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北朝民歌,描述的就是浑河边美景。
与几百年后的明清乃至共和国早期,此地生态被破坏,导致黄沙卷地不同。
此时的浑河边,可以真正当得起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
就连在后世河道宽又浅,河水泥沙含量极大的浑河,在此时都是比较清澈,水量也比较充足的。
张昭接见了跟武达儿一起回来的契丹使者之后,就召集众将商议了半天。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错过此次会面。
一是可以与契丹人缓和关系,好争取时间消化定难军四州、灵武军三州,以及继续开发河西陇右的地盘。
二是可以趁着这个窗口期,拿下高昌回鹘,消灭身后最大的隐患。
只要没了高昌回鹘,就不担心会被契丹人东西夹击。
而且高昌回鹘的仆固家可汗是整个安西北庭,最后一个回鹘人的可汗。
张昭要是击败了高昌回鹘,就可以逼迫回鹘人承认他的菊儿汗尊号,成为安西、北庭、河西回鹘人、拔悉密人的共同可汗。
更重要的是,在回鹘以北,还有黠戛斯部落二十万人存在。
长兴二年,既九年前的公元九三一年,黠戛斯遭遇严重的白灾,又被契丹威胁,遂投靠了契丹人,契丹人设立黠戛斯大王府进行羁縻统治。
后世都把黠戛斯,以及黠戛斯以南阿尔泰山一代的部落,当成契丹人的统治范围,实际上这是不准确的。
这些部落,只是名义上臣服于契丹人而已。
契丹人也只是进行了收几张牛羊皮后,就不去劫掠他们的粗暴统治。
说白了,这不过是这些部落在给契丹人交保护费,以免除被契丹人打劫。
历史上他们经过一百多年的契丹统治,逐步契丹化。
有些部落首领还跟契丹人联姻,最后成了耶律大石得以在河中立足的基础。
但现在对于契丹人来说,这些部落并不重要。
不过张昭还是看得上的,至少他们的牛皮、牛筋、牛角等可以用来做甲和弓的战备物资,张昭很需要。
所以张昭准备在解决高昌回鹘,让回鹘人也尊他为菊儿汗之后,去威胁拉拢并逐步掌控这些部落。
而且他也有一个耶律德光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张昭轮转圣王的身份。
黠戛斯的信仰与高昌回鹘差不多,都是拜火教掺杂着摩尼教,这两教转换成佛教非常容易。
在中原,张昭的轮转圣王加法王菩萨头衔不能铺开,因为他要在中原一定程度上通过打佛教寺庙的土豪,而获取生产资料以促进生产。
而且中原汉族的文化,基本没有神权生存的土壤,在中原搞这个,属于是得不偿失。
但在青塘高原和黠戛斯所在的外天山、唐努乌梁海、北海(贝加尔湖),这套做法很吃香。
以武力威胁,以盐糖茶三大杀器诱惑,用改良后佛教控制思想,那画面,想想都美。
当然,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张昭和手下一众军将都没说,但谁都知道。
那就是自去年七月底张昭率军出征以来,大军离开凉州,已经八个多月了。
这八个多月以来,最多时算上民夫,用兵规模接近七万。
对于新生的河西政权来说,消耗的钱粮已经逼近极限,过去一年多积存的粮草,基本也已经消耗完毕。
同时,去年的秋收和今年的春耕,都因为抽调了大量的丁壮,而导致进度有所延缓下降。
军心士气方面,经过了六个月的夏州围城战,从上到下,疲惫不堪,都希望赶紧回河西去修整。
同时这两万各部党项诸羌骑兵才刚刚收服,战斗力还是一个比较薛定谔的状态,并不能作为可靠的倚仗。
所以看着张昭率领了数万大军,但实际上,全军上下都不希望继续开战,至少是和契丹这样看起来就比较强大的敌人开战。
他们现在雄赳赳气昂昂的跟着张昭往浑河而去,完全就是靠张昭自身的威望,从而让手下的士兵保持了较高的士气。
但威望这种东西,不能多用,也不能用得太狠,积攒起来难得很,丢掉可就太快了。
退一万步说,即使上下都愿意与契丹人碰一碰,张昭也不会选择这个时候。
因为河西军能用两三万人就可以出击四方,并且保证强大的战斗力的法宝,很特殊。
譬如在我大宋时期,一个正规的甲士,需要配备一个帮他着甲,战阵上反复冲杀间歇喂饭喂水,甚至充当按摩技师的辅兵。
一个帮他在缺少骡马时背负甲胄的力夫。
一个给他打理、修补甲胄,背负米粮的准匠人。
每一火也就是十个甲士,还需要两个照顾骡马的民夫。
也就是说,一个甲士背后,至少是需要三个人来伺候,有时候会需要四个,这样才能保证甲士充足的体力和专注战场拼杀。
这也是宋军,往往一搞就是十几万人,但实际作战的,也就三四万最多四五万的最大原因。
而在归义军中,甲士们拥有的辅兵和民夫是多少呢?
差不多三到四个人拥有一个,而且这些辅兵还大多会兼任团结弓手,并不是时时刻刻在甲士们身边。
其中固然有归义军布面铁甲和锁子甲多,穿戴方便,重量轻,以及骡马远多于一般军队的原因。
也有归义军甲士耐苦战,能吃苦的因素在里面。
自古秦兵耐苦战,可不是说着玩的,河西陇右那也是秦兵的一大来源。
但不管怎么说,虽然这为归义军出动大军,节约了极大的成本,提升了行军速度。
并且在战场上不容易崩溃,毕竟甲士多、精锐多,而辅兵、民夫少,军队自然就不容易被打垮。
可是在经历过长时间的征战之后,这种优势,就会被逐渐抵消。
身体和心里上的疲惫,比一般的军队,还是要来的快一些的。
所以,此刻的归义军,战斗力和意志,都不是最佳的状态。
面对契丹这样的敌人,张昭不会选择在此时跟他们开打,与耶律德光会面,那就是避免此时开战的最好机会。
双方的会面地点,就定在浑河边的一座小烽燧堡中。
这个烽燧堡原本属于长城的一部分,唐代只是不修长城,但不是没有长城,反而对于汉代和北朝长城某些功能性不错的地段,维护还是很上心的。
这个无名烽燧堡就是其中之一,四百年后,它还会有个响当当的名字-杀胡口。
当然现在远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成为出塞的主要关口,他就是一个小土城烽燧堡而已。
对于张昭和耶律德光来说,他们这种层级的人物会面,那是非常非常考验各方水平的一件事。
选定地方和日期之后,双方的先锋部队,就开始进驻了这里。
张昭选定的,是白从信的三百轻甲骁骑和李存惠所部最精锐的三百骑兵。
至于慕容信长,他则在离此大约五里左右的地方,替张昭控制军队。
阎晋、泛全、阴鹞子、马鹞子、马杀才都不在,也只有慕容信长控制军队,张昭最为放心。
同样的,耶律德光也拣选了左右皮室军各三百骑兵,还很贴心的把皇叔耶律安端和弟弟耶律李胡都带在了身边,他必须要这样,才不担心有人捣鬼。
而在双方见面以前,各自就向对方派出了数十人的观军使。
表面上说,是去观赏对方军容,实际上是去确定对方遵守了约定没有。
因为按照约定,双方各除了这六百骑兵以外,都必须将军队退至五里以外。
张昭派沈念般、折逋嘉施、黄英达三人为观军使,率上百精骑巡查,基本确定契丹兵马,都遵守了约定。
耶律德光派耶律屋质、韩匡嗣等为观军使,除了确定河西兵马都在指定位置以外,还向耶律德光报告了他们眼中的归义军。
旌旗招展,战马雄健,数千铁甲士手持强弓硬弩,列阵一个时辰而不动分毫,轻重甲骑骁悍无比,各部游骑遮天蔽日。
在张昭和慕容信长看来,他们这三万五千大军,能有契丹皮室军这个档次的,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千人。
但在耶律屋质和韩匡嗣看来,河西归义军中,能与皮室军相比的,最少有一万人。
特别是那最精锐的手持陌刀,装备布面铁甲和强弓硬弩的一千多人,战斗力远在一般皮室军之上,是相当可怕的精锐。
得到这个回复的耶律德光当即明白,归义军,不是随便抽调三五万人就可以击败的,遂也熄了突袭张昭的打算。
加上会面之事,张昭没有给契丹人任何漏洞可利用,双方的会面,就如约而行了。
杀虎口位于一个浑河流经的山谷处,两侧高山相对望,中间就是河谷,历来都是朔州、云州出入草原的重要通道。
关上两方都没有驻兵,河面的地点,就在山谷边的沙滩上。
这里搭建起了一个相会的高台,张昭和耶律德光各自带了三十名侍卫,其余骑兵都在台下几百米处等候。
耶律德光一身紫袍,打扮的很有汉家风范,头上照例是发髻网兜。
不过这身紫袍相当肥大,衣袍下影影绰绰的像是藏着什么东西。
张昭的打扮,竟然跟耶律德光差不多,照样是一身紫色圆领衫,只是也好像有点大了,头上则缠着罗幞头。
区别最大的,不过是张昭人还年轻,又经常锻炼,因此身长如玉,腰背挺直,给人一种阳刚之美。
耶律德光已经三十八岁了,当上契丹国主之后,不可避免的开始发福。
这身肥大的紫袍一穿,更显臃肿,看起来颜值低了张昭很多。
不过,两人一见面,顿时就起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无他,虽然一人带了三十个护卫,但能近到两人会面高台的,只有两个护卫。
不约而同的,张昭带了蛮熊和顿珠,除了这两步战无敌以外,还有个好处,那就是身材十分雄壮,万一有变,两人一个关门,就能把张昭完全遮住。
耶律德光也一样,选的两个卫士,身材跟蛮熊和顿珠有得一拼。
张昭估算了一下,如果他现在扑过去的话,对面那两个雄壮武士往耶律德光身前一挡,他大概率是撞不开的。
哪怕就是蛮熊、顿珠和他三人一起上,耶律德光也能从容翻下高台。到时候就麻烦了,双方就要真正不死不休的开打。
而且,两人宽大的衣袍中,肯定不约而同穿的是环锁铠,别说手里没武器,就是有武器,也不是几刀能解决的。
考虑到这些,张昭也熄了弄死耶律德光,让契丹人开始内乱的心思。
两人都对自己的安全,做了最严密的考虑。
“河西之主为大契丹国皇帝陛下请酒!”
两人坐定之后,各有熊虎之将分立左右保护,又有各自内侍上前,摆上瓜果菜蔬和美酒。
这句话不是张昭说的,而是他的拔悉密内侍说的。
内侍说完,恭敬的一个肃揖礼,就要过去给耶律德光斟酒。
不过耶律德光的内侍却站在旁边没有离开,不让张昭的拔悉密内侍过去。
“河西之地,可是晋国之臣?”耶律德光看着张昭,亲自说话了。
“河西之土,乃中原之地。非是臣属,乃是手足耳目。”
张昭当然知道耶律德光的意思,他要是承认河西是后晋的臣属。
那耶律德光是石敬瑭的父亲,张昭不过是他假子的臣属,该用什么礼仪来对耶律德光呢?
“韩王以忠臣义士自居,今却不肯明说是否晋主之臣,十八州归国,莫非是作伪?”
“燕云之地,也是中国之土,陛下占据燕云,是也要如匈奴、突厥、沙陀故事,臣属中原?”
耶律德光勃然大怒,“我乃晋主之父,燕云之地非我索取,乃是晋主甘愿割让!”
张昭也反唇相讥,“某只听闻有父亲留下遗产给儿子,没听说儿子反赠予祖产给父亲的,陛下莫非是入门墙的继父?”
所谓入门墙的继父,是指那种有钱人家妇人死了丈夫后,再招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丈夫。
不过说是丈夫,实际上跟入赘差不多,孩子不跟他姓,也还是住在女方家中,地位很低。
别说,这么一比,还真他妈有点像!