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历史追光者 > 第204章 宦官、太监、士大夫与朝政(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4章 宦官、太监、士大夫与朝政(四)

安德海(1844 年—1869 年),清末宦官,直隶南皮(河北省南皮县)人,安德海因生活所迫,少年时净身入宫。他聪明伶俐,很快得到咸丰帝的好感,成为御前太监。在咸丰帝身边时,咸丰帝一直称他为“小安子”。

安德海善于察言观色,后来与慈禧建立了紧密联系。他曾向咸丰帝推荐慈禧,对慈禧得宠起到一定作用。1856 年,慈禧生下皇子载淳,地位不断提升,安德海也随之成为慈禧的心腹。

1861 年,咸丰皇帝病逝热河。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拥立 6 岁的皇太子载淳即位,是为同治帝。慈禧太后想夺权,与恭亲王奕欣等人联合。在此过程中,安德海积极奔走于慈禧和恭亲王之间,传递消息,为政变成功立下功劳。

政变后,安德海成为总管大太监,开始越权干预朝政。他频繁向慈禧太后诽谤恭亲王奕欣,并借机解除奕欣手中的权力。

同治四年(1865 年),在他的密谋下,慈禧太后借用御史弹劾奕欣的机会发难,革去奕欣议政王职位及其他差使。

安德海以功名利禄为诱饵,培养党羽,广泛结交朝臣,一时间门庭若市,权倾一时,引起了很多王公大臣的不满,同治皇帝和奕欣也对其有铲除之心。

同治七年(1868 年),安德海在北京最大的酒楼前门外天福堂大酒楼张灯结彩,大摆酒宴,正式娶 19 岁的徽班旦角、艺名九岁红的马赛花为妻。慈禧太后为了表示宠爱,特地赏赐了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太监娶妻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安德海得势之后越发贪婪,利用各种机会敲诈勒索、中饱私囊。比如他利用丧母的机会,让同乡的知县随大份礼,其他官阶比他大的官员不得不随更多的礼,借此大发横财。

同治八年(1869 年),久在宫闱的安德海想出宫游玩并借机敛财,遂借口预备同治帝大婚典礼,再三请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获得慈禧太后许可后,带领一班随从出京。

清朝有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安德海当时只是六品蓝翎太监,却违反祖制、擅出宫禁。他在途经山东德州境内时,因行为可疑被德州知州上报给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早就对安德海的仗势骄横非常愤慨,接报后立拟密折,痛陈安德海种种不法行径,并申诉了自己将其截拿审办的理由。最终,丁宝桢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

安德海之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也使得朝野上下大快人心。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太监,恃宠而骄。违反祖制,擅自出宫,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处死了安德海。

安德海的死在一定程度上慈禧太后的势力受到了一定的打击。这一事件也表明了清朝统治者对宦官干政的警惕,对后来清朝宫廷的政治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李连英出生于1848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人,是清末权宦。李连英历经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晋升为太监,次年入宫。他先在郑亲王端华的府邸当差,后被调入奏事处,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调到景仁宫当差,伺候婉贵妃。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李莲英正式被调到长春宫侍奉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为其取名“莲英”。

李莲英为人聪明伶俐、善于逢迎,很得慈禧太后喜爱,李莲英因出色的梳头手艺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喜爱。李莲英用心钻研,不仅能把慈禧的头发梳得光顺整齐,还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服饰为慈禧设计合适的发型,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慈禧对美的追求,也为他自己赢得了晋升的机会和在宫中的地位。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他开始频繁受到奖赏,从最初的八品顶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时,已被赏加至三品顶戴花翎,赏月薪二十八两。

李莲英能够准确地把握慈禧太后的喜好和情绪变化,从而投其所好。他知道慈禧喜欢听戏,便经常安排一些精彩的戏曲表演,并且在慈禧观看演出时,细心地照顾她的饮食起居,让慈禧在看戏的过程中感到舒适和愉悦。他还擅长讲笑话、说故事,为慈禧解闷,成为慈禧晚年生活中重要的陪伴者。

安德海因违反祖制擅自出宫被处死,李莲英吸取了他的教训,在行为上较为收敛,尽量避免过于招摇,减少了树敌。在一些敏感的政治事件中,他也尽量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轻易参与到朝廷大臣之间的纷争中去,这使得他在复杂的宫廷环境中能够生存得更久。

作为太监总管,李莲英需要管理宫中的诸多事务,包括太监、宫女的调度安排,宫廷物资的采购和分配等。在长期的宫廷生活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妥善地处理各种事务,维持宫廷的正常运转。并且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上,他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手段化解危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宫廷的稳定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李莲英陪同总理海军大臣醇亲王奕譞前往巡视北洋海军,这一行为在朝廷引起了波澜,监察御史朱一新上奏指责太监李莲英干政,但被慈禧太后斥责并降为主事。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慈禧封李莲英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

李莲英在宫中也有一些争议性的行为。一些清朝官员指责他干涉政治,他也利用自己的权力进行贪污腐败、收受贿赂、徇私舞弊等,他曾在江宁织造拿图样的环节敲诈钱财。但对于一般宫内其他太监嫔妃来说,李莲英保护过很多人,宫内对其评价正面较多。

虽然李莲英与光绪皇帝曾有过矛盾,但在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和光绪西逃的过程中,李莲英对光绪也有过一些照顾的举动。据说在保定,光绪没有地方休息,只能睡在冰凉的土炕上,李莲英看到后将自己的被褥给了光绪,自己则蹲在墙角等天亮,这一行为让光绪对他的看法有所改变。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李莲英办理完慈禧太后丧仪,并为慈禧太后守孝一百天之后,获准回家养老。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李莲英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葬于京西恩济庄太监墓地。由于后世对慈禧太后的评价普遍负面,李莲英也时常被描述为阿谀逢迎、仗势欺人的负面形象。

清朝除了安德海和李莲英外,还有一些比较知名的太监。

小德张,宫内起名张兰德,1876 年出生于天津静海县南吕官屯。12 遂自宫其身。

1891 年入宫当太监,1892 年被派入宫内南府升平署戏班学京剧武小生,技艺精湛,深受慈禧太后赏识。庚子事变中,随慈禧太后西狩,回京后升任御膳房掌案,三品顶戴。

1909 年,按照隆裕太后的懿旨,小德张升为长春宫四司八处大总管,权倾一时。

1912年,隆裕太后病逝后,小德张出宫到天津做寓公。刚到天津时,他先与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小德张的过继儿子名为张书森是其大哥儿子。

1917年天津发大水后,他萌生建新房的念头,在天津进行了一系列房产交易和宅院建设等活动。

1928年,清庆王载振以英租界郑州道8.25亩空地、旧城北马路门面房四座及27万元现金购得重庆道宅院,“张宅”遂更名为“庆王府”。之后,小德张着手设计规划他在津的第二个宅院——郑州道旧居。

1950年年底,天津市纺织局准备为纺织工人筹划一处疗养院,与小德张协商转让该楼。纺织局以240件棉布作为交换条件,小德张将整幢大楼转让,改为天津市第一工人疗养院。此后,他在老友的帮助下,选购了睦南道金林村4号小楼,以34件棉布成交。

小德张1957年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于天津家中,终年81岁。

小德张从贫苦出身到成为清朝末年皇室上层太监,历经多个历史时期小德张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生存智慧。

在清朝覆灭后,小德张通过投资房产等方式为自己谋得后路。他亲自设计建造的那些宅院,不仅在当时体现了他的审美和规划能力,也为后世留下了独特的历史建筑遗产。与其他一些在历史巨变中命运多舛的太监相比,小德张的选择让他在动荡的时代中找到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他的房产不仅是物质财富的象征,他的旧居也成为了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之一。

1902 年,崔玉贵因将珍妃推入井中这一事件被剥夺了二总管的职位,并被逐出皇宫。离宫后,崔玉贵先是居住在庆王府。后来,慈禧太后因喜欢看戏又把他召回。

崔玉贵自幼习武,这在太监群体中是比较少见的优势。他凭借一身武艺获得了庆亲王奕匡赏识,被引荐至储秀宫担任太监武术教练。保护慈禧太后的安全,增加了他在宫中的价值。

和李莲英一样,崔玉贵深知慈禧太后喜欢听戏,于是苦练唱戏。他在升平署戏班表现出色,这也是他能够获得慈禧太后喜爱和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

崔玉贵能够摸透慈禧太后的所思所想,善于迎合慈禧太后的心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并且他在复杂的宫廷环境中能够审时度势,这使他在波谲云诡的宫廷权力斗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有观点认为,在八国联军侵华的动荡时期,崔玉贵展现出了一定的领导能力,与慈禧共同参与对外敌的策略制定,帮助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他一直伺候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去世。慈禧太后去世后,崔玉贵出宫,无处可去便去了地安门钟鼓楼后的宏恩观居住(这里是老弱病残太监集中休养的地方)。之后为了静养,他迁居到蓝靛厂“立马关帝庙”。1926 年,崔玉贵因背部生疽病逝,终年六十六岁,随后被安葬于北京西郊金山宝藏寺的墓地中。

太监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复杂的角色。他们有时是皇帝的亲信,有时却成为乱政的祸源。随着封建王朝的终结,太监这一群体也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