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亡国后,我在娱乐圈杀疯了 > 第591章 为了一件道具加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里,林煜躺在白杨木家东厢房的大床上,颇有些辗转反侧的意思在。

同样是在东二胡同住,但是不同的人,生活质量还真是不一样。

最拮据的人家,连一个带上下水的独立卫生间都用不上,还得每天去公共厕所倒粪桶。

最豪华的人家,比如秦正家,这几年里,就连田静文也压不住秦正的那身暴发户气质了,他家的装修风格也越发的金碧辉煌,往院子里一站,跟凡尔赛宫似的。

而最高科技的,应该就是林煜住的这间东厢房了。新韵智家和辰兴集团这两家里,有什么高科技产品,别管用得上用不上,林煜都塞进来了。

幸亏这屋子够大,而且说是一间屋子,但其实用两道屏风隔成了三个区域,能把一些用不上的东西堆到最里面。

否则的话,林煜要是一觉睡醒,看见一个黑漆漆的人形机器人和一只银光闪闪的机器狗,也是挺容易被吓到的。

当时,林煜是想顺手把白杨木家和谭三贤家两个院子都改建一下的,反正花不了多少钱,但两位老爷子坚决不同意。

智能化的家居,给林煜这样的年轻人带来的是便捷。

但是换成了两个老爷子,要是真过上了那种刷个牙都有机器人伺候的生活,他们会觉得自己是真的老了,不中用了。

不过,就算是林煜,也并不是一直都觉得这套智能家居好的。

比如说现在吧,他的腕表监测到了他目前的情绪值处在烦躁的区域内,数据上传到了屋子里的智能中枢之后,自动开始播放了一首节奏舒缓的乐曲,并且打开了暖黄色的氛围灯。

那个一直在最里间的墙角挺尸的人形机器人,还打开冰箱,帮林煜拿来了一块巧克力蛋糕和一瓶可乐。

如果有一天,年轻人都不愿意成家了,那一定有科技发展的原因在。

腕表察觉情绪,然后智能化展开一系列可以令人心情更好的措施,这可比男朋友或者女朋友贴心多了。

但是这一套连招里面,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是能够解决林煜现在的困扰的。

林煜烦恼的来源,就是白天谭三贤塞给他的那个蛐蛐罐子。

白天的时候,林煜就觉得,这个罐子的审美怪好的,有一种没有经历过清章总污染的美感。

回来之后,把这罐子翻过来,一看底款,好么,大明宣德年制。

和溥仪比起来,大明宣德皇帝朱瞻基玩蛐蛐的名声要更响亮一些。

而溥仪有朱瞻基用过的蛐蛐罐子,就更加正常了。甚至,林煜已经可以脑补出这个罐子是怎么落到谭三贤手上的。

明清两代,大部分时间都是以燕京紫禁城为皇城的。

崇祯走得急,跑了没多远就找了棵树给大明画上了一个还算体面的句号,而宫里的那些宝贝,当然也就都留下来了。

后来,满清皇室接手了那个巨大的宫城,自然也就得到了宫里的那些宝贝。

换了朝廷,那些旧东西基本上就收进库房了。就算后来清政府缺钱了,那也是宁可挪用军资,也不会把这些前朝的东西翻出来用。

直到,清朝灭亡之后,依旧住在紫禁城里的溥仪缺钱了,为了搞钱,他偷了库房的东西拿出去卖。

这些东西卖出去了之后,当然还是到了一些识货的行家手里。可是那几十年里一次次天翻地覆,这些东西也就散落各方了。

溥仪在离开紫禁城几十年后,故地重游,在太和殿的龙椅之下翻出了旧日的蛐蛐罐子,这个故事是不太靠谱的。

估计也就是那会儿在植物园担任普通职员的溥仪,在哪个犄角旮旯里面,翻到了这个被当成废品闲置的蛐蛐罐子。

那年头,可没人发展斗蛐蛐这种爱好,就这么一个巴掌大的瓷罐,形状也怪,装什么都不合用,可不就是废物吗?

所以,溥仪在获得特赦之后,估计也通过各种渠道收拢了一些之前被他变卖出去的紫禁城的藏宝。

那时候的谭三贤,刚参加工作,正是富有激情的时刻。他那么一个根红苗正的好青年,故意在溥仪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帮过一些忙。

溥仪呢,早年间随手打赏别人的习惯暂时也没改了,所以出于报答,出于感动,就送了谭三贤这个罐子。

当年,溥仪送出去的只是一个不太能见光,在当时也没什么收藏价值的罐子。

但是现在,谭三贤送给林煜的,却是一个传承有序,品相完美的官窑精品,被两朝帝王把玩过,这东西要是碰上偏好这品类的藏家,能卖出天价。

这份礼,太重了,林煜绝对不能等闲待之。

这里,倒也看出一些白杨木和谭三贤的不同来。如果这份礼是白杨木送的,林煜收也就收了,不用有什么多余的想法。

但是这份礼是谭三贤送的,林煜就还得有一些回报才行。回报未必要达成同等的价值,但态度是要摆出来的。

谭三贤说,林煜手上拿着这个蛐蛐罐子,他在拍《末代皇帝》这部剧的时候,可以避免很多闲话。

这是实话。但是不能只简单地理解这份字面上的意思。

林煜现在这份剧本,已经尽可能地避免了那些会惹麻烦的内容。而谭三贤深层的意思,可能是希望他再加一些内容。

末帝溥仪这个素材,估计也就拍这一次了。如果不把想表达的内容都拍出来,以后会很懊悔的。

那么要加的内容是哪些呢?自然,依旧是与这个蛐蛐罐子有关的。

一方面,就是溥仪在孩提时期,清朝还没有灭亡的时候,作为一个不省事的幼童,龙椅上的提线木偶,他的那些作为。

而另一方面,最好是把溥仪往外倒卖紫禁城文物的故事也拍出来。

这两大情节,林煜的剧本中虽然有,但是都一笔带过了。

这些剧情,和林煜想要表达的主线关系并不大。而且,这些剧情呈现的是清廷最腐朽落败的一幕。

还是那句话,溥仪是没有子女后辈的,但是当年他身边的那些亲贵重臣有啊,而且现在,很多人就在文艺界,林煜不得不顾虑这些人。

林煜自己是不怕那些人的。但要是真的和那些人彻底对立起来,会给他的员工,朋友们增加不少阻碍。

如果真是涉及到根本立场的原则性问题,那么林煜自然不会退让。但这是一些旁支侧节,而且维护祖上的名声,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林煜一开始没有打算一路莽过去。

伟人说过,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那些人又没有复辟的情节,大家是在一起建设新时代的精神文化,没必要做得太绝。

但是,今天谭三贤却是在暗示林煜,要去戳那些人的脊梁骨。林煜实在是有些难以抉择。

二十年前,遇事不决抛硬币。

据说,抛硬币并不能保住你做出最好的决定,但是硬币抛起到落地的这个过程,却能让你想清楚你内心想要的是什么结果。

而如今,有新的方法了。遇事不决,问AI。

夜已深了,林煜不想再出声召唤语音助手,于是就翻出手机来,打字问道:“我现在遇到一个两难的问题,应该怎么寻找破局之道?”

AI的回答也很快:“世上没有绝对的平衡。当你觉得两难的时候,不妨跳出来,再多找些解题条件哟。”

跳出来?林煜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个跳出来,应该是往那些清廷后人身上找找原因。

他给AI的提示条件很少,所以AI也只是给出了一个挺模糊的回答。但是,像在等待硬币落下的过程一样,林煜的心中,其实也已经有了偏向。

他终究是偏向了恩师,决定从那些外人的身上找毛病。只要能找到一点,他就会毫无心理负担地彻底选择谭三贤。

不查不知道,一查了之后吧,简直是有点触目惊心了。

清廷后人,也并非都留在了国内。有一部分人,陆续流亡海外。而其中一些人,成了现在的反华势力的主力成员。

他们似乎还做着春秋大梦,要是不解放,他们就都还是皇室成员,可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林煜明白了,谭三贤要打击的,不是国内的这些正面积极的文艺工作者,而是那些在海外上蹿下跳的遗老遗少。

收拾这些人,林煜本就是没有丝毫心理负担的。他现在只怪自己太迟钝,竟然等到谭三贤提醒之后,才发现了这个问题。

哎,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就算他再博闻强识,他获取信息的效率,也远远比不上AI大模型。

林煜也突然发现,自己之前对AI的抵触情绪,是不太正确的。或许,这才是未来应该有的方向。

反思了自己身上暴露出来的两个问题之后,林煜也彻底没了睡意,直接坐了起来,打开了《末代皇帝》的剧本,开始修改了起来。

他要增添的这些情节,主旨是讽刺,挖苦,批判。写这类型的剧本,对林煜来说,倒是比写歌颂赞扬还要容易一些。

一晚上的时间,新剧本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