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炉子里柴火发出噼啪的声音,火光照红了少年半边脸,他的表情痛苦且绝望。

宋芫睁大眼睛,他开始意识到,二林出现了心理问题。

宋芫一时间也没办法能开解他。

在科举那篇小说中,二林后来还是继续上了学的,估计后面是他自己慢慢想开了吧。

米汤熬好了,盛了碗,端去喂丫丫吃。

小家伙吃饱,就“咿咿呀呀”说起了婴语。

这时候的小崽子,正是“话唠”的时候,就算没人陪聊,也能自己一只崽自言自语半天。

看见宋芫,小家伙眼睛一下子亮了,冲着宋芫“啊啊”叫了起来。

宋芫想起昨晚那泡尿,顿时停下脚步,匆匆说了句“我出去转转,顺便找找看有没有什么吃的”,然后脚底抹油,溜了。

丫丫小手指着宋芫,气得“哇哇”直叫。

看着宋芫走远,二丫幽幽说:“别叫了,再叫他也不会理你。”

小家伙也不知道有没有听懂,皱了皱小脸,朝着二丫吐起了口水泡泡。

正巧二林抱着尿布进门,听到她的话,无奈说:“你别老针对大哥了,既然他已经改过自新了,过去的事就当它过去了。”

二丫撇撇嘴,不说话。

二林压低声音:“况且你昨天把他头都打破了,他不也没有跟你计较吗。”

听到这,二丫急得跺了跺脚:“一锅汤就把你收买了,我才不信他会变好,谁说他没有计较的,他肯定是憋着坏主意,不信你就等着瞧。”

二林叹了叹气,提醒她:“那你别做得太过分了,真惹大哥不高兴,把你卖了,我也救不了你。”

宋芫不知道他走后,龙凤胎兄妹俩还谈了几句。

如果听到了,他定然会恍然大悟,难怪人家会成为恶毒女配,小小年纪就充满心机了。

昨天发生的事情太多,宋芫都没想起来追究罪魁祸首这事,就算知道了是二丫干的,他也没法对九岁的孩子动粗啊,顶多教育她两句罢了。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趁着天气好,村民们纷纷扛着锄头下田耕种。

宋芫一路散步到河边,春日融融,和风阵阵,绿柳红樱,草长莺飞,深深呼吸一口气,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泥土的清香。

虽然古代各种不方便,可这纯天然的环境是没得说的。

宋芫看着清澈的河水,河里游来游去的小鱼也清晰可辨。

宋芫摸摸下巴,心想,干脆抓点鱼回去吃吧。

在原主记忆里,大家似乎很少抓鱼吃,只有小孩子贪玩下水,才会抓点鱼虾,在岸边烤来吃。

先不说好不好吃,反正好玩是挺好玩的。

至于家里煮的饭菜,是极少会出现鱼虾的。

并不是大家不吃鱼虾,毕竟鱼虾不能果腹,节省不了粮食,抓鱼抓虾还要浪费不少体力。

再者就是,想把鱼弄得好吃,还得需要油盐和调料,平民百姓炒菜都不舍得多滴两滴油,又怎会为吃一口鱼浪费油盐。

宋芫观察了下河里的鱼,基本都是手指长的小鱼仔,很好,炸起来吃一定很香。

煎着也好吃。

实在不行晒成小鱼干,拿姜蒜一起蒸也行。

反正不管怎么吃都好吃。

短短几秒钟,他的脑子里已经闪过各种吃法。

但问题是,没有渔网,要怎么捞鱼呢。

宋芫很苦恼,对着河边看了半天,但实在不甘心放弃。

算了,自己手动编个鱼笼吧。

编鱼笼不难,主要是材料,宋芫看了眼附近,发现河的下游长满了芦苇。

他立即过去,拔了些芦苇回来,找了块看起来稍微比较干净的石头,坐在上面开始编鱼笼。

太阳逐渐爬上头顶,即使是春光和煦的春日,临到正午,太阳还是避免不了有些晒。

宋芫转了个身,背对着阳光,继续编鱼笼。

附近田里干活的村民们放下了手上的锄头,到这个点,大家肚子都已经空了,陆陆续续扛着锄头回家吃饭。

经过河边,有人一眼瞥见河边的背影。

“哎,那不是宋家小子吗,他在河边做啥?”

另一个人语气不屑:“管他那么多做什么,走了走了。”

村里大多看不起宋大树的为人,尤其当知道,他连亲爹娘的丧事都不回来操办后,村里人就更鄙视他了,更不屑与他往来。

此时宋芫心神专注地编鱼笼,也没察觉到,有人在背后讨论他。

一开始他动作还不熟练,编了拆,拆了编,茅草都扯断好几根了,越编下来,他的速度就越快,十指不停飞舞,到后面,他的手指快得几乎出现残影。

鱼笼逐渐在他手中成型,做好主体,宋芫琢磨了下,做倒须不合适,他干脆又编了个圆篦子,里面还插进一根小棍子。

然后把圆篦子放进鱼笼里,小棍子用来固定住鱼笼,这样一个可以转动的机关就做好了。

做好鱼笼后,宋芫长长地舒出一口气,扭了扭脖子。坐久了,脖子都僵硬了,肩膀也有些酸痛。他转了转脑袋,再捶了捶肩膀,好一会才缓过来。

宋芫拿着刚编好的鱼笼,脱掉鞋袜,走下河里。

此时填饱肚子,休息过后的村民又准备下田干活。

刚刚在河边看见宋芫的青年,这会又忍不住往河边看了眼,没看到宋芫,正想收回目光,忽然他视线一顿,看见河里有个人,弯着腰捉鱼,他愣了下:“你看宋大树在抓鱼。”

青年的声音引起大家的注意,有人嘲笑:“他家该不是吃不上饭了吧。”

一人不可思议道:“村里不是刚给他们凑过粮吗,这才几天,就吃完了?!”

“也难说,宋大树那人,向来就不知道节俭。”

老者长吁短叹:“唉,老宋夫妇俩都不在了,大树又不中用,留下几个小的,可怎么活哟。”

也有人漠不关心说:“人各有命,关心这么多做什么,难不成你去借粮给他们,反正我不借。”

一群人边说边走,没再继续关注河里捞鱼的宋芫。

在这个吃不饱的年代,他们的同情心也是有限的,能不落井下石已算是好了。

宋芫一动不动地站在河里,等着鱼儿游过来时,他眼疾手快拿起鱼笼一兜,再迅速捞起,轻轻松松捞了一小篓鱼。

河里的小鱼笨笨的,一捞一个准,再把圆篦子一翻,小鱼就出不来了。

很快,宋芫就捞了一小篓鱼,提着鱼笼喜滋滋回家。

当然,宋芫不清楚,他刚捞完鱼回去,村里就传遍了,他家已经吃不上饭,饿得只能下河捞鱼吃了。

当宋芫听到这个谣言时,已经是晚上的事了。

牛婶风风火火过来,一进门就大声嚷嚷:“宋家小子,你是不是又偷吃丫丫的米粮了。”

宋芫很冤枉:“我没有啊!”

“没有?”牛婶不信,“村里都传遍了,你家一点口粮都没有,饿得下河捞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