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晋末风云录 > 第148章 郭默擅自杀官夺位;陶侃发兵再定乾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8章 郭默擅自杀官夺位;陶侃发兵再定乾坤

司徒王导任命平南将军刘胤为江州刺史。陶侃、郗鉴听了后,觉得不妥,陶侃对王导说:“如今叛乱刚平,属于大难之后,百业凋敝,民心动荡,需要有人重整国家纲纪,取信于民。

从江陵到建康的三千余里,地域狭长,流民数以万计,苦不堪言,都散布在江州。

江州又是国家的南部屏障,咽喉要害之地,而刘胤此人喜好奢侈,愿意在内室厮混,懒惰政事,政事定弛懈不振,让他担任,即使没有外部的事变,也必有内患。”王导却说:“这是温太真的意思。”

陶侃也愣了,温天真都去世了,他啥时候说的?但是提到温峤了,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如果真是温峤所说,就依他心意吧,也就没再多说什么。

此时有一人滞留在江州,那就是郭默,他见刘胤豪奢无度,好不羡慕。刘胤府中姬妾成群,个个国色天香,他除了享受生活,就是从事商业私运,聚敛家资,纵情作乐,不问政事。

冬十二月,成帝不仅没有追究郭默临阵脱逃之罪,还下诏,征召后他为右军将军,入京宿卫。

敦默的心性散漫自私,更喜欢出任戍边将领,不愿意在皇帝身边宿卫,于是找到刘胤,求他给说句话,把自己留下来效力。

刘胤嘻嘻哈哈,并没有搭茬,郭默见状知道这是他不愿意帮忙,于是也只好打算进京去了,只是囊中羞涩,到了京城之地,肯定吃不开,于是管刘胤借点钱,刘胤还是不搭理,倒是给他送来小乳猪和几坛美酒,说是饯行,也就是下逐客令了。

郭默一气之下,把这些东西,全都掀进了江里。正觉得无可奈何之时,有个小人又跳了出来,叫做盖肫,他强抢民女,被刘胤手下将领张满得知,张满勒令他快速给人家把女儿送回去,还要惩处于他,他就开始挑唆郭默道:“刘胤这个人,朝廷早就想不用了,他贩卖私货,阻塞官道,我听洛阳那边的人说,朝廷很生气呢,而且我还听说刘胤暗地里想谋害将军,您长年在北方抵御胡族,宁死不降,出生入死,撇家舍业的,威望肯定高于他,他忌惮您也是有道理的,我看不如先下手为强,以朝廷的名义除了他,朝廷肯定不能说什么,您接管江州不就得了吗?”

郭默本就一肚子委屈和邪气,再说他这个人也没什么操守和忌讳,如果说这一辈子有什么人让他觉得亏欠的话,那就是李矩,李矩对他恩同再造,关键时候他抛弃他南归,导致李矩坠马而亡,这件事是谁也不准和他提起的,提起来他就会大发雷霆。

对于别的人和事,那都不在话下。

郭默本就行伍出身,和刘曜石虎对阵多次,没打过是没打过的,可是也从没服过。于是连夜带人杀进刘府杀了刘胤,把他的娇妻美妾全盘接受,正经享受了一下。金银财宝也都据为己有。

并把刘胤的脑袋给建康送了过去,列举了刘胤的种种罪状,说自己按照朝廷诏令诛杀了奸佞小人,并且自己领了并州,过起了日子。

王导接到刘胤的脑袋,惊惧不已。但是他很镇静,把刘胤的人头悬挂城门示众,真的以朝廷的名义给郭默下了一道任命诏书,遂了郭默的心意。

陶侃和庾亮听闻这事,无不骇然,这是什么事呢?刘胤再不好,你郭默也不能说杀就给杀了啊,再说有自己任命自己的吗?这不是谋反是什么。

众人都说王导糊涂,陶侃不以为然道:“他糊涂?他比谁都精!”

然后一边发兵江州,一边去问王导是何意思。

王导回信说:“我啥意思也没有,这不是等你发兵擒贼呢吗?我就是先安定其心,免得他挥兵再入建康,那可真受不了啊!”

陶侃这个来气啊,原来他早算定了自己会起兵消灭郭默了,这时庾亮兵马也到了江州,两方夹击,此时附近所有兵镇只要能出兵的都带兵赶来,听从陶侃调遣,大家是真受够了,还有完没完,能不能好好过日子!

双方大军对峙,郭默用大米垒成堡垒眼气陶侃,意思是,我这里军粮充足,你有吗?

陶侃刚平叛完苏骏,粮食确实不足,再加上东晋属官这时都没有什么俸禄,朝廷没钱啊,他也确实没有郭默豪横,那也不能认怂,让兵士用土垒成土山和郭默相对。

陶侃素来爱惜人才,知道郭默骁勇,想活他一命,于是派郭诵进城劝降。

郭默此时也犹豫不决起来,他本来也没有反心,只是事情赶到这里罢了,可惜他手下将领不想他投降,裹挟着煽风点火,把他架上了作死的战车。

郭诵出城,陶侃庾亮下令攻城。郭默不敌,再加上城中人心不齐,没怎么打呢,就离心离德,最终城中有将领暗中行动,郭默还是被部下捆了,出城投降。

陶侃看到郭默恨其不智,怒其不争,虽然舍不得,也只能推出去斩了,和郭默一起被杀的将领有四十多位,还有他的几个儿子。说来郭默也挺神奇的,妻子儿子他坑了无数次,死了好几批,但是身边还有儿子和妻子,但是这回是到站了,彻底坑到家了。

郭默死后,从这里开始,江南士族豪门形成了一个默契,有事好商量,可以文斗,不可以武斗。武斗太可怕了,可真是伤筋动骨要人命啊。

此后谁要是敢兴兵作乱,大家定会群起而攻之,此后七十多年,江南再没有大的内乱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