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越成了佘太君,爆改杨家将 > 第51章 烽烟未息戎马动(节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1章 烽烟未息戎马动(节1)

“朕诞受皇图……承上穹之眷命。宅大宝以逾年。四序履端。万物资始……可改至道四年为咸平元年”

一道《改咸平元年诏》传遍四方,直到这时,大宋的百姓才恍然发觉,这天真的变了。

咸平元年正月初一。

崇元殿。

改元后首次大朝会如期举行,声势浩大,在京九品以上朝官排班于大殿之上。

此时大殿上,在那玉阶之下,群臣之前摆着一把椅子,其上空无一人。众臣都在低声议论,不知今日谁要来大朝会,享如此殊荣,提前在崇元殿上摆好了椅子。

忽然大殿上‘净鞭’鸣响,紧接着,黄钟之钟鸣响,右五钟应声响起。内侍承旨扇开,再合上。便看到真宗皇帝头戴通天冠,身着绛纱袍,稳稳落于御座之上。

大殿下‘净鞭’再响,协律郎偃麾乐止,炉烟升腾。符宝郎奉天子六宝置于御座之前,中书侍郎、给事中分别置诸方镇表案几、祥瑞案几于东西玉阶下对立。

而后,只见群臣排列整齐,北向跪奏:“伏惟皇帝陛下应乾纳佑,与天同休”

语毕,俯伏。

还位,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再拜。

侍中进到玉阶前,面西向,代皇帝答曰:“履新之庆元日,与公等同之”

赞者高声喊道:“拜,舞”

群臣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如此礼毕。

待百官退还位次,文武相向,异位重行之后,真宗皇帝以目示意内侍。

内侍承旨拿出一份诏书,展开高声道:“太君加恩制——”

“门下。施有所隆。惟竭情可以论报。诚之既至。非及物不足为仪。……郑国太君夫人,佘赛花……特授宋国太君夫人,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七百户,赐入朝不趋、诏书不名颢。其安宠禄。永介寿康。可”

群臣闻言皆惊,大殿上低声议论响起,这佘赛花原本就是郑国太君夫人,正一品。按照大宋爵位、诰命,其国夫人的国号,分为大国、次国和小国。其中郑国属于次国,而宋国属于大国。

这还罢了,但是‘宋、赵、梁、寿’这四个国号,自宋立,便有明令,不封出去。如今直接封佘太君为宋国太君夫人,其意不言自明。有宋一朝,不会有比佘太君更高的诰命了,这是独一档,只要称呼太君,便知是何人。

其二,这入朝不趋、诏书不名,简直让人眼红。按照宋制,臣子入朝时,需要小跑前进,以示恭敬。有这恩赐,则可以缓步慢行。至于诏书不名,则允许今后佘太君上朝、接诏,都不再提名字,只唱官职。

在这些议论声中,钱若水则是闭目养神,心里暗自嘀咕“丈母最烦就是朝会太早,上朝还要小跑,嗯……虽然她一直也没当回事,但是在杨家不止一次叨叨过,所以不是迫不得已,从来不上朝,这次官家倒是给了一个满意的封赏”

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的通传声“宋国太君夫人觐见——”

远远看去,只见佘太君头戴珠冠,身着一品诰命,手持龙头拐杖,缓步行来,不紧不慢。

这崇元殿可是很大,按照佘太君的步伐,就这么走到殿内,差不多都要一刻钟。

只不过,皇帝就那么安静等着,群臣也不敢多说什么。待她走到群臣之前,不等佘太君行礼,真宗皇帝就已先开口道:“太君毋须多礼,赐座”

殿内许多大臣心里嫉妒,都在腹诽:“没看还没行礼吗……”

佘太君嘴角含笑,手上龙头拐杖轻点,谢过官家之后,便施施然坐在了玉阶下的椅子上。

等佘太君坐定的时候,殿内已经是鸦雀无声。真宗皇帝在御座上满意的点点头,心里也暗自窃喜,早在这次上朝之前,他就攒着劲想要封赏杨家。

如果封赏正经官职,佘太君是完全没有做事情的心思。如果说封爵位,一品乃是王爵,这封赏出去,那就是给杨家招灾惹祸了。

在纠结之间,还是刘娥提到,在杨府时,太君每每提起朝会,总是深恶痛绝,说应该朝九晚五,到点才会上朝。

因此,他想来想去,朝会制度乃是太祖所定,肯定无法更改,那就把荣耀的赏赐弄得多多的,干活的事情弄得少少的。最后就整出了这么一个东西。

旁边内侍看到官家点头,便上前高声喝道:“有本早奏,无事退朝!”

这边内侍话音落下,殿内就有户部侍郎向敏中出班奏道:“臣向敏中恭贺陛下,按照太君所说,臣等发六处铜矿,分别是江州一处、建州一处、信州两处、南安军两处。再加上原有的饶州永平监和池州永丰监,可得八处钱监”

“另有银矿、金矿若干,其中江南路南安军处金、银、铜、铅、锡皆有”

他顿了顿后,猛的提高了声音:“本朝至道年间,两处钱监年产铜钱八十万贯,若这六处铜矿皆设钱监,臣预计年产铜钱能达四百万贯——此乃大喜”

“恭贺陛下!”群臣一看,挖到钱是好事啊,大家都有得赚。

向敏中看到殿内一片欢腾,脸上也露出了笑意,他等到众人的声音慢慢小下来之后,又接着说道:“臣请奏陛下,在六部之外增设财部,所有矿场、钱监、铜钱铸造皆归其所辖”

“由财部统一铸造母钱,每处钱监以母钱为模,铸造铜钱,用铜五成、锡二成、铅一成,再辅之以炉甘石,可得新式铜钱,千枚重约五斤,正面刻字‘咸平通宝’,背面刻上‘壹’字,以表之财货价值”

“废除以重量为价值,改之以数字为面值来流通。并且由中枢通告天下,收回所有小钱、铁钱等”

“以一年为限,天下皆用新钱。民间犯禁,私铸、熔炼铜钱者斩,私藏铜器,五十斤以上者斩”

群臣听罢,尽皆哗然,这一下就把私下铸钱的作坊给毁了,从五代始一直到太宗朝,私铸铜钱者屡禁不止。实际上都是勋贵在后面支持,而且各地铜钱形制、重量不一,也没什么防伪手段。

新式铸钱,影响最大的还是标明了面值,这是前所未有之事。再辅之以严酷法令,过去很多的手段都无法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