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晋末风云录 > 第143章 桓彝为国捐躯,庾亮誓死守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3章 桓彝为国捐躯,庾亮誓死守垒

双方戮战,有人来报,宣城太守桓彝阵亡,泾县失守。

之前宣城太守桓彝,在阻击苏骏南下时,不得已败退广德,后来听闻叛军击败朝廷军队,桓彝痛心不已,立刻占据泾县,与苏骏再战。

桓彝可不是普通人,他原为温峤好友,儿子桓温的名字,还是拜温峤所赐。

他本是儒学世家,乃东汉名儒桓荣九世孙。他出身谯国桓氏,才华出众,文武兼修,是个胸有大志,人品贵重之人。

他虽然儒学传家,年少之时,却改弦更张,由严谨沉稳的儒学传人,附庸风雅的跟随潮流,成了一个风格出挑的玄学青年。

从此酗酒、裸奔、披头散发、奇装异服,等等晋朝时尚标志,开始成为桓彝生活的主题,这也难怪,那时的小青年就流行那种行为艺术。

由于桓彝的行为大胆,风格前卫,渐渐混出了名声,和大名士谢鲲、羊曼、阮孚等人一起酗酒、裸奔,并最终成功地挤入名士团体“江左八达”之一,名满天下,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名士。

这个不要误会,光酗酒裸奔是肯定不行的,你还得有真本事,得能说经论道,会诗词歌赋,还得懂得吟啸击鼓,裸奔时得物我两忘,释放天性,回归本真,要是光知道裸奔,只知道在女人面前搞怪,那就成耍流氓了。

成年以后的桓彝再次改弦更张,摒弃了清净无为的清谈之态,抱中和之气,怀不曲之节,这也印证了一句名言,国赖忠臣,家推才子!

之后桓氏家族之所以能出现了那么多的栋梁之材,掌国家重器,也正是桓彝率先做出了典范,打下了丰厚的根基。

在王敦之乱时,桓彝坚决站队明帝司马绍,凭着特有的智慧和能力,桓彝很快成了司马绍“智囊团”的成员之一。王敦的叛乱被平定之后,桓彝因为才智卓越,被封为万宁县开国男,这可不容易,古代王朝“公、侯、伯、子、男”五爵,桓彝凭借自己的优秀表现,济身其列,家门无限荣光。

他迅速率军进驻泾县之时,苏峻也攻占了京师建康,桓彝也跟温峤一样,哭得涕泪横流,“慷慨泣涕”之际,决心坚守泾县城,抵抗苏骏叛军。

但是当时的大环境,周围诸多州郡已归降叛军苏骏,苏峻也知其名气,指使临近县佐的人,轮番到泾县劝降桓彝,均被桓彝严词拒绝。

苏峻于是派领韩晃,围困泾县城,桓彝的部下恐惧不安,纷纷建议桓彝来个假投降,稳住韩晃,以免叛军屠城。

桓彝正色说道:“吾受国之厚恩,义在致死,焉能忍垢蒙面,与丑恶同行!”

于是坚守不降,就这样一个小县城,他居然守了一个多月,牵制了苏骏很大的兵力,也为陶侃等人南下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后来泾县县令江播贪生怕死,爱慕荣华,居然叛变了,暗中献城给韩晃,泾县才被攻破,随后又引导叛军追击桓彝,致使桓彝被叛将韩晃擒住,桓彝宁死不降,终被杀害,时年五十三岁。他的儿子桓温这一年才十五岁。

众人听说桓彝战死,无不垂泪,扼腕叹息。此时各路平叛军队刚刚会师石头城,听闻此事,特别想和苏峻来个决一死战。

陶侃分析形势说:“我理解大家的心情,打战是个复杂的活,岂能一朝一夕就决出胜负?现在叛贼气势正盛,我们即使拼尽全力,也很难与之争锋。应当待以时日,观其不足,等他们犯错误,用智谋取胜。”

部将各个摩拳擦掌,心下不是很服陶侃所言。

陶侃一笑,道:“知道你们不服,那咱们就打几场看看,流民悍猛,不惧生死,打过你们就知道了。”

此后,多次交战,诸将皆无所建树。这才心下佩服,陶侃所言非虚。

这天军帐议事,陶侃让大家畅所欲言,有什么好主意,都拿出来。

监军部将李根请求,在建康幕府山下筑“白石垒”,用来屯兵,他解释道:“北府山北临长江,地势险要,西起上元门,东止燕子矶,这一带,峭壁陡岩,靠江边的山体,沿山有12个天然石灰山洞,可以用来屯兵,也可以用来储存粮草,兵械,为兵家必争之地。”

陶侃抬头看着庾亮温峤等人,道:“有此要塞,之前为何不说?”

温峤满脸蒙圈,心里话,你说谁呢?我和你陶侃一样,都不是南方人啊,地况不熟啊。

庾亮则揉了揉鼻子,极其不好意思,他的心思之前也不在打仗上啊,况且他也没有这套思维。

陶侃立刻同意,连夜筑垒白石垒,至天明就修建成了。

堡垒刚成,外面突然传来苏峻军队击鼓整队的声音,众人大骇,此时垒垒兵士不足,又刚忙活了一夜,都怕苏骏前来攻击。

将军孔坦镇静了一下,说:“大家稍安勿躁,我觉得不会。如果苏峻要进攻白石垒,须待东北风起,否则,我方水军顺流来救,他必腹背受敌。今天天晴无风,贼寇必定不敢前来。”

果然探马很快汇报,他们之所以整队,不是要攻打白石垒,而是派军由江乘出击,攻掠京口以东地区去了!

大家虚惊一场。

陶侃见白石垒已经,非常开心,望着庾亮笑道:“此垒交给您,这回能守住不?”

庾亮立刻表态,死活守住,绝对没有闪失,于是率二千人据守白石垒。

苏峻闻听一夜之间出现了这样一座军垒,进可攻,退可守,觉得为心腹大患,必须拔除,于是率领步兵、骑兵共一万多人,四面围住,日夜攻打,这回庾亮发威了,身先士卒,寸步不让,苏骏一顿损兵折将,居然未能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