命,他这才强自忍下怒气,平澹的回道,“本王自是知道轻重。”

出了这么个小插曲,使得赵楷也没了说话兴致,干脆便坐于一旁,学着石秀的样子闭目养神。

不知过去多久,天色逐渐暗了下去,突然天空传来一声声异响,却是一朵朵烟花在黑夜升空绽放,从其位置判断,正是位于宣德门附近。

石秀心知时机已到,遂摇起一旁睡着的赵楷,“殿下,咱们该出发啦!”

赵楷揉了揉眼睛,放眼望去,但见院内众人站的整整齐齐,每个人都换了一身大宋内庭侍卫服装,他急忙起身,跺了跺有些反麻的脚,向石秀点了点头。

石秀会意的摆了摆手,和赵楷先一步向门外走去,身后一众手下无声跟上。

一群人穿过幽深的小巷,来到一处大街之上,在石秀的带领下朝着一个方向疾行。

好在这条街本就住户不多,再加上今日赵桓生辰之故,使得附近百姓都去了御街一带看热闹,让石秀他们轻易便来到艮岳南门。

这么一大队人马的到来,自然惊动了一众守门侍卫,就在其中一人想要发出警报时,不想却被校尉张虎拦住,只听他道,

“别这么大惊小怪,本官早已接到命令,为防烟花散落点燃艮岳花木,统领大人特意增派了园内守卫。”

听到这话,众侍卫立时放下警惕,有人还幸灾乐祸道,“这可是个苦差事,若真遇到失火,有他们好受的!”

“管那么多干嘛,有人来顶替我等是再好不过,正好抽空去鸡儿巷玩乐一番。”

“咦,孙兄弟这个提议不错,趁着今夜那些官老爷都在宫中,那些姑娘们还不是任由我等受用。”

“王二,做你娘的春秋大梦!那些官老爷不在是真,可那些上等的姑娘们也是你能消受得起,你才有多少银子,敢放这个大话!”

“你…”

“都给本官住嘴,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岂由得你们胡说八道!给本官老老实实站好,待交了差事,爱去哪里还不是随尔等心意。”

张虎喝住众人,然后快步迎到石秀面前,作势行礼时低声说道,“好汉,小人答应的事已经做到,您看何时放了我一家老小?”

石秀笑着回道,“不急,稍后你就能一家团聚。”

说话的同时,他使了个眼色,就见二十名手下出列,走到守门侍卫身边,假做换班之际,手起刀落将他们解决,然后干净利落将尸体拖向门内。

张虎见此情形便知不好,想要放声呼救,却被石秀一把扼住喉咙,伴随卡察一声,也步了后尘。

处理完现场痕迹,石秀拉着已被吓呆的赵楷,进入艮岳之内,望着漆黑的园林,说道,“殿下,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赵楷咽了口唾沫,努力压制住胸口翻滚的胆汁,连声回道,“好说,好说!”

说罢,他便匆忙辨别方向,带头朝着西面走去。

与外间相比,艮岳之中一路行来,几乎不见一个人影,待遇上个老太监,才从其口中逼问得知,原来今夜宫中人手紧张,所以艮岳和后宫的许多内侍宫娥都被调去外朝了,只留下少部分人手巡视。

意外听闻这等消息,就连石秀都禁不住暗叹天助我也,随即就下令加快脚程。

果真如那老太监所说,他们这帮人穿宫过室,竟一路畅通无阻、有惊无险的来到龙德宫外,方遇上守卫在此的数十名护卫阻路。

那些护卫初见石秀一行,还以为是当今官家不放心上皇,特意加派了看护人马,直至闻讯而来的赵桓心腹谭世绩无意间瞧破赵楷行迹,惊呼道,“不好,郓王欲行大逆之事,快快向官家禀报!”

能顺利抵达此处,已是大大超出石秀预料之事,他本就没指望能在不惊动一人的情况下,将赵佶劫出宫去。

因此见被人识破,他也毫不惊慌,平静的抽出腰间朴刀,一面率先扑了上去,一面在口中下令,“随我冲,速速解决战斗!”

话音方落,石秀已出其不意将最前方的侍卫头领砍翻在地,接着又连杀三人。

到了这个时候,双方其余人马才交上手来。

霎时间,龙德宫外的台阶上刀光剑影,喊杀声不断,不时还有人发出惨叫倒在地上。

那谭世绩能被赵桓特意派来监视赵佶,自不是易与之辈,他见眼下敌众我寡,便知大事不好,有心要逃出去报信,却又被阻住去路。

心念急转间,这厮竟选择一不做二不休,将廊下的灯笼扯下,摔到大殿门上。

灯油撒在门框上,伴随着火星,立时燃起熊熊大火。

远处的赵楷见状,忙大声提醒石秀,“石将军,快快救我父皇出来!”

石秀当然瞧见了火起,而且还一下就想明白了,那人放火的两个用意。前者倒是好说,只单纯为了向别处发出示警。后者就有些恶毒了,怕是想趁机要了赵佶的命,嫁祸给他们一行,好一劳永逸。

“贼子好胆,竟敢算计到你家石爷爷头上!”想明白其中门道的石秀大怒,夺过一把兵刃就甩过去,将谭世绩扎了个透心凉。

随后,他更是加快冲杀速度,向着着火的殿门飞速靠近。

与此同时。

殿内的赵佶也被外间动静惊动,他先时只当是侍卫们在嬉闹,待见到火起,立时吓得魂飞天外,脑中只有一个想法,“那逆子到底还是忍不住,向朕下手了!”

一时间,赵佶心如死灰,正要闭目等死之时,恍忽却听见赵楷的声音传来,他登时觉得不敢置信,但还是赤脚来到殿中,隔着火焰向外试探的高呼道,“三郎,三郎,可是我儿前来救为父了?”

“父皇,是儿臣前来救驾,您且稍待片刻!”

听到来的果真是三子赵楷,赵佶宛如孩童一般蹦了起来,口中兴奋的自语道,“朕就知道三郎孝顺,不会弃君父于不顾,待出去后朕一定要…”

“砰”,一声巨响过后,起火的殿门被从外间撞开,将赵佶的话语打断,随后在他希翼的目光中,一个手持滴血刀刃的大汉闯将进来。

赵佶心中一惊,方欲开口询问,就见大汉身后露出赵楷身影。

接着,赵楷三两步来到近前跪下,“父皇,儿臣救驾来迟,让您受苦矣!”

“好、好、好!”

赵佶连说三个好字,将赵楷从地上扶起,跟着就落泪道,“看到我儿前来,朕这心里终于安定下来。”

赵楷也流泪道,“自父皇归京以来,儿臣几次想要入宫探望,皆被大兄派人阻止,没奈何只能出此下策,还望父皇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