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 第427章 姐夫和小舅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东西局势日渐胶灼,边柳也需要将自己的大本营移向前线。

徐庶见到边柳,自然向前行礼,又立马介绍起了函谷关外的局势。

刘备的事情,边柳自然早就听说了,战局上的事情,边柳并没有多担心,毕竟就是给刘备十倍的人马,也未必能打过函谷关来。

边柳担心的还是人心的变动,如今天下局势越发明朗,东西交锋比的是军事还有政治。

军事上双方还比较克制,有交手但都没有哦应。

政治上就是在争取人心,如果一方呈压倒之势,那对大战也会有极大的影响。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哪怕是边柳丈土分田之初,世家大族的反对声最大的时候,而如今,关中及弘农河东大部分地区土地大丰收的情况已经出现,势必会挽回很大一部分人心。

哪怕是大家族重视土地,他们也会考虑到土地产出的问题,如果能激发治下百姓的积极性,他们定然也会适当的做出一些调整。

“此番我一路巡查至此,沿途布防严谨,没有偷奸藏污之人,这都是元直的功劳。”边柳鼓励道。

“这都是按照大帅的吩咐办事。”徐庶依然很谦虚,“大帅此番?”

“我会巡察函谷关一圈,在陕县驻扎月余时间,然后继续北上,一直到太原,在此期间,这里的事情仍旧交由你负责,我就询问一下,不做更改。”边柳并没有收权的意思,而且他与袁绍的战争,关键也不在这里。

“一应兵马粮草调动皆记录在这里,副本已经抄录送往关中,既然大帅到了这里,那便请大帅阅览。”徐庶指着一旁的书案说道。

边柳随便翻阅了一下, 就询问其函谷关的战事,“那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前来,不知元直准备如何应对。”

边柳一本正经的问道,只是带着徐庶诸葛亮打刘备,颇有些牛头人的感觉。

“刘备穿过洛阳腹地攻打函谷关,沿途既没有百姓供应,袁绍那边,臣已查明,似乎也没有大军随后,只需一支奇兵,便可以击溃他们。”徐庶回答道。

“很好,那我就静看元直破敌。”说完后,边柳便起身离开,留下诸葛亮和徐庶。

两人关系不错,加上徐庶娶了诸葛亮的大姐,如今更有了子嗣,自然关系更加密切。

“你方才说刘备不攻打梁县,是什么原因呢?”徐庶问道。

“姐夫,这个吗,我可告诉你,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我姐下次给我介绍相亲对象的时候,你得帮我拦着。”

徐庶面露尴尬,这毕竟是诸葛家的事情,他的妻子,也就是诸葛亮的大姐,急着给诸葛亮找门亲事,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算了,当我没问!”徐庶为了夫妻和谐,决定不和小舅子妥协。

诸葛亮叹了口气,自己大姐有这么可怕吗?眼前这偌大的汉子连在背后,稍微违背妻子的意思做不敢,实在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算了,反正我呆在大帅身边,我姐也见不了我几次。”诸葛亮说道,随即便回到正题,“这刘备不去攻打梁县,这正是他聪明的地方。”

“聪明在何处?”

“首先,他的兵马有限,攻打梁县未必能取得成功。”

徐庶颔首,当初边柳留徐晃在嵩山保护百姓,为了嵩山梁县的安全,甚至直接提拔了徐晃为将军,梁县附近驻军也有一千多人,加上大帅府经营梁县许久,真要打仗,随便动员一下百姓便是三四千人,防备刘备两千多人,却是够了。

“其二,你觉得刘备此番来犯函谷关,真的打算一路打到长安吗?”诸葛亮问道。

其实,这也是徐庶一直没有出兵的原因,因为他也没有摸清刘备的意图,这点人,想要打进长安,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当初大帅军,趁着天子东归,李傕郭汜内部大乱的时候进军,分成南北两大纵队,精锐步兵过万,骑兵过三千,策应兵卒加在一起超过三万,由此才一路高歌猛进。

刘备要凭两千人打进函谷关,即便是太祖附身,也不可能。

“那你说刘备的意图何在?”

“如今这天下,天时地利,刘备一个不占,唯有人和,刘备还可染指一二,所以此番出兵,他先是在河北与袁绍立下军令状,又在进军途中,大展旌旗,四处访问贤达,如此作为,目的就是宣扬其名。

他自知实力不敌,所以更加不能使用卑鄙龌龊的手段,万事都必须做的光明磊落,这样一来,我们若要对付他,也会有所顾忌。

事实上,大帅此番东巡,本来是要等到秋收彻底结束的,不过大帅一听说刘备的名声,便急不可耐的赶赴陕县,目的就是防止刘备收买人心。”

“区区一个刘备,大帅怎么会放在心上,你可别凭一己之猜想,小看了大帅的气度。”徐庶摆明了不信。

“唉!”诸葛亮叹了口气,一副曲高和寡,没人懂他的样子,“如若不然,你我打个赌!”

“赌什么?”

“就赌大帅对刘备‘围而不攻,败而不杀’!”

“不行!”徐庶摇了摇头。

“为啥,你怕输?”

“不,你姐姐不让我参与赌斗,对了,还说让我盯着你,怕你年纪小,沾染坏习惯。”

“告辞!”诸葛亮脸色一变,决定从此远离结了婚的男人。

……

边柳这边已经来到了贾诩处,此番东巡短则半年,长则三五年,贾诩自然是要带着的。

贾诩要负责记录沿途的见闻,还有随时接受边柳的应答,此时正俯首于案间。

旁人只道贾诩深得大帅信任,只有贾诩自己知道,他多么想被人忘记。

此时的贾诩在大帅府内地位也不低,但相比起董卓或者李郭之时,他却没有那么多的私人,可以说是位高但不权重。

边柳到来后,便询问贾诩有没有知晓函谷关的战事,又问他如何对付这刘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