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独自管辖一片区域后,阴卒司鬼卒(其实是鬼将)萧西风忙碌了起来。
每天鸡叫三遍时,是日游卒开始干活的时辰。他便出发去收拢鬼魂。
这么大片区域,人世间每日每夜都有人死去。
收拢鬼魂就是阴卒司鬼修的日常工作。
萧西风属于阴卒司日游所。自然,阴卒司还有夜游所。
夜游所的鬼卒、鬼将、鬼帅不是来自人间的阴魂。
他们不能见阳光,修炼的功法与日游所也不相同。
他们通常在特定区域活动。
日游所的禁忌是不要夜里去收阴魂。
因为日游卒本身是来自人间的鬼魂,所修功法是凝婴路子、自带阳气。
刚死不久、懵懵懂懂的鬼魂,在夜里生猛的多,很容易撞上日游卒,魂飞魄散。
一到白天,新鬼魂就本能找暗处藏匿,不敢乱动。日游卒去收拢他们时,不会有任何动静。
随着南朝宋国军事行动的进展加快,萧西风的活计也多了起来。
因为他发现:莫师兄分派给他的辖区内,人世间忽然鸡飞狗跳。死人比平常多了。
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军爹将爷、官府衙差,一拨又一拨,来了才去、去了又来。
他们就干两件事:清查户籍、抽丁;拿着朝廷欠条、向百姓强逼借债。
萧西风关注的九座道观、78名道士也未能幸免。
开始时,萧西风有些莫名其妙。
因为他当过兵,还是三次。
在他的印象里,南朝宋国军队人数非常充足,甚至有些冗余。
而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南朝经济十分兴旺,朝廷应该积累了大量钱财。
朝廷怎么忽然要拉丁、借债呢?
作为鬼卒,这也不是他要操心的事。他不过是心里嘀咕几句而已。
他关心的是那些道士的遭遇。
结果,九座道观的浮财几乎全被借走,31名年轻道士被强制剥离道籍、加入宋军。
萧西风过了很久才搞明白:原来他的“辖区”,全在最倒楣的南兖州范围内。
而南朝宋国22州里,只有南兖州的名字,在“抽丁、募勇”、“借债”两份清单上。
南兖州是原来北府军根据地。
这里既有大量北方士族南迁而来,也有许多南方人投奔北府军而至。
这里南靠长江,可以方便获得江南的人口、资金、技术。
南兖州北边边界大致就是淮河,但其实那边是魏国,边界相当模糊。
最初,南朝人惧怕胡人骑兵南下劫掠。
后来随着魏国立国,拓跋氏三代皇帝逐步汉化,他们也开始习惯定居城市、畜牧兼农耕、安居乐业的日子。
黄河至淮河间,魏军偶尔来袭,
但二十年来,魏军几乎没有跨过淮河。
大量土地和青壮劳力、充足资金、和平环境…这些条件,使得南兖州成了宋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从元嘉七年第一次北伐失败,到如今第二次北伐,这二十年里,南兖州不再是原来那片“衣冠南渡”后留下的荒芜之地,而是人畜兴旺、经济繁荣之乡。
南兖州这次的遭遇,其实还有个隐蔽原因:南兖州刺史是二皇子刘濬。而主持确定两份清单名录的是太子刘劭。太子不喜二弟,因为太子之母文元皇后不喜欢二皇子之母潘淑妃。据说,后宫中,潘淑妃最美。
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由此事也可见一斑。
提出“抽丁、募勇、借债”议案的何尚之,也不是简单人物。
他资格很老。最早是刘裕太尉府主簿,参加了北伐后秦之役,到过长安城。
刘义符继位后,他转到二皇子刘义真府做谘议参军。
刘义真是刘义符死党,所以他也算是跟着红人。
刘义隆上位后,大量需要帮手。刘义符、刘义真两位兄长死后留下的幕僚,基本上是他能够信任的人。能用的都用。
所以,何尚之也没被冷藏。
他历任多个职务,直至尚书左仆射(正二品)、中护军(正三品)。
正二品文职加正三品军职,可谓文武兼备,位高权重。
他最明显特点是与彭城王府一系官员不合。
刘义康的头号拥趸、宰相刘湛,与何尚之是儿女姻亲,却被他举报“谋逆”而遭刘义隆杀戮;
范晔、孔祥先想论证“兄终弟及”的合法性,意图是推彭城王刘义康继承皇位。
何尚之与二人都有交情,但仍毫不迟疑检举他们,致使二人被砍头。
以上这些事,让刘义隆对何尚之信任有加。
不仅如此,何尚之还是一位理财专家。
有段时期,民间有人私铸四铢钱冒充五铢钱流入市场。
江夏王刘义恭建议朝廷发行大小两种铜币,以遏制民间私钱。
何尚之经过调查研究后,认为江夏王的建议很不靠谱。
他无惧江夏王声望,公开极力反对。
甚至在与对方当面辩论时,出言硬怼刘义恭。显示出文人风骨。
皇帝刘义隆采纳江夏王建议,发行大小铜钱。
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货币市场乱了套。
朝廷于是不得不取消大小铜钱法案。
这也证明了何尚之的先见之明。
何尚之提出的“抽丁法”、“募勇法”不久就落实到位。
剩下的就是“国债法”的继续推行。
这次国债推销,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民户家产超过50万铢(铜钱)的、僧尼道家产超过20万铢的,一律借四分之一给朝廷。战事结束即还。
四分之一家产也就罢了。关键是还债日期,一看就是活扣死结。
“战事结束”,什么时候结束?
如果战事一时半会难以结束,那就拖着。白纸黑字就这意思!
老百姓更担心的是:如果宋国战败,这根本就是死账。
战争还没开始、还没战败都得借钱。如果战败了,就更加没钱还账。这是肯定的。
还有,万一被灭了国…老百姓当然不敢提这茬,这是杀头之罪。
但老百姓心里明镜似的呢:朝廷借百姓钱打仗,这是妥妥的亡国之举啊。
那些有钱人家真是欲哭无泪。
第二阶段,大户人家都扫荡了一遍,战争还没完,似乎钱又不够了。
交战开始时,前线传来捷报,说是大军所向披靡,取得了巨大战功,朝廷得再筹集资金奖励将士。
后来,传来前线行动不顺消息。据说可能要进入持久战。
反正一句话:还得继续向民间借钱。
于是,这次不仅扩大了借钱的州郡范围,也降低了门槛。
10万钱的民户,一律借出四分之一。
门槛降到10万铢后,那些衙差、军监,就有了操作空间。
因为,财产超过50万钱的大户、超过20万的僧、尼、道,里正、乡老、县衙、乡里乡亲们,都非常清楚是哪些人。没什么斟酌余地。
标准降到了10万钱,这就很不容易判断了。
界限模糊、不容易判断,这才是差官们最高兴的局面。
如果是非清晰、对错一目了然,做官的才会觉得没什么意思。
他们要的就是“自由心证”,达不达标,官差老子说了算!
这样一来,被纳入借债的州郡,立即陷入兵荒马乱的末世景象,比那些战争漩涡中的州郡,丝毫好不到哪去。
对南朝朝廷的作为,萧西风既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
因为,莫严交代的、保护道士的任务,只是附属责任。
作为阴卒司鬼卒,他的首要职责是收拢人死后的魂魄。
即便没有任何意外出现,人世间正常的生死交替,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萧西风每天都须收拢几十上百魂魄。
随着他的修为提高,他操作的阴魂壶升级了许多,一只就能装下几千阴魂。
他现在独立管辖一片区域,莫师兄离开时,留给他足够多的空的法器阴壶。
只不过,随着推销国债进入第二阶段,萧西风发现,每天死人的数量明显不正常,多了不少。
日游卒是天亮后去收鬼魂,绝大多数魂魄都老老实实被牵引进入阴壶,不会吵闹。
即便这样,还是有鬼魂见到萧西风时,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开始喊冤叫屈、歇斯底里。
听得多了,萧西风完全明白了人间发生的国债惨剧。
这哪是朝廷向百姓借钱?这分明是抢劫、索命啊。
******
交战前线。
7月10日,王玄谟意气风发,率领沈庆之、申坦等5位将军暨5万军士,以及宣威将军垣护之的1万楼船军,以及3万后勤军,乘坐大小4千多艘战船,由彭城出发,进入了泗水,向北而去。
泗水尽头是济水。济水在东部与黄河平行,在滑台以西与黄河相连。
由徐州到黄河,陆路一千里出头,水路一千三百多里。
从徐州到碻磝,有陆路行军直达。也可先乘船至历城,由历城走陆路过去。
历城位于济水以南,后世改名济南。当然面积大了许多倍。
值得说明的是,就行军成本而言,水、陆两路,相去甚远。
运部队、辎重,水路成本是陆路的十分之一;运粮食草料,水路成本更低,是陆路的二十分之一。
打仗,除了拼刀枪搏杀、战马撞击,还要拼后勤粮草。
所以,善于利用河道进攻敌人,成本消耗小的多。统帅算计各项要素时,余地就大的多。
为了避免王玄谟的舰队出泗水、入济水时,遭到碻磝、乐安等地守军袭击,萧斌已经提前于七月初,派出两路人马,前去攻打碻磝、乐安。
一路是建武将军申元吉,领一万精兵,偷袭碻磝要塞。
魏军碻磝守将是济州刺史王德。
另一路本部将军崔猛领兵前去攻打乐安城。
乐安是魏国青州刺史张淮之的防区。
魏国派驻黄河南岸的官员,多数是汉人。王德、张淮之都是。
申元吉长期驻守北方边境,对这一带地形非常熟悉。
他带着的一万队伍,主要是随他多年的老兵,配合相当默契。
队伍昼伏夜出、悄悄行军,希望尽量做到使碻磝守军猝不及防。
到了碻磝要塞附近,申元吉命部队停止前进,派出斥候查探情况。
入夜后,队伍启程。
本来,崔浩党羽及四大汉人家族被灭,对魏军中汉人的影响就不小。
南朝宋军筹备北伐后,国主拓跋焘在朝堂上明确表示:冬天之前,不愿与南军在黄河沿线交手。
魏国朝廷也没给黄河沿线要塞守军下达任何特别命令。
王德和张淮之分别派出死党手下到平城打听,却都得不到具体指示。
死党手下带回来一些隐隐约约提示:若南军来攻,如何应对,河南岸各要塞、各防区自行决策。
王德早已想好了:只要宋军靠近,则立即向河北撤退,回到魏国安全区再说。
当申元吉队伍于半夜对碻磝要塞发起进攻时,王德心里直觉骂娘:麻麻比,是哪位宋将老乡?你要占城,老子立马撤走。何必半夜偷袭,搞得这么麻烦?
骂归骂,王德赶紧下令:按原定预案,全体从要塞撤向河边船只,边打边走,尽量不要缠斗。
申元吉的人马也马上意识到了魏军意图。
既然魏军不准备抵抗,宋军也不想拼命。
双方皆大欢喜。
一场争夺要塞的战斗,就像舞台上的戏剧表演一般,一招一式,倒是有板有眼、有来有回,只不过都没什么伤亡。
最后,王德八千官兵,战死几十人,其余安全上船。
申元吉队伍也没船。于是不理会他们,径直入塞,各就各位,没费多大劲,顺利接管了碻磝要塞。
萧将军只交代务必要夺取碻磝要塞,掩护王玄谟将军舰队到来。并没说一定要歼灭敌军。
这趟任务也算非常圆满完成。
另一边,崔猛遇到的情况也差不多。
崔猛的部队长驱直入进入魏国青州刺史部防区,没遇到任何阻拦。
最后接近张淮之部时,双方才发生一些交战。
战斗场面也是相当滑稽:魏军有序撤退,宋军慢悠悠前攻。
交战双方保持着平行推进的速度。
最后,张淮之部全部撤到早已备好的大船上。崔猛部停止进攻。
够不着了。
东线首场两战,宋军以很小代价,击退魏国济州刺史部、青州刺史部,夺取了碻磝要塞、乐安城。
首胜!
萧斌收到前线传回的八百里军报,与刘骏商量后,立即率领参谋本部向碻磝开拔,在王玄谟船队出泗水前,抵达了碻磝要塞,在那里组织起东部前线指挥所。
当王玄谟的船队从泗水进入济水时,船上将士们见到的,是两岸夹道欢迎他们的前线指挥所首长、高级参谋、大量官兵们。
王玄谟顿时更加意气风发。
他觉得,自己这趟北伐之行,开局简直太美妙了。
竟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东线总指挥萧斌大人,为自己开道、护航、迎接!
人生在世,如此慷而且慨,夫复何求?
当即口赞一首:
西蜀东吴两不厌,
诸葛周郎恨相见。
北胡南汉何离离?
崔公祝我刻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