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 > 第141章 郭嘉失望离袁绍 张鲁暗中聚兵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1章 郭嘉失望离袁绍 张鲁暗中聚兵将

“哎~,子远,郭先生不远千里前来相投,是为致诚,虽然进言之策并非良策,但也是奉孝一片忠心,岂可因言获罪?”袁绍看着面色平静的郭嘉,心中暗自不悦,但自己毕竟才得平原郡守之位,正是用人之时。虽然这郭嘉并非大族出身,所进之策也并不符合自己,但如若自己今日任由郭嘉被害,此事传扬出去,对自己的名声不利,也对自己接下来招贤纳士的行动不利。遂出声打断了许攸。

许攸闻言赶忙对着袁绍恭敬一礼:“攸实乃是看不得此等暗害主公之徒在此大放厥词,因此僭越,还请主公恕罪!”

“子远之心吾岂不知?无罪矣!哈哈哈!”袁绍一脸笑意的对着许攸挥了挥手,然后转头对着场中的郭嘉道:“郭先生进言之策亦有可取之处,吾自当择其佳言采纳之,只是子远性子有些急躁,让郭先生受惊矣!还请勿怪!”

场中的郭嘉面色平静,对着袁绍拱手道:“袁公大量!是嘉唐突了,未顾及袁公麾下实情,以致许先生误会!”

“呵呵,郭先生不怪便好,以后还请郭先生亦如子远一般多多助吾才是。”袁绍看郭嘉如此上道,脸上的笑容才真诚了几分。

郭嘉听到袁绍此言,再次恭敬一礼然后退回到自己在帐门边的位置。只是心中已经对这位拥有四世三公名声的“袁氏大才”有了几分失望。

......时间回到三日前,早已看出天下将乱,又对汉室无感的郭嘉,因袁绍近来一直在招贤纳士,又顶着个四世三公的名头,便自颍川阳翟一路行至平原郡,前来拜见袁绍。

当时袁绍可谓十分热情,闻听郭嘉乃是寒门出身亦以非常高的规格招待,让郭嘉有些受宠若惊。不过生性放浪,不拘小节的郭嘉倒是没有表现得拘谨。随后三日又与袁绍麾下几名谋士逢纪、审配、辛评等人交流了一番,让几人甚是佩服其才华。

谁知昨日郭嘉与袁绍谋主许攸的见面并不愉快,二人一番交流,几次针锋相对,让许攸心中隐隐忌惮郭嘉其才,因此才有今日许攸借机发难之事。不过让郭嘉对袁绍失望的是,今日进言本就是郭嘉有意为之,其中真正核心乃是“功高盖主”,意图让袁绍重视自己的进言,好引出自己对袁绍未来的规划。但郭嘉却通过昨日与许攸的交流和今日袁绍的态度知道,袁绍根本就没看清形势。

郭嘉看得很明白,这几年大汉南北对峙之势已成,南方诸州武力、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七州,唯一有优势的只有人口。但北方七州百姓因为大将军新政获益,对朝廷、对大将军可谓非常支持,前段时间行商带来的幽州战场的消息便是明证,就连归附的异族都主动不惧生死的自发参战。

而观南方形势,各大士族圈地自守,各方势力争权夺利,根本没有几个人意识到南方已危在旦夕,都在默认的以为打着大汉的旗帜,朝廷便不会动他们。也不好好想想,南方诸州都有多久未向朝廷交税了。如今大将军没有向南方动手,不过是时机未至,边疆未安而已。一旦时机成熟,大将军动念,必将是雷霆万钧之势扫荡南方。

如此天下形势,对汉室无感的郭嘉首先默认的便是选择南方。但郭嘉遍观诸州,也就仅有一个有四世三公名头的袁绍可能有机会抗衡大将军。毕竟有四世三公之名,袁绍就有机会联合南方诸州,再加上袁绍渐渐流传出的贤名,只要大量获取民心,在大汉这面旗帜下,随着时间推移,朝堂上的隐患就会渐渐暴露,届时大将军要么交权,要么动武。可一旦动武,大将军民心、军心尽失,到时候谁主天下沉浮可就不好说了。

失望的郭嘉看着主位上一副礼贤下士模样的袁绍暗自摇头,不动武南方还有机会,可要是南方先动武,那南方绝不会是精兵强将在手的大将军对手,这一刻郭嘉心中升起了离袁绍而去的念头,但又不想投奔在郭嘉看来注定“功高盖主”结局的大将军,一时间让这位年仅二十一岁,在历史上被称为“鬼才”的年轻人有些心灰意冷。

直到三日后,辛评前来拜访郭嘉,才发现袁绍安置郭嘉的小院院门大开,只在屋中留下书信一封而去......

......

汉中郡南郑以东的群山之中,一处草木搭建的道观山门前,一仙风道骨看着也就三十余岁的道人,正端坐在这处山门前的大石之上,口中念念有词,手中则是执笔不断的在各种兽皮上画着让人看不懂的符文。而在其身后则是站着一十三四岁的小道童,正敞开一麻布口袋,等着一旁排队的百姓将粮食倒入其中。

凡是缴粮的百姓,都会来到道士身前跪拜,奉上自己手中的兽皮,等着道士在上面绘画符文。就这般一直到太阳西斜,前来的百姓才渐渐散去,青年道士才带着小道童返回了道观。

“天师,今日入教百姓三百二十七人,但大多乃是菽、麦,另外有三十三人可选为教兵。”青年道士跨进写着“上清观”牌匾的道观,对着正堂大殿中背对大门的一身着道袍的身影汇报道。

“哦?是公则回来了?进殿来喝碗水吧。”背对大门的身影闻声慢慢的转过身来。只见这身影却是一带着儒雅和道家清静无为气质,约莫近四十岁,留着三缕长须的中年人。此时正温和的看着大门外的青年道士,对其招手。

青年道士抬头左右看了一眼,见周围无人后进殿将大门关上,快步来到中年道士跟前:“大兄,吾等在此已经四月有余,教兵亦召集亦有五千余人,如今那董卓逃回南郑,恐刘州牧交待之事无法完成矣,吾等下一步该当如何?”

中年道士则是不紧不慢的说道:“公则,如今那董卓常住南郑,不问治下之事,导致其麾下军兵横行郡县,作奸犯科,这汉中百姓苦董贼久矣!此时吾张鲁以第三代天师之名振臂一呼必可万民景从,但却必定导致百姓死伤惨重,因此吾才藏身于此,暗中召集兵马。”说到这,张鲁盯着青年道士幽幽的道:“卫弟,吾需汝潜回成都,接出母亲及家眷,汝可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