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盛京。

一场血雨腥风过去,当东方泛起一丝鱼肚白的时候,街上才有人探出头来。

实在是昨天半夜的金戈之声太过吓人了。

而且,明明昨天晚上没有下雨,可是街道上却到处都是湿的。

隐约之中,还有血腥之气。

看不见的角落还有一些可疑未被抺除的痕迹。

使人胆战心惊。

但不管如何,老百姓都是要活命的。

要活命就得出门扒食做事。

小摊小贩得出门摆摊,操持家务的,要出门采买一家几口吃食。

既然街面平静如常,那么该出门的还是要出门的。

各家探头探脑一番之后,无事发生,便将门大开,该干啥干啥了。

待小摊小贩们摆起来,大爷大妈们都上了街,虽然不说有多热闹,却也带来了喧闹。

有了喧闹声,这座城市才顿时又活了过来。

昨日太子在养心殿的后面静养,十多个太医看着,文武百官司为证。

太子殿下硬是没有一丝咳嗽。

晚上倒是起了些动静。

却不是太子的动静。

而是有不知死活的宫女,带着一身香气爬床,被太子一脚踹死。

后又有女官体力不支,香汗淋漓,差点倒在太子身上,却被不懂怜香惜玉的太子当场赐死。

又有小贼进了大殿,被乱箭射死。

又来了几波不敢来的访客,也都被甲卫给杀尽了。

据说,有一个颇有些本事,还闯到了太子跟前,却不想却被太子一刀斩了。

看来,早年传言,太子病弱,境界掉落了几个境界,都是假的。

一大早上,金銮殿上分作几派吵成一团。

一派是太子党,告曰圣上,说李氏污蔑太子有疾,存心不良,只怕是心怀不轨。

一派是李氏党,说李氏之所以指出太子有疾,一是关心天下社稷,一心为了太子的身体着想,三是为了慕容皇族子嗣绵延,为了慕容一族江山永固。

还有一派煽风点火。

最后一派就是和稀泥。

大殿上吵成一团。

可不管如何,太子之前被逼,当着众医的面在养心殿后,名为关心,实为监察的关了一天一夜,怎么都得给个说法。

所以,就算李氏说到天花乱坠,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李氏本来想将锅推到其它世家。

可是顾氏最近惊厥得很,他们没找到机会,如今在殿上煽风点火的就是以顾氏一派为主。

郑氏一直效忠皇族,皇上自然不会信。

且郑氏虽然没有站在李氏这边,却一直和稀泥中,李氏也不敢将郑氏给得罪,以免在这关键时刻,再树新敌。

南阳赵氏本来是最好的背锅者,不想赵尚书自从赵阁老病逝之后,便一直在家守孝,就算多次相邀,也是称病不出,李氏也是无可奈何。

找不到替死鬼,最后皇上与太子盛怒之下,又被顾氏那一派煽风点火,李氏便只能承担所有。

据说,不止李氏家主被圣上呵斥了,就连李氏一脉扶持起来的,在朝堂上地位最高最受皇上仰仗的丞相大人,都被皇上打了板子,责令闭门思过三月不得出。

朝堂之上,瞬息万变,三个月得发生多少事。

身为一国之相的丞相三月不出,那可比李氏家主,受呵斥都要来得严重得多。

可是,此次他们挑战的是太子的威严,又是丞相为首一脉请愿,如今太子无疾,他们便是子虚乌有,此一系受罚也无可厚非。

只是,谁都没想到,太子明明已经十分确定是肺痨。

如今居然不但痊愈,还能有余力将所有的毒剑都挡住。

当然了,受罚的也不止丞相一人。

朝堂上李氏一脉,在皇上与太子盛怒之下,都多少受了些处分,一时间也是大伤元气。

这还不算完。

对于李氏来说,更糟糕的还在后头。

因为,太子静养自证时,一会女官累得“香汗淋漓”,一会有宫女爬床,一会又有人刺杀,太子有理由怀疑宫中有奸细,与外面的乱党,里应外合,想要颠覆皇权。

是以,朝堂之事结束之后,宫中也来了一次名正言顺的大清理。

太后的慈宁宫里,拖出去三四个人直接斩杀。

其中一人竟然还是一直跟随太后,在她身边伺候了二十年的老嬷嬷。

就连皇后宫里,也出了好几个有嫌疑的宫人。

皇上一气之下,废后的话都差点说出来了。

太后与皇上争执,最后竟然身体有所不及,昏倒了过去。

太后是皇上的母亲,若是太后倒了,那么……

李家主这才完全慌了。

据说一向傲慢无比,不将任何人看在眼里的李氏家主,出了皇宫之后,便来到了太子府求见。

求太子让龚齐洪去给太后医病。

太子自然不会见。

一个顶流世家的家主,居然在太子府门口流泪不止,坐地痛哭,可叹姑母命苦。

如此这般,外人知道的不知道的,都以为太子有多不孝,将好的医士大夫放在自己府上,宁可雪藏,也不给太后去看病,不尽孝道。

本来,一场事故,起因是李氏逼迫太子殿下要么死,要么让位。

如今却变成了太子大不孝。

李氏家主在太子府门口,作完了秀,引得一大群人非议太子殿下,觉得太子不贤,觉得丞相之所以请愿验查太子殿下身体,虽然有错,却也是一片忠正之心。

当然了,普通的老百姓,也不敢带头非议皇室,非议太子殿下。

人群里自然有李氏的人带头。

不需要百姓去亲口非议,只要他们听到了,心里种下了怀疑就行了。

办完此事,李氏家主便去了京中顾氏掌事人的府里。

李氏如今大倒霉,顾氏不但不全方位支应,居然还在殿上煽风点火,李氏家主自然不服。

事实上,若不是顾氏那一系的人一直在那里煽风点火,丞相也不可能受到那么严重的惩罚。

顾家主在三清观,不管顾氏族中之事。

顾少家主又不在京中,李氏家主自然只能找顾氏在驻在京中的话事人好好的问一问责。

两家都是顶级世家,一根绳上的蚂蚱不说,他更是如今顾氏家主夫人的兄长,是掌事少家主的长辈,顾氏未来宗妇的父亲。

无论是哪一个身份,他都能盛气凌人的好好质问一番。

可是,京中顾氏的话事人居然称病不见。

这老东西才从大殿上回家,居然就能病的不能见人,可将李家主给气坏了。

可如今,他也不能将顾府给捶了。

恼怒之后,他转身便又去了赵府。

去寻赵尚书。

丞相三月不能上朝,赵氏这个尚书就显得很重要了。

不过,就算重要,于他李氏来说,也过一条狗而已。

赵家跟随他们李氏几十年,得了那么多的好处,如今却是在关键时候称病,置身事外,他绝不允许。

一个差点就要绝嗣了的一流世家,一个一流世家里底蕴最低的世家,居然如今也敢和他叫板,他多次召见不加理会,可真是登鼻子上脸。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想寻赵尚书的不是。

赵尚书也正想寻他的不是呢。

赵尚书的儿子赵敬(赵敬字子阳,此前曾化名赵之阳),如今很是不好。

赵之阳离开了南开郡不到两个月,已经胖了五十多斤了。

他每天什么事都不想干。

脑子里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吃。

如果还有第二个字,那就是“饿~!”

他要吃肉,他要吃重口味的东西。

若是不满足于他,他便大发雷霆。

无论谁来了都不管用。

初时,赵之阳还算能听一下赵尚书的劝,就算止不住想吃,却也不会恶语相对,拳脚相加。

如今,却不同了。

只要赵尚书说话不太当听,赵之阳就恨不得动手直接打死他这个当爹的。

当然了,若不是身边的护卫们在,只怕赵之阳的拳头,也早就落在了赵尚书的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