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一会,
就在民夫们在大年家茶摊喝茶的时候,
那个陈三又来了,不过他不是来吃饭喝茶的,而是告诉小月娘,自己这边的伙计都带了饭,午饭就不在这里吃了。
但是他话锋一转,让小月娘多备点茶水,意思是他们累了渴了就在这歇歇脚……
小月娘脸上勉强挤出一点笑,算是应了下来。
看着跟前的陈叔叔一点都没有要给钱的意思,大丫头嘴角一横,两手一摊,走上前去!
“陈叔叔好!咱家大白馒头是两铜一个,叔叔昨天只给了五十,还有茶水钱,叔叔也没给!”
陈三被大丫头一顿怼脸输出搞得有点尴尬,一旁几个喝茶的民夫也是端着茶碗笑而不语。
“你这孩子,谁教你说得这些话!”
小月娘边怒边笑,把大丫头揽回自个边上:
“三儿啊,别往心里去,孩子说话没个边儿,几个馒头几碗水而已,婶婶还能跟你计较?”
话虽如此,可大丫头的话着实有些咄咄逼人了,眼看气氛有些尴尬,一名会来事的民夫站起身过来打个圆场:
“哎!陈工头定是昨个走得急,钱带的不多嘛,你看今儿来喝茶了,肯定是来结账的呗!”
“哈哈哈哈!”
民夫们一顿哄笑,他们都是老油条了,跟了无数工头干过活,这些工头哪一个不是铁公鸡,抠门到家的人。
“是是是,婶子,这事是三儿不对,今儿我特地来结账的!”
陈三说着,从腰间摸出一串铜钱……
一旁的小月见状,心里盘算了一下,觉得大丫头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做这事,肯定是大年的主意!
“大年!那个陈三的饭钱是不是你……”
小月回到院子,走进厨房,只是一进屋就被一股香味惊住了!
“好香啊!这是啥?”
看着锅灶里的黑乎乎的辣酱,小月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这是有名的下饭菜,老干妈。
大年服役期间,有个战友是个四川人,他会做老干妈,大年也是学了一点,味道不敢说和原味一模一样,但也八九不离十。
“呐,这是菜油,瘦肉丁,干辣椒,大蒜老姜,酱油花椒盐,精心制作出来的,你尝尝!”
大年拿锅铲勾了一小撮让小月抿一口!
“嗯!真好吃!鲜中带甜,甜中带辣,还有肉味呢!这叫啥名儿?”
“老干妈!”
“咋叫这个名儿……好奇怪,不管了,再给我尝一口!”
小月听着菜名愣了一下,而后回过神,争着再想吃一口。
“好了好了,尝完这口去把罐子拿来,装罐!”
夫妇二人开心装着辣酱,小月似乎忘了来找大年是为了陈三的事儿了。
上午的时光很快过去,
大年喂完鸭子就到了茶摊边上。
“娘,家里剩下的面粉就留着吧,咱们卖茶,卖点茶点就行!”
大年一边说一边扶着小月娘在茶摊木桌旁坐下。
开茶摊的初衷就是让小月娘能有个轻巧点的活儿,蒸馒头蒸粑粑都是吃力活,大年不想老人家这么辛苦。
“没事没事,这不是刚好赶上了嘛,能多挣点就多挣点呗!呵呵!”
小月娘舒了一口气,自是明白大年的心思。
“陈三的账清了,大丫头都快被你教坏了,顶着长辈也敢那样说话,以后可不许了啊!再怎么说他也是叔叔辈的!”
“叔叔辈的咋了,叔叔辈的就更应该给后辈做个榜样了!”
大年在一旁搬着凳子,擦拭桌子,一边说道。
虽说面粉是王大人送的,但毕竟也是稀罕东西,留着家里做面条或者蒸馍馍吃不香吗?
夜里,
在茶摊收拾完一家人就在院子里准备着吃晚饭了。
此时天色尚未暗下,还有些许亮光。
大年去了周四叔家还没回来,小月她们围坐在小桌旁等着他,桌子上摆了一碗青菜和咸鱼,还有大年今儿做的老干妈辣酱。
晚上是煮的稀饭,前些日子的香米饭还剩了一点,刚好今晚都煮了。
不到一会,大年回来了,还从周老四家搬了东西。
是一副小笼,有十二个。
米黄色的小笼像是一层层的蛋糕一样,还散发着淡淡的竹香味。
“哎哟,买这个干啥?家里不是有笼嘛!”
小月娘对这些家中实用的东西最是感兴趣,嘴上虽然说着话,但还是上前接了下来。
“我看您呐,晚上收拾家里旧蒸笼的满是不舍,既然茶摊是给您开的,我也只能支持您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小笼相比旧的大笼用起来轻巧方便点,不至于花费太大力气。
大年帮小月娘把小笼放进厨房,接过小月递过来的一碗稀饭,捏着筷子坐在丫头俩边上。
丫头俩怕是早就饿了,大口喝着稀饭汤,沾着辣酱,吃着小嘴乱咂。
“爹爹,这个酱真好吃!还有肉在里面呢!”
大丫头一口饭来一口酱,这种土豪吃法大年不禁有点心疼了。
“呐,晚上少吃刺激食物,多吃青菜和稀饭,这个酱你跟小妹若是喜欢,爹爹以后多做点!”
大年说着,捏起装辣酱的罐子,给丫头俩一人挑起一筷子就不打算再让她俩吃了。
丫头俩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认真点点头,在她们看来,听爹爹的话总是没错的。
新笼买来的头一天,
小月娘早早起了床,和面调馅儿,做了八笼青菜香菇馅儿的小笼包。
两笼留着自个家里吃,剩余六笼则摆在茶摊里了。
六笼似乎少了点……
才过了一会,最先赶到茶摊的几个民夫一人一笼全都干完了。
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就是这个道理。
“我说周嫂!你家这茶摊都快成早餐铺了,改明儿弄点豆浆稀饭啥的,绝对能卖的好!”
“哈哈哈!”
修官道的民夫们嘴里塞着包子,一边吞咽一边开着玩笑。
“行嘞,明儿我就做!”
小月娘笑着回道。
大年在村口大井打水挑水,在路过自家茶摊的时候,听着铜钱在小月娘的钱袋里叮里咣当的,心里也是很满足的。
“等到官道,大桥完全修好,行商过客一多,想必生意会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