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吴国国都,姑苏

吴王夫差从陈国返回姑苏之后,已经快有两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吴王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吴王宫看着吴国及其周边的舆图。

前年吴军北上灭陈,最后功败垂成,吴王深以为恨,觉得自己的霸业不顺,肯定是自己还有不足,于是与朝中诸卿认真总结了一些失败的原因。

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吴国钱粮积累不够,虽然吴国自先王阖闾开始就励精图治,但自从吴国强盛之后,就接连用兵,先是攻打楚国,而后又攻越国,几乎无岁不战。

所以吴国府库空虚,钱粮一直以来都不够充沛,这也是吴王从陈国撤兵的主要理由。

所以他这一年加大了对越国的剥削,要求越王勾践供粮六十万石,兵甲五千件,原先本来只有这数字的一半,但吴王为了惩罚越国在其伐陈之时对吴国懈怠,所以将粮食兵甲提升了一倍。

六十万石粮食和五千件兵甲几乎需要越国掏空其国内大半的钱粮,纵然如此,越国臣民对勾践依旧没有怨言,心中只有怒火,对吴国的怒火。

二是兵将不足,吴国有心争霸,但全国的军队才八万人,纵然加上三万水军也才十一万,凭借这点兵力想要北上与齐晋争霸,显然是不够的,吴国每次帅军出征的时候都需要担心国内空虚,导致吴王北上之时总是心有顾忌。

所以这一年,吴国将吴军扩充到了十万,其中还不包括三万水军,其实吴王本打算是要将军队扩充到十五万之数,但被一群以伍子胥为首的大臣劝住了,吴国本是蛮荒之地,人口不足,水陆合计十三万大军已经是吴国能够极限了。

要知道这十三万大军可都是脱产的精壮,需要国家的奉养,吴国能够勉强承受主要还是依靠吸越国的血。

三是吴国没有盟友。

中原霸主,如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这三个得到诸国认同的霸主,身边都跟随一堆兄弟。

吴国偏居东南一隅,与诸夏没有往来,纵然可以凭借兵甲之盛威压周边国家一时,但诸国都是面服心不服。

只能施加以威,而不能施加以德,诸国是不会认可的。

吴国若是想要与齐晋争霸,只凭本国一国之力,确实力有不逮。

对于这个问题,伯嚭认为应该先将齐国的盟友区别对待,那些对齐国阳奉阴违的国家,要进行拉拢,对目前还坚定的站在齐国一边的国家,要进行严厉打击。

齐国目前的盟友主要是淮泗周边十二个国家,如:宋、鲁、卫、邾、薛、莒、郳(小邾)、滕、任、郯、费、邳。

伯嚭这一策略,立马得到了吴王的认同,也将遣使分化齐国盟友的任务交给了伯嚭去执行,这段时间,伯嚭的能力也得到了吴王的认可,伯嚭的地位也被吴王提升到了与伍子胥并列的程度。

这让一向看不起伯嚭的伍子胥深感不满。

伍子胥虽然不满吴王重用伯嚭,但对于伯嚭分化拉拢淮泗诸侯的策略还是比较认同的,不过他认为吴国应该还要防备一个国家。

吴王夫差还以为伍子胥又要让他防备越国呢,但谁知伍子胥却是告知吴王应该防备楚国,甚至是用雷霆手段打击楚国。

伍子胥出身楚国,其父兄皆被平王所害,纵然在当年攻破郢都鞭尸平王之后,其对楚国的仇恨依然没有减弱,他最忌惮的是越国,但对于楚国的关注也没有放松。

尤其是新任楚王继位之后就做出朝奉天子,沟通天下诸国,发布求学令、创办规模宏大的清华学宫、还与吴国达成休兵。

据伍子胥查探,发现楚国这一系列的措施都不是楚国令尹的手笔,反而是出自那个至今才十岁的幼君,这让伍子胥一下子就把楚国列为吴国第一威胁的地位,已经超过了越国。

越国勾践虽是个枭雄,但越国国弱民弱,在伍子胥看来至少十年之内,越国只能当个弟弟。

但楚国不一样,楚国是个方圆两千里的大国,人口和钱粮都是不缺的,新任楚王虽是个孩子,但已经展露出雄主之姿,这样的楚国已经在事实上对吴国造成了威胁。

吴王夫差近年虽然有些骄纵,但对于伍子胥给其描述的楚国威胁论还是深以为然的。

吴王一边让伍子胥加紧训练新扩充的两万新军,一边让伯嚭尽快积蓄钱粮,做好伐楚的准备。

伯嚭的父亲是楚国的贤臣,后也被楚国奸臣所害,其逃出楚国之后就投奔了伍子胥,伍子胥虽然看不上伯嚭是品德,但对于伯嚭的才能还是认可的,于是他就将伯嚭引荐给了先吴王阖闾。

伯嚭对楚国也是恨得不行,现在又有机会伐楚,他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帮吴王搜刮钱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