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是王家的嫡长女。
同王家联姻之时,王峰良还未坐上工部尚书之位。能嫁给定国公府的世子爷,王氏算是高嫁。
而那时王氏的几个弟弟们还没有到成婚的年龄,自然没有传出王夫人苛待儿媳妇,在后宅作威作福的一些传闻。
王氏这些年管起家来很是用心,对妾室和庶子们也都是一团和气。
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她反倒是把家中弄得乱哄哄的。
九少爷和他生母就是个前车之鉴。
蒋老夫人听闻李氏的话,抬眸看向王氏问:“夏姨娘有身子了?”
王氏对蒋老夫人点点头,笑着说:“这不是五弟妹带着孩子们过来,儿媳见母亲同弟妹们都围着孩子们……”
“儿媳还打算着找个机会告诉母亲呢,倒是让三弟妹捷足先登了。”
夏姨娘同世子爷在年岁上,相差了二十多岁,进府后被世子爷养在外书房。
松涛苑中,除了五少爷还有三小姐的生母,那些个开了脸的通房们,都被重新发卖了出去。
可见这个夏姨娘,在世子爷跟前儿受宠的程度。
李氏抚了抚鬓边发钗,好似受了委屈一般:“大嫂好像对我有些误会,这些话我还是从赵姨娘那里听来的。
您也知道,她们二人是在夫君身前得宠的妾室。在府中自是要抱成团,更加的有共同话题吧。”
以往的李氏,是不会甘心把妾室拿到明面上,更不会说出妾室更得宠的话。
她这番话没有说谎,想让王氏不痛快也是真的。
内宅后院,被别人把手伸进来的滋味不好受吧。
况且,这府中五位爷。
就只有大房和他们三房的妾室受宠。
说出来,也真是个笑话!
王氏面上的笑意淡了些,“妾室不过是为了让夫君解闷,又能让咱们蒋家开枝散叶的。三弟妹,又何必怨气这样的重。”
说完不再理会李氏变了颜色的脸,同上首的蒋老夫人商议:
“母亲您也是知晓的,夏家曾经对世子爷有恩。眼下又是世子爷正得趣的时候,儿媳便没有让她在身前立规矩。”
王氏面上适时的露出一抹为难,“待儿媳回松涛苑同世子爷商议,有了身孕毕竟是大事。让夏姨娘迁回内院,也能更好的照顾她们母子。”
这番话,说的好像是蒋老夫人不满意大房的这个妾室一样。
李氏撇了撇嘴,小声说:“说的冠冕堂皇。谁不知道,世子爷已经一个月没有踏进内院正房了......”
王氏宽大衣袖下,帕子都要在掌心中撕碎了,面上的笑意努力维持着。
蒋老夫人满意的点点头,缓声说道:“夏姨娘毕竟是过了明路的......再是得宠,总归不会越过了你去。”
王氏笑着说:“母亲说的是,那儿媳便回去安排去了。”
蒋老夫人点点头,并未再多说什么。
等到各房夫人离开之后,胡妈妈把窗扇开的大些。
顿时有风吹进来,使得屋中摆放的冰块散发的丝丝凉意,让空气顿时变得更加清爽起来。
蒋老夫人站在案几前,伸手拨弄炉鼎中的熏香:
“小五媳妇出月子时正好到了盛夏,空气本就闷热。这些东西反倒是让人更加心烦气躁,暂且都收起来吧。”
胡妈妈抬头看过去,伺候太夫人这么多年,还是首次觉得她话中深意,让人一时间无法参透。
胡妈妈搀扶着蒋老夫人,让她在罗汉床上坐下后,低声说:“既然抓住了把柄,为何不直截了当的发作起来......可是国公爷那里有什么顾虑吗?”
蒋老夫人面色淡淡的,“小五自小便知道,那个世子之位是大房的。小五媳妇虽然是年轻了些,也是个不争不抢的性子。”
“就算是发作王语然,总不能拖累了小五,还有小五媳妇的名声。”
胡妈妈站在蒋老夫人身侧,手中拿着团扇轻摇:“......若是真的到了那一步,管家权您会交给谁?二夫人吗?”
蒋老夫人回头看了她一眼,露出一抹浅笑:“怎么可能?老二媳妇都要把这个当成烫手山芋了,且看着吧......”
不管是真心的,还是试探她这个老婆子。这个家,迟早都是要分的。
......
顾瑾初昼寝起来时,白芷过来通禀,说是陶掌柜过来了。
陶家人大多是午前过来回话,还是首次没经过传唤,这样贸然过来。
顾瑾初先是看了眼两个孩子,才让人通传。。
书房中属于顾瑾初的那片区域,还保持着她最后离开时的模样。五爷书桌上,倒是比之以往多了很多东西。
等陶家人来了,她吩咐下去,让人摆上清凉解暑的茶点。
陶学林进门后,朝着顾瑾初拱手行礼。没有过多言语,直接说出他此番拜见的目的。
“主子,您还记得去年您让人收的那批粮食吗?”
顾瑾初点点头,抬手示意他坐下说。
陶学林低头看了眼丫环端过来的锦杌,只是稍稍搭了个边儿坐下,而后便赶忙说道:
“除去送往三江所城的那一部分,眼下咱们还剩下差不多三十万石粮食。”
“这件事,即便你不过来,我出月子后也是要找你商议解决的。”顾瑾初笑着说道。
北方虽是没有梅雨季,但那么多的粮食,他们没有好的储存条件,总不能让粮食在他们手上浪费掉。
“夫人考虑的是。”陶学林继续说:“半个月前,一个闫姓富商在市面上大量的收购粮食。”
顾瑾初道:“你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让手上的粮食脱手是吗?”
陶学林坐在那儿,面上满是纠结之色,思忖片刻后缓缓开口道:
“夫人,小的的确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三十万石的粮食,可以为我们创收很可观利益。”
他抬头看向顾瑾初,“元正有去接触过这个闫姓富商,听闻此人来自开封府。
那里黄河经常泛滥改道,故而两岸百姓常常面临水患灾害。这个人想的是大量囤积粮食,届时发上一笔国难财!”
顾瑾初皱了皱眉,开口问他:“你确定这个人能把三十万石粮食,全部吃得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