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的话说到这里,刘禅三人忍不住对视了一眼。
这家伙,有点儿东西啊。
但李睿的话匣子既然打开了,他便决定一次把想说的话全都说完。
“官家,宗族之害还远不止于此。”
“哦?
还有什么?”
“官家可知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之生命有限,但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
那些依靠着宗族成长起来的官员,他们可不会仅仅满足于庇护或者反哺自己的宗族。
他们还会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家庭壮大,甚至,想要成为千年的世家。
但一个宗族再怎么人才济济,他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联姻。
通过不断的联姻,他们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得他们的力量被无限放大。
他们的力量是无限放大了,可朝中的位置,始终是有限的。
真到了那个时候,其他人哪儿还有出头的机会?
比如,汉未之时四世五公的袁家,无数的读书人都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耀。
可是,他们在享受这份荣耀之时,其他人呢?
哪怕有人学富五车,但恐怕他想谋个县令的职位,都千难万难。
为什么?
因为朝中的位置,已经被这些所谓的名门望族占满了啊。”
李睿说到这里,刘禅下意识的大力一拍桌子。
“说的好!”
想当年,他父皇不就是这种情况吗?
父皇可是真正的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而且还师从大儒卢植。
可就算是这样,也直到二十三岁那样,才凭借着围剿黄巾的军功,谋了个县尉的官职。
但就算是这个小小的县尉,也没能好好的当下去。
为什么?
不愿意贿赂前来索贿的督邮。
就因为这个,此后二十多的的时间,父皇一直都游走在各个诸侯之间。
直到建安十三年,已经四十七岁的父亲,联合江东孙权在赤壁大败曹贼之后,才终于有了自己的基业。
是自己的父皇无才吗?
相父肯定不会同意。
是自己的父皇无德吗?
恐怕整个大汉的人都不会同意。
但德才兼备的父皇,为什么蹉跎大半生才创下了属于自己的基业?
不就是因为朝中的各个位置,都被世家把持。
父皇欲报国而无门嘛。
但前世的刘禅,其实并未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他只是仅仅觉得自己的父皇不容易而已。
可是,到了大宋之后,他才突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因为,大宋有科举。
无论你是什么出身,只要你能通过科举,那就一朝登堂入室。
如果能力足够强的话,一介草民的儿子,也不是不能封侯拜相。
这在大汉,是压根儿不敢想象的事情。
当时他就觉得,研究出来科举的这个人,真是个天才。
如果有一天他真能回到大汉的话,一定也要在大汉搞一个科举出来。
但是后来,随着对科举的了解越来越多,他才意识到,想在大汉推行科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因为,大汉没那么多的读书人。
或者说,大汉的读书人,全是世家子弟。
自己就算强行推动科举,参加科举的人,还是全部来自于世家。
想到这个,他便慢慢息了这个心思。
不过,他也不算完全绝望。
毕竟,他要真能回到大汉的话,大汉有相父啊。
这么好的制度,相父一定会很感兴趣的。
到时候,相父一定会有办法的。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回到大汉呢,就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这个李睿说的实在是太好了,想要瓦解世家大族,只需要大兴官学就好了呀。
世家大族的人就算再多,还能有百姓们人多?
只要让百姓们人人上的起学,人人都能参加科举,光凭人数优势,也能把世家大族给淹死。
哈哈哈,朕等会儿就把关于科举的制度设计,还有这个大兴官学的办法烧给相父,让他也高兴高兴。
心里想着这些,他看向李睿的眼神也多了不少的欣赏。
“爱卿这一番话说的太好了,你赶紧写札子,朕马上就批准。”
说完了之后,他又看向了赵鼎。
“爱卿啊,你办官学的钱够不够,不够的话......”
说到这里,他突然就打住了。
卧槽,激动了激动了,差点儿自自投罗网。
他的钱啥时候够用过?
心里暗自庆幸自己反应快的同时,他就又看向了眼睛已经发光的赵鼎。
“不够的话,你再好好想想办法!”
听见这句话,赵鼎眼里的光瞬间灭了。
不过,他眼里的光灭了,李睿眼里的光却是一下子亮了。
“谢官家,等臣的第三个建议说完了之后,马上就回去写札子。”
一听他这么说,刘禅才想起来,他还有第三谏呢。
“你快说快说!”
他说完了之后,李睿正准备说话呢,他又突然说道:
“等会儿!”
说完了之后,他就看向了刘童博。
“愣着干什么呢?
快倒茶啊,没看朕的爱卿嘴巴都干了吗?”
莫名中了一枪的刘童博,差点儿没哭出来。
你们刚开始的剧本儿不是这样的啊!
而李睿看着刘童博刚给他倒好的茶水,也快哭了。
官家这是非得让我,彻底把人得罪死啊。
哎,罢了罢了,得罪他们总比得罪官家要好。
心里为自己掬了一把泪之后,他便接着说道:
“官家,臣的第三谏,是要对现行的礼法进行改革。”
李睿把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刘禅三人眼里不由的闪过一丝惊喜。
这李睿,还真是不让人失望啊。
就是不知道,他的胆子到底有多大了。
想着这些,刘禅就赶紧问道:
“爱卿你准备怎么改?”
“官家,臣以为首先要改的,就是取消亲亲相隐之制。”
听到李睿的话,刘禅三人差点儿没惊掉了下巴。
他说的亲亲相隐,可是从先秦时代便流传至今的一项制度。
简单来说,亲亲相隐指的是,如果臣告主、子告父母、妻告夫,无论被告之人有没有罪,告状之人自己首先要坐牢。
因为,自古以来的伦理观便认为,亲人之间要互相隐瞒,而不能互相诉讼状告。
而且,这一条明确的写在了历朝历代的法律之中。
想要改这个?
这李睿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